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农村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谈点个人看法

2022-08-18 18:02 作者:观察与解读  | 我要投稿

       在中国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土地集中化、规模化经营,走集体化道路是正道。  第一,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作者的老家是处于鲁西北大平原,前年回了一趟老家,曾和乡亲们议论过现在农村的情况。
  当年分地时,为了将生产队的大田分得尽量均匀,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每家都是好几块。
  他们说:现在咱们这里的小麦、玉米等播种和收割基本上都用机械了,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种地越来越困难了,年龄大了,地也种不动了。花点钱,雇台机械省事儿。
  隔壁二哥说: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过去人工干时,还感觉不出什么,现在一用农业机械就感觉到太不方便了。
  我问他怎么个不方便法?
  他说,就说去年收割小麦时的事吧,眼看着地里的小麦黄了、熟了,在南方
指河南方向
的收割机就是迟迟过不来,大家都到村口马路边等,心里着急啊,咱农村不是说“抢收抢种”嘛,季节不等人啊。如果眼看着麦子熟了收不到家里,万一遇到一场大风雨,可就全完了。
  好嘛,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台收割机,带着它到我地里去收割,哎!进不去,我的地不靠路边,隔着好几家的地,进我家的地,就要压别人家的麦子,人家不干啊,过去可以,你得先收割完人家麦子。没办法,虽然是我拦下的收割机,还得先收割别人的,后收割我家的。没办法啊。
  我问他:你说应该怎么办?
  东院二叔抢过来说:“还得归大田,这才适合咱们这里机械化。”
  我说:归大田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归给种田大户,每年给我们点钱,我们这些人身体好点的,还能干的,再去打工。另一种办法就是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合作社,大家绑在一起干。
  一说将田归给种田大户,都有些不舍,在他们的心里,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将地给了别人种心里不踏实。
  一说到将田归起来成立自己的合作社,大家基本都愿意,可他们发愁的是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谁来挑这个头啊?
  一家一户、一条一块的小农经济连农业机械都难以发挥作用,何谈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很难应对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我家乡那一带农民给人的印象就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慢。我认为还是与家里穷没有钱是互相联系的。正是因为没钱,有了好想法、好主意也不敢试、不敢干,怕失败啊,本来手里就钱紧,一旦损失了,可能好多年都翻不了身。越是这样越是思想保守。
  还有一个特点,容易跟着别人学,盲目跟风,比如去年看到有人种大葱挣钱了,于是大家都一阵风地跟着去种大葱,结果,市场饱和,价格降很低,个体农民又缺少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只有赔钱了。
  如果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可以安排有这方面特长的人专门收集有关信息,联系销售渠道,有计划地安排种植品种,就能很好地解决个体农民盲目跟风的问题。另外,作为一个组织,其抗风险的能力自然比一家一户要强大得多。
  第三,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在我们老家一带,几十年的分户经营
名义上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各人干各人的
,农村基层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里虽然名义上也有支部和村委会,但基本上处于不作为状态。再加上村没有集体经济,也就没有资金,村里想给村民干点好事也干不成,现今,没有钱啥也干不成。越是这样,他们在群众中越是没有威信和地位。
  我们村有种西瓜的传统,一家一户地种,几十年了,在当地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都知道我们村的西瓜好吃,但是,几十年下来,也没有出现种西瓜致富的。究其原因:
  一是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一到西瓜成熟季节,瓜贩子来了,各家为了早日将自己家的西瓜卖出去,互相压价,最后谁也赚不到钱。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谁也无力改变。
  二是,技术落后。几十年都是同一品种、同一种方法,连一家搞大棚西瓜的都没有,不敢尝试新技术新品种,怕失败、怕赔钱。
  如果还是一家一户的单干,这两个问题很难解决。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很难彻底解决农村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农村的贫困户,普遍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缺劳力,这样的家庭大部分是因家里长期有病人致贫、家里突然遭到重大变故致贫、家里主要劳力有智障等而致贫等。
  解决这些贫困户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农村合作社,让他们加入合作社组织,让大家帮助他,同时,政府也可以给予优惠政策,凡吸收贫困户加入的合作社的,政府在有关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照顾,税收上予以减免等。像城市里成立的残疾人福利工厂一样。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农村贫困户脱贫问题。收起


对农村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谈点个人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