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整理学·概论:何为整理学?

2021-01-26 02:21 作者:玫蕾朵莉  | 我要投稿

整理学的粗略定义:

研究如何能够在一定空间内,

将较零散、较无序或不能满足特殊需求的内容,

变得更条理、更有序、更美观,

或其他特殊需求以便寻找、取用、存放的学科.


整理学第一定律:

任何内容、任何空间都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整理学第二定律:

任何内容的存放或转移,都需占用一定的空间

并且这个空间能够容纳它

整理学第三定律:

在不改变内容形态的情况下

将内容转移所需的空间≥将内容存放所需的空间


整理的三要素:

1)容纳空间

2)整理内容

3)整理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

1)容纳空间,可以是一维化的也可以是多维化的,也可以是其它形式

另外要强调一下:二维化空间≠二维空间,同理三维化空间≠三维空间

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切物体,都可以认为是三维的

n维化空间,是根据其表现形式而确立的

比如平面地图是二维化空间

是因为我们通常看平面地图看的是一个“面”的内容,并不会将平面地图的厚度考虑在内

但平面地图都是有厚度的,因此即使是平面地图,它依然是三维的

比如3D建模系统,我们可以看作是三维化空间

虽然看上去是三维的空间,但它是虚拟在电脑屏幕上的成像,并不是真正的三维空间

2)整理内容的界定(即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整理内容?)

判定原则:“可变动性决定可整理性”,具有可变动性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整理内容

其包括但不限于:

物理学意义上的实物、场、能量(如手机、木材、磁铁、电流)

信息学意义上的信息、程序及其载体(如文本、图片、视频、代码)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知识、理论

心理学与哲学意义上的情绪、思维、思想、概念

等等等

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内容,但只有具备可变动性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整理内容

比如历史我们可以看作是内容,但一般情况下历史无法变动,因此历史不能作为整理内容

宇宙中的自然规律、属性可否作为整理内容尚存争议,其原因会在后文单独讨论

3)整理方式:即将内容如何整理的方式


整理的作用:

1.方便取找、存放

2.节省占据的空间

3.美观、有序

4.满足特殊需求(例:把一堆积木堆成“H”形形状)

等等等

整理的基本步骤:

获悉→分析→策划→动手→确认→完成


整理的分类:

1.按用途分:

△将内容储存或运输时

更倾向于节省内容占据的空间

△将内容待置或使用时

更倾向于有序摆放且互不干涉

△当内容的摆放有着特殊需求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整理方式

等等等

2.按状态分:

△静态整理(例如:书架上的图书)

△动态整理(例如:引水分流、车间的货物流动)

等等等

3.按内容分:

△实物物品的整理

△文案信息的整理

△环节顺序的整理

等等等

整理学·概论:何为整理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