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唐太宗:以德治赢民心,开创贞观之治,更难得善终
提到唐朝时期,很多人会联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弑兄逼父行为让很多人对他有很多的偏见,认为李世民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不孝子,可以说这是李世民一生的背负最重的罪名了,当然对于当事人们的看法与评价,对于李世民而言,无疑就是诛心一般,身边所有的亲人皆退避三舍,这让高高在上的李世民后半生一直处于悔恨及惭愧的痛苦中。
然而,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有几人晓?回首其父李渊的一生,纵然前半生的唐高祖驰骋沙场多年,功绩累累,但是后半生久居殿堂的李渊开始走向奢靡,上下百姓都对其深恶痛绝,奸臣蒙蔽李渊正视事实的双眼,一向偏爱皇子李建成的李渊,更是引起了后宫皇子蠢蠢欲动的谋反之心。

编辑
一、功高盖主
李世民是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按皇室后宫子嗣的尊卑来说,李世民也是唐高祖的嫡子。李世民自幼便习得一身本领,都说大唐是男儿的天下。年少的时候,李世民便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父皇对自己儿子李世民也很是欣赏,有其父必有其子。李世民遗传了父亲年轻时的骁勇善战,军事战略很是擅长。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功高盖主,李世民的成就深得大臣的心。这让父皇对此反而有了猜疑,认为李世民心机太深,有谋反之疑。所以对于隐太子李建成更是更是偏爱,朝中大事都会让这位太子参与,希望将来可以顺利继承皇位。
但是论谋略,李建成难以匹及弟弟李世民,但是随着李世民建树颇高的影响下,李建成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地位的危险,心中自此有了杀心,对李世民的交谈时时充满了打探与猜疑。

编辑
二、弑兄逼父
父亲猜疑,兄长猜疑,这让身处两难的李世民突然陷入难以抉择的境地,越是得人心,越是惹亲人厌恶,但还是抱着一丝相信的李世民辅佐着自己的父皇,但在父亲得知太子企图谋杀自己的时候,竟然装作不知。
这让李世民再也无法容忍,为了求得自保,李世民只能冒险一试,和自己几位心腹商量过后,李世民成功的策划了一场玄武门政变。当然在这场政变中,悄无声息,两位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抵御,自然是死路一条。但是李世民却放过了其他与太子跟随的人,父亲被逼下位,但是对父亲依旧是礼尚有加,不过是变成太上皇而已,待遇一如往前。

编辑
三、励精图治
即位后的李世民励精图治,劝学勤政,将大唐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官吏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告诫百官禁止奢靡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奸臣的伺机谋财;在用人方面,李世民知人善任,巧用长孙无忌等人的才华,善听他人建议,使得李世民可以通过大臣们的建议听到百姓的声音,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李世民不断派人抵御外患,四处设防,将大唐领土完全置于和谐太平的环境中。在安居乐业的环境下,百姓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殷实,物质追求达到,开始涌现很多文人,人们对于精神境界也开始了不一样的探索。

编辑
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还做过一件事情泽福后代,那就是立后来的李治为太子,以身作则教授太子如何执政,如何与大臣相处,并不断通过书写自己执政历史评判反思自己的功过,在李世民的影响下,李治遗承了父亲的清廉勤政的优良品德,并爱民如子。李世民在世的时候,统一文化以及与少数民族和亲的方式杜绝战争,促进了后世民族的融合,同时更加聚拢民心,为后来李治、武则天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不可摧的重要基础。

编辑
四、终得善终
回首李世民的一生政绩,很多人对与李世民同谋篡位的心腹的结局都打了问号,很多人认为,对于自己不堪的一段历史,必然会回避或是销毁,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这样做。长孙无忌是其中的一位,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忠臣以及谋士,所以上位后的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但是最后李世民去世后,被小人谋害,最后自杀。
尉迟敬德因为谋反诛杀皇子很是愧疚,自动请命告老还乡,孟尝君等人亦是加官封爵,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当然还有一位侯君集,由于不满意李世民的封赏,怀恨在心,终日郁郁寡欢,企图谋反,被李世民派人诛杀,说到底还是因为侯君集不够机智,李世民上位没有让自己流落他乡做一平民已经是恩赐了,竟然还妄图谋反。
所有的心腹李世民均使其得以善终,而且李世民曾大赦天下,鼓励囚犯回家好好做人,很多人说李世民亦有残忍的一面,但是对于不管是自己的敌人或是囚犯,李世民皆是以诚相待,很多皇帝上位后,对于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大臣皆是杀之,即便是心腹,如果功高盖主,难免引起皇室猜忌,必是除之而后快,对于历朝历代的天子,如若能做到李世民的三分之一,皆不会被灭亡,皆不会走上被造反的道路。
总评
曾有人李世民是功大于过,也有人说李世民不忠不孝实乃大逆不道,但是回首历史,每位皇位的继承,谁能确保没有杀戮呢?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子诸多 ,谁又能保证皇子皆是安守本分,没有谋反之心呢?李世民作为皇室中的一员,如果说李世民需等到兄长李建成或是父皇提刀向自己问罪的时候再反击,那么同为皇子李世民的下场或许会更惨。
换言之,即便是李世民不杀兄长,不逼迫父皇,李世民的后半生皆不会得到善终,所以说李世民的篡位之举可谓是提前自保,而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并未让百姓失望,励精图治,为百姓提供了辉煌的太平局面,知人善任,所有的人皆得善终,想必这是大唐李世民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