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话(五十一):聊聊考完研后的生活||北上郑州之行

【壹】
元旦已过,新年悄然而至。前五十话的创作定格在了去年,距离上一话已经过去整整四个月。作为新年的开篇之作,想对逝去的一年做个总结,同时也迫切需要这么一篇文章来表述自己内心的变化。
早几天去了河南,同志哥嫂子一同爬了嵩山,前天回了学校,补觉暂作调整。距考研结束也过去了一周又余,在出去游玩之前交完了本学期的实习作业。最后还写了一篇日志总结,洋洋洒洒几百字,更多的是感慨。
考研经历在这一话暂不展开细说,打算放到下一话细写,也大有发挥空间。这话想聊聊考研后的生活,换言之考研后的你都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
考研结束后,外出实习的同学陆续归校,机会难得,大伙相聚一桌把酒言欢。大学生活只剩下半年,可能以后少有这样的机会再次重逢,愈感珍惜。


不止一次向它人提起,考研结束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甚至还有些许焦虑,换言之就是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不止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尽管深知人生长路漫漫,需不断学习,永不停止进取的脚步。也时刻提醒自己考研对我来说,不管成败与否,结果如何,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环节,它不是一道迈步过去的坎。也正是因为此种信念,才支撑我从开始走到最后。
考试那三天,我选择通过Vlog的形式记录了人生中这一环节,从备考前的最后一晚到次日考试开始和结束后的感受、心情等。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但却是我人生轨迹的记录。视频一经发出,受到了B站很多小伙伴的祝福,我都一一回复了谢意。

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上岸,即使不成也没关系,正如我在前文所言: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环节,它不是一道迈步过去的坎。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我从一开始就清醒的认识到,上岸与否,是非成败,我都要面对未来的生活。
很多经验贴里面把考研描述成是一件要死要活的事,甚至走上极端,其实在我看来大不必如此。人生之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忧喜参半,随着学习的深入,也应该愈发的理性与从容。
23号当天结束了快题考试,拿着画板尺子等绘图工具从考点打车回到学校,来到了逸夫楼的专教自习室,放下这些东西,看到书桌一隅排列整齐的书本的资料,顿觉如释重负。
这张陪伴了我近一个学期的书桌很快就要和它道别了,上边嵌着两张我的个人生活照和一张腿姐的签名照。随后我脑子里蹦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画过的所有快题都贴在墙上,我想和它们来一张合照。

在明哥的帮助下,我把这大小二十张图贴到了白色墙面上,拍下了这张照片。和其它人比起来,我的这些图可能微不足道,但它们确实是我心血之所在。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都倾注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虽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多有不足,自感自身实力不足以与那些强者媲美。




我也不例外,那张我和我画的图合照以及另外一张陪伴我一学期的书桌照宣告着考研的结束,阶段性的目标现已达成。
随后几天在完成这个学期的实习日志等相关作业,汇报完和交完作业即可视为放假。考试之前表哥则早早邀请我在考试结束之后去他工作地点游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开了一个B站大会员,作为小破站的忠实用户,还未为它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恰好之前有几部在追的番剧,现在终于可以好好补补了。至于资料的整理我倒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因为我一开始就对所要用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类,书桌上的书籍和教辅也都整齐。
之后几天的时间就是在一边看剧一边写日志,期间也想出一期视频聊聊考研后大家都在干什么,后来想想还是作罢,准备写完此话再录制不迟。
汇报那天我聊了考研的经历,也听取了其他小伙伴的情况,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做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外出实习的同学也汇报了他们各自的实习情况,其中听完了我班彬哥的经历顿生羡慕之意。听着他参与过和目前正在负责的项目,在他的介绍和讲解中了解到了他实习期间的艰辛与成长,但更多的是自信与自豪,正如他自己所言,实习和就业或许是他最好的选择。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点最为可贵,有时候一个明智的选择往往比一味的努力更重要。
我的实习生活始于18年的暑假,止于19年的寒假,短短半年的实习生活一闪而过,之前想过写一话关于我实习生活的体会的感受,后面因为其它缘由便作罢。但通过那一次的实习我初探了实际工作的味道,日复一日的工作,从早到晚面对着电脑,画不完的图,加班成常态,看似充实实则枯燥乏味。
所以在时光流逝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寻找着生命的真谛。就如思修开篇中人生观那样: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为何而活?人如何活?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每天重复的生活节奏是否会消磨一个人的耐性?是否会埋没心中那一份最初的坚守?这一切都是需要我去寻找的。
【贰】
交完图的第二天就踏上了开往去郑州的高铁,表哥提早地为我买好了票,当晚到的郑州站,下车的一瞬间顿觉气温降低了不少,表哥来接的我,随后打车回到了他的住处。

嫂子在厨房准备饭菜,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一阵暖意,和外边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暖气的效果,作为从南方来的孩子还是第一次体会北方的暖气。
我随即打开了带来的一些特产,表哥和嫂子也迫不及待。在出发之前表哥特意嘱咐我带点湖南的卤味或岳阳的特产来,尽可能的辣,用表哥的话来说就是越辣越好。
出发当天上午我去后门超市选购了几种辣条,好几包不同口味的平江香干。随后又去了一家卤味店,打包了一盒素菜和两盒荤菜。最后又去了一家我常吃的泡菜店,挑了海花、海白菜和藠头等几样素菜,两家我都特别嘱咐一定要最辣。
晚上饭菜很丰盛,一大盆蒸排骨,另外一大盆辣椒炒土鸡,一碗蔬菜,加上我带来的四大盒卤味。以前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嫂子晒他们做的各种菜肴,隔着屏幕就已垂涎三尺,现在终于尝到了此般美味,真的赞不绝口。

可能是我许久没有说方言的缘故,一时竟想不出合适的词语来称赞这可口的饭菜,那我就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一连吃了三大碗,两大盆才也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

第二天悄然而至,我们打车来到了目的地——嵩山。
我是第一次爬五岳之一的嵩山,表哥和嫂子之前爬过一次,这次带我再爬一回。之前在他发的视频中看到嫂子爬山时手脚并用,当时我却不以为意,但是等我自己真正爬的时候方才知晓山的险恶,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爬山”。

没想到我堂堂七尺之躯也会被吓得战战巍巍,手脚并用不说,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遇到坡度特大的台阶,双手更是离不开一旁的栏杆,我恐高的心理在这里被无限放大,生怕自己有跌落悬崖之险,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
尤其是通过那种狭长且极为陡峭的阶梯的时候,我的心几乎都快提到了嗓子眼,一边是陡峭的绝壁,一边是狭窄阶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挪动。

不过我的恐惧随着登山的继续被慢慢的克服,从一开始的寸步难行到后面的从容不迫,但还是心有余悸,想克服恐高对我来说一时半会真的很难。

从山这一边爬到山的那一边,看着直线距离没多远,殊不知需要经过多少蜿蜒曲折的台阶,时而上,时而下,最险处仅能容一人通过,还得注意头上凸出的岩石,只能屈身前行。

我们从山的阳面爬到了山的阴面,期间途径一处山谷,时不时听到有游客朝山间大喊,紧接着一阵阵的回音从山谷传来,不绝于耳。我们几人也纷纷效仿,听着传回来的声音,好不快活。

最后我被嵩山的巍峨高大征服了,人生中第一次征服了五岳中的一岳,第一次爬上了这么高的山,值得铭记!
但是在爬山之余,我们也发现这个旅游景点存在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公共卫生间亟待改善。整个山顶就三处可以方便,而且条件极其简陋,甚至有一处厕所的排泄物堵塞了整个蹲坑,当时我想到了几个词来形容它,简直是屎山成堆,屎尿横流。男生解手较为方便,山上游客稀少,随便找一个没人的狭缝或洞穴即可解决,女生则麻烦许多。
山势陡峻,物资运输不便,通电通信倒好解决,用水问题就成了难题,更别说用多余的水来冲厕所。况且满山都是峭壁的岩石,取水极其困难,能有几处提供解手更是不易。
从山这头翻到山那头,上午九时五十伊始至下午近四点,期间走走停停,六个多小时的登山之旅宣告结束。最后因为我们急寻厕所方便,只好选择索道下山,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缆车,既新奇又紧张,恐高的心理仍使我瑟瑟发抖。
下山便是传说中的少林寺,这里就是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的拍摄地,进到寺庙返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古朴,现代气息随处可见。倒是寺门口的那两块石质牌坊古意犹存,千百年来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任由岁月在上刻画。


寺外有一片塔林,这便是我在建筑史书上看到的一种塔的类型,大小规模不一,它们均是寺院僧人的墓塔,塔越大修饰得越华丽代表该位僧人生前在寺院的等级越高。

接着我们去了少林寺武术馆,刚进去的时候正在表演钢针穿玻璃,这是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一个节目是十八般武艺,好在赶上了当天最后一场武术表演,才得以近距离亲眼所见。

至此一天的行程差不多宣告结束,走出景区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那一抹余晖即将渐隐山间,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景如此,人亦然。

【叁】
第一天长达六个多小时爬山之旅着实劳累,但和至亲之人在一起游玩这点劳累不足挂齿,表哥回来的当天左腿膝盖忽然疼痛不已,第二天在家休养,下午由嫂子带我继续逛。
我们去了中原福塔,郑州第一高塔,塔高388米。不巧的是我们只上到了第95层,上面两层正在维修,所以此行无缘顶层的室外环形玻璃栈道,即使上去了我也会害怕,头天的登山就把我吓得不轻,何况在这么高的塔上。

不过在95层室内也能俯瞰整个郑州市的面貌,一排排的高楼别墅拔地而起,纵横交错的交通四通八达,远处的玉米楼和中原塔遥相对望,塔下有尚在开挖的地基,一条水渠贯通南北,立交桥上缓缓移动的车辆,蚂蚁般大小的人,冬日太阳独居天边一角,在轻微雾霾的夹杂下整个城市增添了一丝朦胧。





听嫂子说在四楼还有一幅巨画,届时还会有一场立体影视放映秀。到了差不多的时候,我们下到了这里,进门之后映入眼前的便是一幅巨大的环形油画,名为《锦绣中原》。




从简介中悉知,这幅全景画高18.4米,长163.5米,总绘画面积达3012平方米。从开始的实地考察到构思布局,再到方案论证和草图绘制,到最后的现场制作完成,总共历时5年之久,耗费3吨油画颜料。最后还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手绘油画全景画。


一圈走下来,我觉得这个世界之最实至名归,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副精美绝伦的佳作,在我拍下的多张照片来看便印证了这点,不可谓大气磅礴!


随后的放映秀同样也很惊艳,游客坐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随着视频投影的继续,圆盘也随之转动。介绍的内容是河南省各个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其中包括开封、洛阳、许昌等。
放映结束后已是下午五点半,当时还在考虑是否再去郑东新区瞧瞧,因为那里有一座我之前在推文上看到的一栋建筑物,即郑东新区规划展示馆,建筑师张雷之作。后查了下午六点便会闭关,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准备次日前往。
当晚是跨年,处在2019年2020年交接之际,没想到这个跨年我身处异地,以前都是在学校,好在身边有至亲之人的陪伴,心里多了些许慰藉。
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一首诗,只为那个女孩,把她的名字写进我的诗里。可如今物是人非,她也有了自己的牵挂,我的此般深情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我的心里是否还有一个她?我也不知道。
突然想到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若是有酒,我也愿长醉不愿醒。

【肆】
第三天上午睡到自然醒,这是待在郑州的最后一天,也是2020年的第一天——元旦。
表哥当日有课,依旧由嫂子带我逛,下午我们去了郑东新区CBD,终于见到了推文中的那个案例,但是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太大。单从它的设计理念来讲,非常具有创意,我曾多次用在了我的快题设计中,但是到了实地考察却发现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个规划馆只开放了首层,偌大的展厅内只有几处展示模型,有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驻守,室外的大直跑楼梯显得破败不堪,可能是当天是元旦的缘故吧,加上这边是新规划的用地,人少冷清也很正常。






后来我把这一组图片发到了B站的动态,发现有粉丝在下面留言这个CBD是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中标设计的环形城区,后来一查果然如此,没想到这个新城区的规划竟有这般来历。这里不做展开细说,打算放到后面一话中再做讨论,不过个人体验觉得在这里易缺失方向感。
在这个郑东新区我还说人比较少,缺少生活气息,随后在嫂子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二七区的二七广场,到了这里我便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山人海。以前见过的人流在这里就像个不敢吱声的弟弟,人实在是太多了,用摩肩擦踵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一地铁口排队进站的人排起了上百米的队伍,以至于最后我们出来想打车回去都难,这个地方车辆堵塞,加之又是节假日,进来了就别想轻易回去,我不得不为自己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感到后悔。



好在嫂子之前和表哥来过这里,她说前方不远处有一地铁入口,那里的人流可能要少很多,于是我们去到了那个站口,这才帮助我们脱离了这个人堆商业广场。
地下商场内有一处落差不大的滑梯,从负一楼滑到负二楼,看到一个接一个小朋友滑下去,开心不已。我也想跃跃欲试,但还是有点怕,恐高对我来说始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在嫂子的鼓动下我便嗖的一声滑落底下。在加速滑落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想必那时我的脸上写满了不堪与恐惧吧。
繁华的商业街,一切皆是琳琅满目,入对出双的情侣,越逛越发现这里的灯光越刺眼,越觉得自己和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越发感觉疲惫,美好且充满诱惑的事物应接不暇,导致感官上的审美疲劳。
当晚表哥带我去吃了一家油泼面,这也是我离开这里的最后一餐,一大碗的面摆在我的面前,颜色很是诱人,只不知味道如何。在酱香和油香的混合之下,搅拌之后入嘴感觉很平淡,但是香得很纯粹。

如果按照湖南的口味标准来评判的话,这平淡无奇的口味显然是不合格的,但是因为这碗油泼面的香最够出戏,平淡中透露着北方地区的干脆直爽。加之这碗面分量足够,这个面条也又大又宽,尽显北方人的实诚质朴。总体来说,我是比较中意这碗油泼面的。
晚上11点53分的车,表哥送我到了车站,临别前我们合照了几张,我和他道别,同时也特别感谢他和嫂子这几日的招待。至此,此次北上之行划上圆满句号。

【伍】
回学校不知不觉已有两天,在郑州的三天中在嫂子的推荐下我看了《甄嬛传》,竟不知不觉中迷上了这部剧,就连跨年夜的那天晚上我们都在看。
恰好一好友也在刷这部剧,她给我推荐了一个做深度解读的UP主,我自己在观看的同时也搜到了另外一位UP主做剧情的概要解析,于是一口气我看完了他所有的视频,好不痛快。
令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昨天居然在寝室睡到了下午四点,只吃了一顿饭,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与落寞填满了我的内心。后来我转念一想,即使我睡到天昏地暗,看完所有想看的剧和想看的小说,生活仍然需要继续,它不会因为我之前做过的什么而停歇,我知道我到了应该收心的时候了。
此次北上三天的行程散心之余,不知为何我心头多了一丝忧虑,一番新奇过后便觉一切都变得乏味。现在的快乐呈两极分化之态,它不像小时候的快乐那样简单纯粹,要么就俗不可耐,比如低级的荤段子;要么就如阳春白雪般高不可攀,如读书写作、朗诵听书等。显然,前者唾手可得,后者则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能享受得到的高级愉悦感。
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觉得新鲜的事物在长大后逐渐被满足,新鲜感逐渐下降呢?自认为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但是尝试新鲜过后便觉这一切也不过如此,最后还是得回归平静。
归结为一句话:长大了就是开心不起来。
这让我想到了我实习生活中那一群整天面对电脑面无表情的师兄师姐,大家没有过多的话语,更不用说会和我们这些实习生之间有什么交流,况且我们人微言轻,没人会把你当回事,自诩幽默风趣的我都觉得压抑无比。总觉得这样的公司里面少点什么,已经从那家公司辞职的一位学长在一次和我交谈中也觉得无趣,于是干了半年便辞职去了北上广深。
不禁问自己:我真的适合设计或规划行业吗?我目前所做的这一切真的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过去一年我的主要心思是在学习上,但是我也承认我有松懈偷懒不想学习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很好典范,也不像那些经验贴中那样为了考研而舍弃一切,也没有考不上誓不罢休的豪言壮语。手机照样玩,夜照样熬,文章也照样写。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算比较努力,那是因为我把积极正能量展现给了大家,而那些消极阴暗的东西很多时候都独自消化了,背地里的我也有负面情绪,只是不愿意也不轻易让它人看到。
我更多的忠于自己的内心,随着备考的深入,我的心中多了一份理性,而少了一份冲动和热血。这和我跟的一位政治考研辅导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记得他在思政课中讲过这样一句话:做物质的短暂情人和远方忠诚的儿子。
“做事顺势而为”,灵魂永远不随大流,永保精神净土。假装和别人一样,但自己的内心永远纯净。
这次回来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在准备明年四月份的省公务员考试,其中不乏有刚结束考研的,她们是挺拼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去争取这点值得赞扬,但是值不值得提倡呢?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到了这个年纪,每做一个决定之前都得小心谨慎,而不是一味努力往前冲就可以了,更不能因为内心空虚而用替代品来填补。但是同样也需要不断试错,不畏惧挑战,这需要自己在试错和选择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内心笃定才能从容不迫。
昨天给奶奶打了一个电话,短短两分钟便结束了,距离上一个电话已有两月之久。谈话总是那么的乏味,现在这个电话倒觉得有些许尴尬,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她也永远重复着那些客套的话。
把爸妈还有众多亲人屏蔽了近一年的朋友圈在早些日子解禁,在发的动态中父母知道了我蓄起了长发,果然不出所料,解禁当晚就要求我和他们视频聊天。
他们对于我留长发是坚决反对的,虽然通过和他们谈话极力为自己辩解和阐释,但是在他们的审美观中男生留长发确实不三不四,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不男不女。毕竟一年近没有和父母相见,每次和我视频我都会故意不接,然后随便找个理由搪塞,现在他们见到我此般模样多少会有意见。
后面几次通话中我妈对我留发的举动表示抵制,但是我的态度也很坚决,在辩解的同时也在做她的思想工作。我说我留了一年的长发也不容易,这样随便剪了觉得可惜,况且我每天都有打理自己的头发,并不是我妈口中说那样邋遢不堪。
最后外婆外公还有舅舅舅妈也知道了这件事,以至于舅舅都来做我的思想的工作,但是我态度一直坚定如初。随着沟通深入,我妈还是应允了我留长发,但是不能太长,剪短或者做个形象较好发型最好。
忽然想起两年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远方》,于是翻来再次品读。
文末是这样写的:
“也曾幻想,斩断这世间所有的羁绊,就像《火影忍者》里面佐助一样,那般潇洒,目的明确,只身一人,仗剑走天涯。”
现在回过头看自己曾写下的这些文字,不免有些觉得幼稚,但也代表了那时的独特心境。
那我是否还会有勇气再写出倒数第二段那样的文字呢?
“我是注定要走向远方的,对自由的向往,身体里还藏着不愿束缚的灵魂,远方有种莫大的魅力吸引着我。”
这样的生活未来是否能如我所愿呢?
答案在未来,它需要我去寻找。
2020.01.04 亥时 收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