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尼采与哲学(第五堂课)

读书会笔记:德勒兹《尼采与哲学》5
本文做了适当删减,且是自己理解
不代表姜宇辉本人看法,仅供参考
不代表德勒兹本人看法,仅供参考
不代表尼采本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前言
1.尼采的本体论——赫拉克利特意义上的,一就是多,存在即生成。
2.掷色子的游戏——掷与回的游戏
3.尼采的手法
二、生存的问题
对生命的态度
尼采的对待苦难的态度与之不同,生命的苦难不是否定自己的力量,而是转化,强大自身的机会。
而有些哲人,苦难被用来证明生存的不公,并且为生命寻找更神圣的理由。
生命自身的意义一定要在别处去寻找,而不是在它自身那里。只能在更高之处找到,那时生命的苦难也被扬弃。
古希腊的传统——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则提到:万事万物都在流变。但这种生成本身就不公正。仅仅停在生存,世界不完满。
1.万物呈现多样性。多样性会偏离正轨。当生命肆意生成它会失控,脱轨。
生命回溯到它的创造的本源,我们不知道生命的多样性会带我们走到何处。
任其生成,一切混乱无需。
混沌致使的秩序丢失,生成就是不公正
2.动物的多样性意味着生命形态的差异,彼此的相互斗争走向了秩序
动植物间差异(向日葵会转头,山羊会爬山,豹子跑得快)彼此血腥斗争,最终形成稳定的秩序(生态圈的平衡)。
生命之间的斗争,通过毁灭来为彼此的不公正遭罚。
3. 所有事物起源于致使混乱的起源,必须回到秩序
生命的开端致使生命的混沌,脱轨。克制它,压抑它,才能拥抱稳定的秩序。
所有事物起源陷入本原存在的不定性,毁灭它,才能带来秩序。
以上所述,可以发现。生命的本性已经被看作为不公正。混沌就是邪恶。力量的博弈都是不公正的。
否定生命的三个阶段:
1. 怨恨:这是你的错——我的生命就是种错误,生我干嘛?为什么成绩这么好?显得我这么烂?你如此体贴,显得我如此粗鄙。这些都是你的错
生命好罪恶,这难道不是你们的错吗?
认为生命是罪恶,不想承担,推给别人
2. 内疚:这是我的错——我过活的如此错误。我都已经生来就是错了。我为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错误,重复我活着就会产生着的错误。
你们给出了圣洁的超越,那岂不是我没做好。
把推到外面的罪恶,内化到自己的责任。
3. 责任:以上两者的合题目——责任来自于超过于生命的力量下对自己的否定。
只是怨恨不代表有责任,完全可以躺平
但是更高的力量告诉你把怨恨推出去只会撞到圣洁,必须内疚,承担责任。
古希腊谴责与基督教谴责之不同
生命是不公正≠基督教的否定
希腊的谴责与基督教谴责不同
基督教否定生命,是为了给弥赛亚的存在提供必要性。用生命的不公正体现基督的公正。
希腊谴责生命,是因为生命的愚蠢与无知,弱小。
希腊对生命的谴责,不会转到更高的超越性价值的树立。
强大的生命依然会暂时回到低谷。
希腊的这种否定,是嘻笑般的谴责一下下,
希腊是以生命为最高准则,去否定它的低谷。
这和基督教的从高到底的彻底谴责是不同的。
不能把希腊和基督教划等号,纵使一定程度上都是虚无主义。
新的阐释:无责任
生命无责任,回到本源要把这一切都清楚。评价——诠释——价值。
重新理解生命。
生命之起点,无责任。
三、生存与无辜
传统哲学的三大症结:整全压制多元性
无辜(无罪)意味着什么?
我们狂热地非难生命,然后再拯救生命?
“不存在整全的东西”。不存在这样的可能。生命是多元的,给它整全的本质才是有罪的。
主体与上帝还没被创造前,一对多的压抑还没有那么彻底与明显。
多才是真理。无辜是多元性的真理——肯定生命本源的多元的状态。以此直接产生力与意志的哲学原则。
传统哲学的三大症结:将力分裂为对立的两极
力是交织的网络。而人身上的力被分裂为:能动与被动的力。
主宰的一级是不动的:理性,正义,灵魂.......
低级的一级是变动的:感性,肉体.....
力与它自身的能动性被切割了。
理性是不动的,是千秋万代的,上位的。
1.交织的力简化为无法转化的高等与低等
2.上位的力是不动的,变动不居的是下位的力
主动的力是不动的,被动的力是变动的。
意志可以评价(衡量)大地。
真正的评价要回到力的交织网络中。
意志不应当超越大地,而是深入大地。
而非以抑制代替诠释,否定生存本身。
变动给出的临时的不动,反过来将自身作为中心,压抑遮掩了所有的变动。
传统哲学的三大症结:太严肃与端庄的,缺乏游戏精神的
传统哲学是蹩脚玩家。生命的本源之处的力的状态——游戏(战争恰恰是过于严肃的一种游戏)。
生命的本源不是端庄的,一开始就严肃地承担的。
对尼采来说生命公正的狠。很多哲人都想把生命的游戏状态阉割掉。
把生命活成游戏是更有力度的。
古希腊的传统——赫拉克利特
德勒兹的一个概念是单义性,一的生命在多中绽放。一的本源内在于多的表现中。
单义性应该叫:单一生命本源的多义性。
赫拉克利特的两个宝藏:
“并没有一个存在,一切事物都是生成”
没有存在,只有变。什么在变?要变的那个不变是什么?
这恰恰因为默认了一个前提:存在是第一位的,有一个变动不居的根本。
纯粹生成的状态不需要一个不变的基础,没有那个有待变的不变。
经验性的思想
“存在也是这种生成的存在”
生成才是万物之本源。存在依附于生成。而非生成依附于存在。
思辨性的思想
多样性是对统一的肯定
生成是对存在的肯定
一就是多——多样的肯定是一肯定自身的方式。
永恒轮回
永恒轮回:一切存在都要回到动的本源。
一次次从存在回归变动。
游戏的两个时刻
永恒回归是不断地回到生命本源的游戏。
1. 生成:发动出来,涌动出来
2. 回到:涌现出来后,会逐渐僵化,给出越来越多秩序。要重新回到生命的起点。
再次进入生成
肯定生成,然后肯定生成之在。
四、掷色子
在发端处,生命是偶然的。没有理想与目的。一次性的偶然性。它之发生一次。后续的回顾可以。但生命的开端就是没有什么为什么的。筛子的抛出是没有目的的。本源无需解释。
偶然是最根本的贵族。
概率不是偶然,概率是后来的。概率是功利性可计算的偶然的一种表现。
偶然无法摆脱,偶然忽然拜访,偶然是下次再来。
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