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错误归因(总结)

2020-09-16 21:49 作者:黄丿河  | 我要投稿

归因误差有的来源于人们的动机,有的则是认知因素和动机两者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误差:

  1、基本归因错误。

  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行动者对自身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 ,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原因归为个人,把失败原因归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把成功原因归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特质。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旁观者往往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从常规的逻辑出发。如认为人就要说到做到,借东西就应该如期偿还,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等,一旦发现不合常规,就归因于行为实施者的个人因素。而实施行为的人则更多地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如借东西未还是因为太忙,没时间,朋友没及时帮忙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等。可见,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

  3、自我服务偏差:人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比如,学员喜欢将自己受加分奖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扣分处理归因于干警对自己有偏见甚至社会不公平。

  除了上述归因偏差,还有性别导致的动机、观念、环境等归因偏差,另外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也会导致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偏差):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其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

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是指当事人在归因的时候会倾向于把成功原因归于个人、失败归于情景,而旁观者倾向于把成功原因归于情景,失败归于个人。一句话概括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3、自我服务偏差:是指犯错的时候人们会习惯性甩锅,成功的事就往自己脸上贴金。

内容转载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5%9F%BA%E6%9C%AC%E5%BD%92%E5%9B%A0%E9%94%99%E8%AF%AF

错误归因(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