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化效应告诉你,要注意偏见,才能做到奖罚分明
导读:锐化效应告诉你,要注意偏见,才能做到奖罚分明
锐化效应(观念影响认知过程)
在社会知觉中,波斯托曼作了有趣的实验,事先对人们所重视的价值作了调查,接着把与这种价值有关的单词在银幕上用瞬时显示器进行提示。当测定各人的认知阈限时发现,以前认为价值越大的单词,认知阈限就越低。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对其知觉是有促进作用的。像这种由主体方面的内在条件而促进知觉的作用,就叫做知觉的锐化效应。

指人的既有价值观能对其知觉具有促进作用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在知觉对象前如被激活,这种价值观对其知觉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新西兰情绪心理学家Strongman,K.T.在其“知觉存在”实验中提出。]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凭借自己的“内隐个性观”来解释可见的贫乏信息,去推测这种少得可怜的可见信息与不可见信息的重要联系。因而,人们的内隐个性观在这儿就起到了锐化器的作用。例如,在我们知觉某对象前,首先提到或讲到做人很重要的是要诚实,过后,我们在知觉该对象时,就会按照这个诚实的价值观去判断去知觉,如果这个对象在该时出现那怕是十分微不足道的带有诚实信息的表现,我们就会被内隐的个性观唤醒,认为这是一个诚实的人,而且还可能具有善良、热爱、随和、温柔等品质。

44、奖惩效应
指通过对目标人行为实施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可影响其自身评价等心理活动,进而带来其行为的强化或弱化的现象。详细而言,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得体、适度、就事论事的惩罚措施可促使一个人对错误行为的改过等。
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案例:童年哆哆的父母对他的学习采取奖励与兴趣引导措施,同时对生活中较严重的过错采取惩罚措施,长大后,哆哆成了一个人格完整、好学上进的人。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艺术家灵遁者书籍《探索生命》。
《探索生命》为灵遁者科普四部曲之一,其他三本为《变化》,《见微知著》,《重构世界》。为灵遁者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