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镜记》背景开说,网友们别骂了
8/12发布以来,陆陆续续每天一两小时的玩,在昨天8/16达成了最终的大结局,算是正式通关了。完美填坑之余,作为惯例,我去TapTap写了对《古镜记》这款游戏的感想与评价。
五颗星!90分!18块钱,值!

写完之后,我逛了逛评论区,然后成功的,被气炸毛了💢可是作为一个素质青年,咱不是键盘侠也不是喷子(这俩好像能画等号?)所以打算仔细的评说一二,替我喜欢的游戏说说好话~也谈一谈不足之处。
《古镜记》是一个国风推理剧情向手游,故事植根于唐传奇《古镜记》的设定,结合了《三言二拍》中《喻世明言》的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的警世故事。

在评论区,我看到有网友说此款游戏“借鉴”小说《古镜记》(作者:图穷匕见),然后我去百度了一下,小说确实有,创作于公元2011年。内容与游戏情节,并不相符,除去标题相同,还有重要道具古镜撞车。但根据官方给出的游戏指南来看,灵感来源《古镜记》创作于隋朝大业年间,哪个更早,哪个借鉴哪个,可自行判断。
还有大量网友指责其夹带耽改,这里给出一个例子。

于是不怎么看近年拍摄的古装剧的本人,又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百度了一下,得出了两点。一、游戏里并没有出现《山河令》剧名,主角大名等信息,游戏主线也没有任何雷同情节与素材。在氪金界面出现了唐代男子小绘看起来肖似山河令中的人物造型。二、游戏整体宣传未见任何带有《山河令》的宣传语,宣传图。

并且很快游戏官方察觉不妥之后也将这部分小绘给删除了。我不太懂夹带私货是什么意思,不过据我查阅资料后的看法,古镜记这款游戏和山河令这部电视剧并没有真正的交集,唐装男子的坐像与站像,细看相似也有可能,毕竟背景年代差不多。

可是我再搜了一下,发现唐朝男青年的造型,都有点像呀.....比如下图这个《大唐好男人》的男主角哈,搜了一下那时候男子流行高冠束发,详情请看《续汉书·舆服志》。

至于拜鬼明星嘛,隔得略远,先不说因为一个劣迹艺人而全面否定山河令这部电视剧合不合理,那可能制作人得未卜先知有演员愚昧无知犯下不可原谅的原则问题,况且我也在热搜上看到后来剧方也删掉劣迹艺人的名字了。至于对《古镜记》这款游戏氪金会花给拜鬼明星这件事,古镜记是胖布丁开发,莉莉丝发行的。我查了一下,山河令是慈文影视出品,在优酷、网飞播出的。这要是搭上优酷、网飞大船~相信游戏发行方不会不宣传的。所以结果依然是各位看客自行判断。

说完背景,说完发行,正式进入主题:游戏本身
就在游戏上线当天,官方发布了一个《新手提示:游戏指南》,里面详细记述了背景,角色介绍,玩法,限制,线索相关的说明,存档方法,物品位置等等。看了这个再开始玩,肯定迷茫度减少40%。

可惜,我也是个头铁侠,下载之后直接就冲了...所以刚开始一通探索玩法,不过大概10分钟吧,这点点那看看就知道大概玩法了。
尽量少剧透剧情哈,下面来说一下对游戏的看法。这么优秀的古风推理游戏确实难得,真正做到了沉浸式体验。将玩家代入唐代一个普通青年的视角,参与到一连串迷雾重重的案件之中,剥丝抽茧的勘破案情,找出真凶。
片头的pv制作精良,歌曲好听,歌词句句意有所指,配合诡谲的画面,可以感受到人的贪婪与罪恶,奠定了整体讽事喻世的基调。
进入游戏,首先你不会有大笔金钱,初始只有十几两白银,游戏中途要想办法挣钱,保证自己有足够银两可以打点线人,解决住宿问题。其次,在知府准许你办案后,会加上一个破案期限,你必须在他给的期限内解决案子,不然会祸及自身(解锁坏结局)。游戏中你的很多决定会影响后续的剧情,肯不肯花钱让线人把情报告诉你,答应了别人的事有没有做到。故事中NPC相当之多,一旦对你失去好感,就不愿意多跟你讲关于案情的事情了,你的案子自然也办不下去,所以人际关系也格外重要。存档的分配很有用,我玩的时候存档只有三个,我没有妥善利用,所以导致南京篇重打了一遍。现在官方已经增加了存档数量,对玩家更加友好了。对话很多,真正可以合成线索的没那么多。但对话之中会把主线故事,分支故事的情节交代清楚,让你可以串联剧情,看懂故事。

古镜记是推理游戏,推理是要自己推导的,要有自己的思路,那样解题之后才会感觉到兴奋与快乐。对话中有的是直接线索,有的是要用证词逼迫人物说出隐情再引出新线索的。使用宝镜也可以得到物证线索,人言线索和物证线索相辅相成,才能推导出推论。这个过程确实比较难,但线索中同一主题的会有若干条,将同一主题的线索排列组合,花费一些时间是可以得到关键线索的。比如耳坠,结合钱小二提到的他在现场捡了耳坠,江几贤说自己一个耳坠丢了,两相结合就会得出钱小二在现场捡到的耳坠是江几贤的。诸如此类,需要多听多记,反复思索再结合自己的推理。这个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把它当做推理游戏看(它好像标签就是推理游戏..),推理过程当然很重要,也最花时间。不是传统的解谜游戏,点点点找到线索,打开机关,一关关往下走的。

这是一个推理故事,像树一样有很多分支,主干故事就是白冉破案,但不代表这故事中只有一个案子要办。反复推敲也是推理的乐趣所在。当然,这游戏并不尽善尽美,好多地方不合逻辑,比如王嗣案举证时同一个线索居然要举证两遍??如果不是我对自己的判断特别自信,又头铁试了第二遍,可能我又要找NPC全部聊一遍了...

游戏中谜题也有,字谜、推理药材斤两、根据卦象提示推理出符咒的画法等等。有的简单有的略难,但没有特别难,都是仔细思考可以解出来的。比如说难住很多人的字谜。

一轮明月挂天边:明月就是“月”字,挂天边,天的一边,那么天如果去掉一半再补上月,会有什么呢?是“有”。淑女才子并蒂莲:并蒂莲就是要靠在一起,淑女是女,才子是子,并在一起就是“好”。后两句也差不多的思路,把字拆开,补一补,就能得到答案了。猜字谜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游戏,也经常出现在灯会啊庙会之类的活动上,很符合年代设定。

故事的人物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比如九里香,从她日常的运动,送给情郎手帕上的皮卡丘,可以推论出此女可能是穿越而来的,她的问答中提到找方法回家,这个家指的什么,值得玩味。比如葛玉红,她女扮男装在杂货铺打工,体验生活,不愿当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比如三娘,她虽然嫁得好郎君但仍然向往医学,想学习医术治病救人。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思想觉醒。实际上,唐代确实不乏有这种思想先进的女性代表存在。再聊聊沈秀,他虽然开局就领了盒饭,可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的人物形象是逐渐丰满的,有才华却看透官场黑暗而不屑为官,看到受伤的小猫会出手相救哪怕因此受伤,支持妻子学习医术,冲击古代男子的封建思想桎梏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知道,故事中的沈秀是一个优秀的男子,那他的死不仅仅是解谜故事的引子,还是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利用宝镜看到很多细节,其中一部分会引出人物故事。比如花王爷的府上看到他在读神农本草和毒经,为什么?因为他与梁府有世仇,他有复仇动机。也有一些物证细节是应和年代背景与阶层差异。比如许家这种大富大贵之家,会用金丝楠木家具,而王嗣家暴富却用了酸枝木之类相对差一些的木材。王爷家随手放着的水果都是名品蜜桃,而王嗣家却要挂着赝品假画来充门面。南京的小茶馆里,咿咿呀呀唱着的是《白蛇传》,烟花大会上人们会放孔明灯祈福。处处透着用心。

可是评论中很多网友对于大量的对话,搜证十分嫌弃。

简单来分析一下的话,古镜记改编自喻世明言的故事《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恩怨不止两家,凶手不止两人,这是一个铺展开来的故事。而金鸟,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贯穿全文。这点,只要是学习过小学语文的应该都比较熟悉吧,至少总能看见(O∆O)。
另外古镜记的改编,也引发了很多对人对事的思考。原著中的沈秀,是一个不务正业日日逗鸟玩乐的纨绔子弟,被利欲熏心的人杀害引发了一连串的案子。可是古镜记中的沈秀才华横溢为人和善却依然沦为刀下之鬼。如果说前者可以怪责死者不思进取导致命丧黄泉,那后者呢?思进取又怎样呢?依然会被恶人砍下头颅不得全尸而葬甚至背负杀人罪名。天理何在呢?

故事中有一节,是白冉解符咒救下昆仑犬妖萨摩耶...哦不,倪寇儿的情节。白冉登上琴师塔,遇到玉琴真人时,真人发问:你应知人妖殊途,你是人又为何要救妖呢?

白冉回答:若人行恶事,又与恶灵凶煞有何区别?妖能择善而从,凭什么比人低劣呢?这两句问答点出了很多以妖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想表达的思考,救与不救,身份重要吗?难道不是应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吗?讽刺的是,王嗣贪图500两白银就可以下手杀害亲生父亲与亲弟弟,狗妖倪寇儿却帮助白冉找出死者尸身让真相大白。一人一妖,做的事却截然相反。


在白冉成功破案之后,结局会以连环画的形式,补充剧情,一页页看去,不像在玩游戏,更像是在看一本连环画,已看到了大结局的部分。剧中人物各奔前路,有的人勇敢追爱,有的人温暖相守,有的人济世救人,有的人又踏上了新的旅程。最后两个关键人物的开放式剧情,给下一部提前埋下伏笔。众多人物无论出场次数多少,每一个都是形象分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了唐朝民间的一个个小小缩影。既新鲜又有亲切感,就像是自己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之间发生的故事似的。体验感非常好。至于音画,恶评都夸了,我就不夸了。

细节实在太多,都渗透在剧情里了,还有很多我都说不完,希望大家自己去体验。如果你不是盲目想通关而通关,希望享受游戏,那真的会收获巨多惊喜(还致敬无间道了哟)。
这一点上《古镜记》和如今浮躁的社会形态有点区别,它更适合愿意享受游戏解谜本身,而不是去快速通关的玩家。这就像高铁与飞机,都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飞机高效快速,高铁却能欣赏沿途的风光。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款游戏没有把提示都搬上桌面来帮助你快速打通结局而抗拒它,反复尝试仔细推敲,发现藏起来的小彩蛋说不定能收获更多快乐。但毕竟游戏中bug也出现不少,所以还是希望下一部的时候,可以看到更完美的古风推理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