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h GR3 心得
也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也許是因為懶散的關係,買了五年的a6300總是被封塵在櫃子裡,最後下定決心要讓出時,發現快門數竟還不滿1000,雖然這台相機加上 samyang12mm的廣角鏡可說是絕配,體積小又輕,畫質又好,但就算如此,每次都還是要跨上相機包才能出門,時間一久,就加重了拍照的潛在成本,本來想和拍照說再見的我,偏偏又手癢上網搜了一下口袋相機,結果才後知後覺的發現了這款四年前理光所推出的小黑仔…
本身喜好以風景建築為主,因此想找台方便攜帶又帶有廣角鏡頭的隨身機,也因為之前都是aps-c的用戶,所以希望新相機也至少要有同等級以上的感光元件,於是很自然的,GR3就幾乎成了唯一選項,買回來後只能說重新拾起了拍照的樂趣,也開始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用手機拍照,保留下那一瞬間的觸動真的是難以言喻,在經過五個月3000張的體驗後,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點:
1.體積:
相信絕大多數人看上GR3都是為了其體積重量,這點可以說是其最大優勢,幾乎所有的不足與缺點都可以被其輕巧好攜帶給無視,體積小可以讓你放在任何一款褲子口袋中,而260克的重量更不會造成行走移動上的不便。
2.畫質:
說實話,我本身一開始並不對其畫質有太多期待,單純希望不要太差即可,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小巧的鏡頭與機身甚至不輸原來a6300加kit鏡的畫質,所以除非想要有全幅機的效果,否則一定不會對其畫質失望的。
3.色彩:
雖然每家廠商都會有各自的色彩解讀邏輯,但理光的色彩解讀的確有其優勢的地方,不會過度飽和鮮豔,也不會有誇張的明暗對比,當然不少朋友會用photoshop或lightroom後製,但直出的效果仍然是多數人所在意的。
4.內存:
雖然2GB不大,但是仍可避免忘記帶記憶卡或記憶卡毀損的冏境。
5.操控:
不只快速開機關機,這台相機就是為了給單手操控而設計的,沒有鏡頭蓋,合理的按鍵設置,讓任何人(右撇子)都可以直接單手拿出,單手操作,單手收回,也難怪被街頭攝影愛好者對其三呼萬歲。
6.防抖:
機身自帶防抖,不只可以增加拍攝的成功度,也可以保證慢快門的畫質,只不過會增加電量消耗。
缺點:
1.電量:
體積小所帶來的就是小一號的電池,自然電量很難令人滿意,官方公布有200張拍攝的能力,但據我的經驗來看,150似乎是比較保險的數字,尤其是開不開防手震、螢幕亮度的強弱、對焦構圖的快慢等,都會影響拍攝張數,不過電池本身很小很輕,所以就算多帶兩顆備用,也不會有太大負擔。
2.對焦:
光線不足的室內或晚間的確會一定程度對不到焦,如果常要在室內或夜間拍照,又不想提高iso或降低快門速度的話,那這台相機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對我來說,3200的iso仍然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3.螢幕:
不知道是不是我設定的問題,但不論調亮螢幕與否,螢幕呈現的結果總會比結果要來的亮,所以偶爾會有曝光不足的問題,因此我都習慣拍照時把ev值調高一些,雖然不算麻煩,但至少之前用過的幾台相機都沒有這種問題就是了,另外,雖然螢幕夠亮,但因不能翻轉,自然會有反光而導致拍照構圖受限的情況…
4.防護:
這雖然不防塵不防水寫明在商品介紹上,但還是要稍加提醒,入塵還算小事,大不了送修就是,但進水就有可能造成一定機件損傷,隨身攜帶就免不了要小心口袋裡的棉絮與說來就來的壞天氣。
結論:
看過不少人提到這不是一台適合小白使用的相機,雖然不清楚小白的定義是什麼,不過在購買任何產品前,最好能先了解自身需求,畢竟人各有所需,有人想拍飛禽走獸,有人想拍人物角色,有人想拍山水風景,有人想拍美食餐飲,而這台相機就是為了隨身攜帶,隨手快拍,卻又保有一定畫質而設計的,加上是定焦鏡,所以自然在拍攝上會有所受限,GR3是28mm的焦段,適合風景多過人物;另一款GR3X則是40mm,適合人物多過風景,雖然不是Bresson最喜歡的50mm,不過相信也能滿足多數使用者就是了,另外,我很少使用許多人稱讚的快照(Snap shot)功能,所以不好亂下評語。
(加映)關於街拍:
街拍已有數十年歷史之久,算是攝影史上很重要的一環,雖然各地文化與接受度不同,不過的確是記錄當下社會真實的一種方式,當然現在手機滿街都是,相機也早就成為錄影的好幫手,不過影片與照片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達方法,對我來說,器材只佔了拍好照片大約兩成的比例,後製大概等同這個比例,剩下的六成則是拍攝者自身的意識與技巧,因此在這裡借花獻佛,分享一下“大師”們對街拍的一些心得與想法:
1.要以全新角度觀看世界
2.捕捉感動自己的一瞬間
3.利用光影與色彩來構圖
4.創造畫面外的想像空間
(加映)3000分之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