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天北方新冠中医诊疗方案潘凤卫个人版(试行)
北方新冠中医诊疗方案潘凤卫个人版(试行)
新冠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是感受“疫戾之气”。根据北方这次2022年冬发病特点,属于“寒燥疫”,参照以下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出药典的剂量,应当遵医师指导下应用。
1、预防期
方剂:玉屏风散
基础方:黄芪18克 白术12克 防风9克
加减:阴虚加玉竹,气虚重者加党参。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口服液)
2、临床治疗期(抗原或核酸确诊)
2.1 发热期
【外寒里热证】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咳嗽,头痛,身体酸痛,或恶心呕吐,或咽干,或咽痛,或喘,或夹痰,小便不利,舌红,脉数。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味
基础方: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石膏18克 炙甘草6克 芦根15克 薏苡仁18克 藿香9克 贯众5克
加减:发热重者加重石膏用量,加知母;身体痛甚者,加桂枝,但中病即止,不可过服;湿重者加苍术;咽喉疼痛者加射干;喘者加桑白皮。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取1剂水煎服,无论是否汗出,1剂可以汗出热退。不汗出者,热不退或次日复发热者,次日加复半剂。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针灸穴位推荐:灸大椎,刺血内庭,针刺尺泽、肺俞、合谷、曲池,得气为度,每日一次。
【风寒轻证】
症状表现:发热轻,恶寒轻或不恶寒,或咽干,或咽痛,或身体酸痛,或头痛,或小便不利,或夹痰,舌淡红,脉数。
方剂:轻宣解表方
基础方:荆芥10克 防风10克 桔梗10克 杏仁9克 淡豆豉10克 石膏12克 藿香9克 紫苏叶9克 前胡9克 贯众5克
加减:身体酸痛者,加薏苡仁;咽痛加射干;小便不利加芦根。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儿科发热】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咳嗽,腹痛或胃脘痛,呕吐,嗳腐吞酸,或泄泻,舌质红,脉数。
方剂:麻杏石甘汤合保和丸加减
基础方:麻黄3-6克 杏仁3-6克 生石膏6-18克 炙甘草2-4克 藿香3-5克 薏苡仁5-10克 荆芥3-6克 防风3-6克 淡豆豉4-6克 贯众2-5克 金银花2-4克 连翘2-4克 白术3-6克 芦根4-10克 麦芽3-8克 山楂3-8克 六神曲4-10克 莱菔子3-7克
加减:食积重者加枳实;乏力者加党参。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葵花牌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合保和颗粒。
2.2退热期
【咳嗽重】
症状表现:咳嗽,头痛,或夹痰,或咽干,或咽痛,或鼻塞。
余邪未尽期: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味
基础方: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石膏12克 炙甘草6克 北五味子4克 黄芪18克
加减:咽痛加射干,胸闷加桑白皮。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怕冷咳嗽:
方剂:三拗汤加味
基础方:麻黄9克 杏仁9克 炙甘草6克 五味子6克 紫苏叶10 荆芥10 防风8克 淡豆豉10克
加减:咽痛加射干;胸闷加桑白皮;多汗减麻黄量加麻黄根。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咽干燥咳:
方剂:杏苏散加减
基础方:桔梗10克 紫苏叶10克 杏仁10克 荆芥10克 防风9克 淡豆豉9克 前胡8克 枳壳6克
加减:口渴重加天花粉、生石膏;外寒重加羌活;喘满加厚朴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咽痛重】
症状表现:咽痛,痰黄或痰黏,或咽干,或呕恶,或咳嗽,或小便不利。
方剂:麻杏射干汤加减
基础方:射干9克 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石膏12克 炙甘草6克 藿香10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桔梗9克 紫苏叶9克 前胡6克
加减:小便不利、呕恶加芦根,咳嗽重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2.3重症期
暂时空白,尚未接诊重症患者。
3、恢复期(抗原或核酸检测转阴)
【余邪未尽 气阴两伤】
症状表现:口干咽干,乏力,口渴,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剂:竹叶石膏汤加味
基础方:竹叶6克 生石膏30克 人参6克 麦冬24克 半夏9克 山药15克
加减:口渴重者加天花粉;痰少而黏者加川贝、瓜蒌。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气阴两伤】
症状表现:多汗,乏力,口燥咽干,咳嗽无力,气短,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剂:生脉散加味
基础方:人参9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加减: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汗出多者加黄芪、白术。
服法:传统饮片煎服,每日1剂,1日两次。
推荐中成药:生脉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