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汉服打扮长辈·美丽阿姨篇
要素:款式偏传统、抹额等首饰修饰发量、避免烈焰红唇。
现在有个行业热词叫做“世代”,简单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历和经验。
比如95后心中的最美小龙女是刘亦菲,而80、90后心中是李若彤;又比如90后心中的赵丽蓉老师是“宫廷玉液酒”,70后心中的赵丽蓉老师,是先“春打六九头”再“宫廷玉液酒”。
所以,这篇攻略,主要考虑不同世代的审美和身体状况,寻找可以实操的路径。
一、汉服款式建议
大原则是,根据阿姨们的具体状态,寻找对应的【传统服饰】。这里的传统,是指结构和审美尽量靠拢复原的。女明星们的穿戴虽然美丽,但对中年人可能就是“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

近期刘涛老师演李清照,第一幕念了少女时期的词,把鲜花戴在头上,让丈夫比人好看还是花好看,被网友怒指“轻佻”——其实刘老师的表演本身端庄含蓄的,但是让资深美女去演绎少女娇嗔,还拿鲜花自比,这件事本身就“很没有长辈样子”。多少得算导演考虑不周。当后面剧情展开到中年,就协调多了。
由此可见,影视风格不仅对素人不友好,有时候对中年女明星都不那么友好。我们挑选款式的时候,优先选择成套的传统复原风格搭配。它们的历史原型本身也没有女明星那样严苛的外貌条件,对素人会友好很多。那么,对中年美女们,有哪些建议呢?
1、丰满甜美型


丰富甜美,会给人以富贵的感觉。宋明礼服/吉服,凤冠霞帔的鞠萍姐姐,富贵端庄的汉服奶奶,都属于这一形态。
这种装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戴冠或者抹额,就能修饰年龄大了以后头发少的问题。比如邓婕老师这款凤冠+抹额(其实叫珠子箍更严谨,这个按大家的习惯,笔者姑且叫它抹额)的组合。其实凤冠比较沉重,只戴抹额,也是很好看的。

这里要注意,抹额本体要用绸缎质感的面料,要加珠翠装饰。不然长辈看了会觉得像刘姥姥,因之心生抵触;抹额和花不要同时戴,否则长辈看了会觉得像媒婆;粉底要注意颜色,要么和肤色接近,着重遮瑕,要么就偏白的粉底像工笔画的“三矾九染”一样一层层轻轻叠加。一旦浮粉,又会像媒婆。。
其实!媒婆,尤其是官媒,在古代本来也是打扮时髦精致的人物啊!8过如果能像个积善人家的祖母、母亲,那是更好啦。

二、清瘦强悍型
想必大家都见过一些职场精英女前辈,身材管理严格,腰板笔挺,眉目间自带一股利落之气——女设计师、女医护、女教师里,这种资深美女尤为常见。这类女性,搭配汉服其实是比较考验人的。因为传统服饰对女性的修饰,往往奔着“贤良淑德”去。而现代女性的锋芒,会让她们在穿着汉服时显得违和。而且她们往往是短发。
世故而不失锋芒,这种气质是很宝贵的,是很多衣服配不上她们。
幸而我们历史上还有女性张扬的时代。所以两个解题思路,一个是武周时期的打扮,一个
是女官类型的装束,都能突出职场女前辈们的独特气质。
更具体地说,女官打扮能够遮住她们常见的短发。


帽上簪花、翡翠耳环和珍珠领口,都强调出女人味。只是不该出现帽正。影视戏服非汉服,效果仅作参考
此外,明中晚期的立领,如果选取暗纹质地、沉着配色,配上简约的发髻,也非常凸显气质。对发量的要求也小。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扮相,涂鲜艳口红要慎重。
三、局里局气女领导
女领导们往往对质感有执念。她们能从五米外看出你穿的是新疆长绒棉,而且男女领导都喜欢《琅琊榜》里梅长苏衣服的棉麻质感。
——其实梅长苏的服装并不只是棉麻那么简单,而是一些肌理非常突出的面料,有的冬装甚至用的波纹灯芯绒。那不是常规汉服会体现的肌理。这时候,花罗或者砂洗麻就该登场了(都好贵QAQ)。
但《琅琊榜》服饰也有个坑,就是宽腰封,细腰廓形。对中年发福的领导们往往不太友好。这时候明代长袄、女装圆领袍是比较友好的。但是明圆领的棉麻款少,所以也可以折中混搭一下,比如常见的肌理棉麻唐圆领+直交领+长裙。
具体的面料上,有肌理的棉麻,香云纱,有磅数的真丝,可能是首选。
岁月无情·人心有执
人到中年,很多东西会放手。但还有很多人把汉服当作游离于现实外的一次游戏,更愿意忠实于自己年轻时的想法。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但是可以尊重。

——也许她钟爱的各种小碎花,和她的肤质发量并不匹配。但那可能是她年轻时所盼望的碎花小裙子。咱们帮忙挑好佩饰、梳好头就好了。也许收好碎发,减淡妆容,再加上一个同花色的包头巾,就能扭转乾坤呢。
——也许她执着于穿轻纱+超低胸,不是很有长辈的样子。但那可能是她风华正茂时,磅礴的胸襟曾是她纵横商场、拿捏酒局的利器。咱们帮忙注意遮盖好内衣痕迹就好了。比如善用针线,固定好披帛来遮挡轻纱下醒目的内衣肩带。
——也许她执着于玫红葱绿艳丽的撞色。可能她曾经工作在单调的环境里,又或者今天经常行走在或荒莽或青绿的风景区,高饱和的撞色能让她心情好。这时搭配一副墨镜一顶名牌头巾,也许会别样出众。
……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愿我们都温柔坦荡地对待岁月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