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地理】过渡性地理区域为何十分重要?

2023-10-09 14:26 作者:物理大师  | 我要投稿

更多初中、高中资料,可以在物理大师APP,大师一百公众号获取,查看!

01、地理界线


区域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征,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学家运用单项或综合指标来划分区域,从而在地图上确定区域之间划分的界线,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

但地球表面没有这些界线,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也没有特别明显。

区域界线所处的位置往往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地带,地理差异具有渐变性。

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往往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而对区域之间过渡性的关注相对较少,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


02、秦岭淮河一线的过渡性



要确定一条地理界线并不简单。通过降水量、温度和植被这3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第一个是降水量,通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发现,“秦岭—淮河”线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指标。

第二个是气温,“秦岭—淮河”线也基本上是我国1月份零度等温线,零度等温线的意义决定了河流冬季是否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区域1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而在“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冬季一般结冰。

第三个是植被,“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指标。通过以上3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03、地理事物分布性过渡性的表现

许多地理事物分布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因素的分布是渐变的。在自然地理事物分布上有非常多的例子。

如太阳辐射是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是渐变的。


五带的划分中,从热带到寒带,温带就是过渡带;从热带到温带,亚热带就是过渡带;从温带到寒带中,亚寒带就是过渡带。



如降水量的变化,由沿海到内陆是渐变的。


植被从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依次渐变。从热带雨林带到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就是过渡带;从阔叶林带到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就是过渡带等等。


04、案例探究——甘肃省

04

案例探究——甘肃省

在分界线附近的区域,位置上往往具有过渡性。在过渡位置上,该区域有何特点?我们以甘肃省为例来归纳总结。


▲甘肃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


甘肃省处于

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


▲中国地形图


甘肃省处于

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


甘肃省地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甘肃省地跨

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温度带


▲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甘肃省处于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接过渡地带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


甘肃省处于

从湿润区依次向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甘肃省干湿区分布图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甘肃省处于

从森林向草原、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


▲我国植被类型分布图


区域的过渡性

为何在高考中很重要?

过渡性地带的区域环境条件复杂多样,能体现出区域内部差异性显著。过渡性的地理特征差异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类活动方式多样。

(2)生物多样性显著

(3)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原因:位于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不够稳定)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题,如果细心去研究的老师们会发现高考特别喜欢考区域过渡性明显的区域,如2020年全国卷1第一题组治沟造地;2020年全国卷2第一个题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2020年全国卷三37题毛乌素沙地;2021年甲卷37题祁连山等。


等一个一键三连!

您的支持是小编持续更新的动力!


【高中地理】过渡性地理区域为何十分重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