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学经济Ep15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梳理P516:政策组合

2023-03-20 09:42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合计2364字,用时70min——)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政策组合效应

  1. 扩张性财政政策+:

    1. 扩张性货币政策:产出增加+利率不确定——经济严重萧条时;

    2. 紧缩性货币政策:产出不确定+利率上升——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

  2. 紧缩性财政政策+:

    1. 扩张性货币政策:产出不确定+利率下降——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

    2. 紧缩性货币政策:产出减少+利率不确定——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

因素:

  1. 当时的经济局势;

  2. 政治上的需要。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政策中的应用

a.货币政策的博弈论描述

看法:货币政策可以看成是政府(中央银行)与工会之间的一场博弈,政府为了达到低通货膨胀的目标,需要影响工人的工资协议,而这又取决于工会组织如何预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规则:

  1. 工会组织以一致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作为第一步,工会须在增加名义工资还是不增加名义工资之间作出选择;

  2. 政府走第二步,如果政府可以自由运用相机抉择权,它可以在提高货币增长率和不提高货币增长率之间作出选择。

结果:

  1. (工会)不增加工资+:

    1. (政府)不提高货币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2. (政府)提高货币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2. (工会)增加工资+:

    1. (政府)不提高货币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2. (政府)提高货币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b.货币政策的博弈模型

博弈模型的解:与“囚徒困境”的结构是一样的——

  1. 最好的选择是工会不要求增加货币工资,政府不增发货币;

  2. 从博弈双方自身的利益看,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采取“增”这一策略总是最好的选择;

  3. 一旦博弈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选择“增”策略,工会和政府都会面对“更坏”的结果:双方所获得的支付都比他们同时选择“不增”策略时的支付要低;

  4. 在单期静态博弈的情况下,这一模型的解,即策略组合(增,增)便构成纳什均衡,因为经济一旦处于这一状态,任何一方要改变策略都会使自身的状况变坏;

  5. 就像“囚徒困境”模型一样,虽然博弈双方都采取“不增”的策略的组合从总体上说是最有利的,但这一状态是不稳定的;

  6. 由于双方都从利己的动机出发,结果都采取“增”策略,这虽不是最有利的结局,却是一个稳定的结局。

c.时间不一致性

地位: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含义: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这就发生了时间不一致性

获得信誉的可靠方法:借助人人相信决策者必须遵从有约束力的规则来消除政府改变政策的可能性。


第六节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a.要不要干预

正方观点:

  1. 政府预测能力有限;

  2. 政策的时滞;

  3. 公众对政策的反应。

反方观点(凯恩斯主义):

  1. 经济在遭受来自需求方或供给方的冲击后会衰退,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2. 如果衰退引起了大规模失业,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并不能立刻降低工资,因为工人并不会很快重新就业;

  3. 工资和价格即使会调整,但这种调整只能缓慢进行,要让经济调整到实际产量等于政策产量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4.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局面,给社会带来长期痛苦;

  5. 政府采取稳定的政策,即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就会较快恢复经济。

b.关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1. 内容:政府借债只是公民纳税被推迟而已,故不会刺激消费,因此政府用发行公债搞赤字财政的政策是无效的;

  2. 批评:人们通常并没有动机为超出自己生命限度的未来征税而积累财富,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当前的利益,并不关心自己生命以外的事情,并不会认为今天的政府借债就是明天的更重赋税从而为未来还债增加储蓄,而会把钱用于消费和投资,因此政府用发行公债搞赤字财政的政策是有效的。

c.按什么规则对经济进行干预

货币政策规则

  1. 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单一规则:不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

  2. 以名义GDP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

  3. 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

  4. 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

政策规则区别:政策目标变量和操作变量的选择。


第七节 供给管理政策

a.短期供给管理政策的含义

短期供给管理政策

  1. 含义:短期内如何从供给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消除较大经济波动带来的失业和通胀;

  2. 作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AS曲线向左移动,可能形成失业和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短期供给管理政策通常就是用来对付这种局面的。

b.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收入政策

  1. 作用:用来限制垄断企业和工会对物价和工资操纵的一种重要政策,即实行以管制工资-物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

  2. 措施:

    1. 工资-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当局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要求企业和工会通过双方协商,自愿把工资和物价的增长率限制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以内;

    2. 对某种具体的较快上涨的工资或者物价形势,由政府进行“权威性”劝说或者施加压力来扭转局势

    3. 实行工资-物价的硬性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施管制,甚至暂时加以冻结;

    4.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即政府以税收作为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人力政策

  1. 作用:用以改进劳动市场状况,消除劳动市场不完全性,以便克服失业和通货膨胀进退两难的困境;

  2. 措施:

    1. 发展多吸收劳动力的服务部门;

    2. 由政府直接雇用私人企业不愿招雇的工人和非熟练工人,让他们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并使这些处境不利的工人通过有用经验的传授和劳动习惯的养成而能够从事那些正规的永久性工作;

    3. 加强劳动力的重新培训;

    4. 指导和协助失业人员寻找工作,以增加就业机会;

    5. 增大劳工在地区或职业方面的流动性;

    6. ……

c.供给学派的政策主义

供给管理的政策思想:

  1. 核心:减税

  2. 影响:影响了里根政府的政策。

供给学派的其他主张:

  1. 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福利支出;

  2. 货币供给的稳定、适度和可测,使货币供应量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相适应;

  3.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调节经济。


【零基础学经济Ep15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梳理P516:政策组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