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姐干货 | 要善于奖励自己和惩罚自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

2021-05-13 14:57 作者:鱼小硕专业课  | 我要投稿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佳妤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佳妤学姐

专业方向:传播学

初试390+,初试第二高分上岸!


我为什么想读研

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见到和认识了不少行业大佬,然后发现大家都有些共同的特点:高学历、宽眼界、人脉广。也许学历在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上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接收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要具备的。我渴望与更优秀的人共舞,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亮点和优点。当然,在工作中学习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但学校的学习更为纯粹。而且有一句老话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要想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深厚的知识积累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系统化的学习能够带给你更多系统性的思维,让你的逻辑更加缜密,做事和看待问题更有条理,更明确。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关于学校的选择,我一般建议是三个原则。

第一个是“爱我所爱”,选自己特别喜欢,非他不可的学校,这样你才会有动力去努力,去拼搏。要知道,电视剧这么好看、爱豆这么美、这么帅、东西这么好吃、睡觉这么愉快……考研的过程真的很难熬,诱惑也很多。所以必须要热爱。

第二个是“我有青云志”,如果是一心想要钻研所学专业,希望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话,一定选该专业的“大咖”学校。拿新传领域来说,清华、北大、人大、中传、北师大、复旦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学术氛围有,大咖老师有,优质资源有,你要的统统都有。就是一个缺点,难考。不过对于底子不错,有高追求,真心想学知识的同学来说,值得一试。

第三个是“因地制宜”,这种适用于对学术没有太高要求,只想要个研究生身份的同学。可以选一些相对好考的学校,比如非211,985或者不在“双一流”行列的学校,这些学校通常竞争比较小,上岸的几率比较高。这种就可以根据“就近原则”选择离家近的,或者“城市原则”选地理位置不错的。再就是考自己本科的学校,这是所有考研类型里最容易成功的。

关于资料的查找,一般来说,目标院校的官网是最权威的,官网是一定要去找的,再就是各种考研论坛,机构给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参考。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我一般建议的复习是面面俱到,劳逸结合。面面俱到是指备考期间虽然时间紧张,但是也不用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要关注社会热点,要关注学界动态。书籍的阅读也不要太局限,应当在专业书籍中做适当的延展。例如,新传专业的备考不能只看传播学、新闻学的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都应该有所涉猎。知识面宽广即是新传考研的特点之一,也是新传学子的基本素养。


劳逸结合那当然就是建议大家在紧张的复习之余也要多关注自己的健康。身体和心理的都要关注,都要调节。平时要注意饮食和锻炼,不爱动的就去散步。一定要让自己保持好的体态和状态。

●关于复试时间线的小建议●

考研复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早,什么时候开始也都不算晚。关键是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早上的学习时间很关键,如果能保持好状态,早早起来学习,并且效率很高的话,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根本起不来,起来了也飘飘然,完全不在状态的话,那还是睡去吧。睡醒了便没有理由再不好好学习、看书,没有借口就只能说服自己去学习。再者,睡眠充足可以保证大脑的有效运转,记忆力也好些。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先说政治吧,因为它没啥好说的,就很简单,不过也不好考高分。对于政治的复习我建议10月份开始就行了,不用太早,早了根本记不住。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在10月前完全不管。闲暇时还是应该多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顶层设计,这些信息平时积累,考前就不会背到想哭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必须要去学习。


英语

英语跟政治就不太一样了,它必须是常态化的学习。如果基础一般,那就老老实实上课,背单词,刷题吧。英语的真题很重要,这个很多上课老师也都会强调,但很多人用真题也是有误区的。不是把真题都做会了就能考好了,做真题只是为了练习和总结,去寻找一般性的结论和方法。所以重点是学会解题的方法,而不是会做真题。所以我不建议一刷二刷三刷,刷到后来答案背下来了,题依然不会做。我自己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刷三年前的题,刷两遍。一遍做题,一遍精读、精解、精看。然后用最近两年的题去检验成果,最近一年的去模拟。至少对我自己来说,这个方法还可以,考研英语一80。

再一个也是平时的积累,语言学习很重要的是语境和语感,除了做题,也还有不少美好的方式可以学英语。听英文歌,看英剧、美剧,听英文新闻、故事等等。减压兼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听力和阅读是输入,考试和使用是输出,你只有不断保持输入的能力才有输出的可能。So,利用一切可能学习英语吧,There is no shortcut!               



专业课

新传的专业课大部分学校都是分为实务部分和理论部分的,对于考实务的学校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去看新闻,看好新闻,尤其是关注那些一线媒体的报道。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他们的新闻大多非常规范,是很少出错的写作范式。澎湃、新京报、南方周末这类媒体的写作方式比较灵活,有不少优质的报道,当然也不少翻车的情况,大家辩证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己所用。评论是很多考生的“不能言说之痛”,其实它没有这么难,就是有逻辑,有观点地就事论事。逻辑通顺,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基本就是一篇合格的评论了。

往上进阶就是,视角独特,观点新异。要练就这一点,必须从日常开始,遇事多思考,多了解,多查阅资料,一点一点积累,这样才能在你需要用的时候自主提取。评论可以多看看,新京报评论、红辣椒评论还有曹林的评论也不错,针砭时弊,角度精准,语言犀利,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但有时候过于犀利也使他受到颇多质疑。另外,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评论也可以多看看,评论语言很是标准,但有时候过于板正,缺乏看点。所以对于评论的参考,大家也是要辩证看待的。

还有一部分学校从前年开始进行考纲改革,不再以实务和理论作为新传考察的直接对象了。比如,中传的新传学硕从去年开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包括文史哲方面的知识面。考察方式也从做题变成了小论文,这使得考试的难度不断加大,更加考研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小论文的考察方式在备考上就需要大家立足本专业,并不断深挖与之相关的各种内容了。因为,论文本身就是对某个点的深度论证和挖掘,小论文代表了学校知识考察深度的强化。

所以,多看书,多思考,多结合。


其他建议

考研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信心。我不建议大家用“警钟式”的自我调节方法,比如,如果我考不上,我就如何,我的家人父母就如何……这种心理暗示只会强化你的压力,对于推进学习没有多大的用处。我更喜欢用“畅想式”的方法,比如,如果我考上了,我可以干什么,我可以去见什么人等等。这会让你的考研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至于之后会不会变,管他呢。


平时,也要善于奖励自己和惩罚自己,学习超进度了,奖励自己点什么。因为玩手机或者其他事情耽误学习了,惩罚自己加背50个单词或者多看一篇论文。总之,要善于跟自己和解,但也不要太容易放过自己。这个度的把握是大家“历劫”路上必须学会的。


最后,“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无论考哪所学校,都希望听到大家胜利的消息。




学姐干货 | 要善于奖励自己和惩罚自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