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越纪事(七十五)---重诲跋扈

2020-05-05 15:56 作者:東越粗人  | 我要投稿

李嗣源承继大统之后,接下来就提拔自己的心腹出任要职。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安重诲。


安重诲,河东应州人(今山西应县),和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同属沙陀族人,其父安福迁就在晋王李克用帐下为将。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李嗣源军中,因骁勇善战,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


之后在魏博兵变和兴教门之乱中,安重诲有从龙拥立之功,故而被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累加侍中兼中书令,护国节度使,总揽政事。一时之间权倾朝野,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嗣源戎马出身,不通文墨,连字都没认识几个,臣子们上的奏折都要安重诲念给他听。安重诲特设端明殿,招纳名土冯道与赵风,专门给明宗讲述治国安邦之经略,使其处理政务能力颇有长进。这个冯道就是著名的历经四朝十帝的不倒翁宰相。


安重诲在任上兢兢业业,力主削藩,整顿庄宗朝积累下来的弊政。但是他揽权日久,丧失之前的锐气,反倒开始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到处出击。



天成元年(926)五月,工部尚书任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圜忧心国事,管理财政,精心尽职,为政清廉,使府库充赡,公私给足,军民便之。在用人上,他能选拔贤能,不徇私情。却遭到安重诲的忌讳,在宰相人选上发生分歧,而且内外大事上多有不和。


天成二年(927),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反叛,安重诲诬陷任圜与其共谋。然后密遣供奉官王镐赴磁州(今河北磁县),矫诏赐任圜自尽。任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饮药自尽。


这还是阴谋诛杀大臣,而安重诲不乏恃宠而骄的先例。天成元年(926),安重诲外出,路经御史台门口,殿直(低阶武官名)马延无意冒犯了他,他当即拔剑将马延斩杀于御史台门口。光天化日,仅因小事斩杀大臣,飞扬跋扈至极。而且,就算是当着风闻言事的御史们杀人,安重诲依旧安然无恙,众人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皇子李从璨出任右卫大将军,性格刚烈,风流倜傥,轻财好施,常有仗义疏财之举。而且不愿意屈从安重诲的淫威之下,深为安重诲所忌惮。后明宗李嗣源驾临汴州(今河南开封),李从璨作为大内皇城使,一起赴宴。结果酒酣耳热之际,登上了御榻。这样的僭越之举,被安重诲抓住大做文章。李从璨被贬,不久赐死。皇子也奈安重诲不得,可见其势之大。


那安重诲如此跋扈对于各路诸侯尤其是钱王又有何影响?请看下期---遣使南下。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后唐纪四)(后唐纪五)

《吴越备史》(卷二)



                                                                                                                                                                                                                                               

 

吴越纪事(七十五)---重诲跋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