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我的天堂,还是他人的地狱)个性-还是集体主义

2022-08-24 19:05 作者:LTN小跟班  | 我要投稿

在个性方面,中国人真正有“自己”并敢于这样去生活实践的,仅仅是80后这代人才有的,因为是八十年代开始,国内才有了西方电影,也大规模出版西方书籍,在此前,都是“思想流毒”严加禁止的。而且,就算真的要根据自己想法去实践的,也真的不多。

 

比如,光是这个“个性”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中,常常是贬义词!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与其他人不一样,就是“个性”,就是不合群,不好接触的意思。

 

还有一些观念跟大家讨论下,是不是近几年才有的:

 

1.我自己的人生,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只要没犯法,跟父母没有关系。

 

2.我结婚单身与否,是我自己的事情,跟父母没有关系。

 

3.一个女人生孩子与否,肚子是自己的,完全是女人和配偶两人的事情,夫妻俩决定不想生,就不生,跟父母或社会一点毛关系都没有。

 

以上这几个观念,一部分人很认同,认为这就是人间真理,没毛病。

 

可是还是有另一部分人,时不时就蹦出来一些人说“生孩子是女人的天职”这种石器时代的话哈哈哈

 

也就是说,在中国,“为自己活着”这么简单的观念,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对的,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还是大逆不道。

尤其是这句话跟50后60后的父母辈他们说的时候,他们的群体,普遍对这话的反应有:“你真自私!”、“受西方影响太严重”、“这是腐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因为在上几代中国人观念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个体。

人活着,就是一个大系统中的一员。要么,你是为国家活着的,要么,你是为爹妈活着的,要么,你是为孩子活着的。但是,就是不能为“自己”活着。

 

有这种观念的父母辈们,在他们眼中,孩子,不是个体,也是他们的,物品。

 

这就是为啥,生活中,总有很多年轻人抱怨:

 

想去留学,父母不让。

 

想学一个喜欢的专业,父母不让。

 

想找一个喜欢的工作,父母不让。

 

想和喜欢的人结婚,父母不让。

 

不想生孩子,父母不让。

 

最好的生活和工作,就是父母给安排的,就是那种父母认为的幸福,才是幸福。

 

因为,在父母眼中,孩子,不是一个个体的人,而是他们自己的物品,每个孩子,都是他们父母的“衍生品”。

 

所以这种环境中,人就算有个性,也会被打压下去。

 

而在欧美社会,总体上,父母承认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人,自己的生活自己选,不会过多干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我是80后,我至今还深深记得,我们小学,因为有个学生说了句“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然后,老师们都激动地直鼓掌!实际上这哥们长大后就跑到国外了,给别人的祖国搬砖去了,现在过得不错哈哈哈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有“枪打出头鸟”的警训,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出头。

 

所有以上这些,让任何有敢于有个性的人,都会很惨。

而且,正如我上面说的,“个性”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下,不是好词汇,如果你被认为是个性,你的领导或老师就不会喜欢你的。

 

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为主的社会,集体主义中,每个人,都是原子,甚至,都是工蚁。

我们经常斥责西方的电影过于“个人主义”,也就是说,“个人主义”在我们环境中,也是一个贬义词的。

 

在集体主义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零件,你来到世界的目的,就是带着使命来的。

 

在这种传统中,纪律,是第一位的,每个人,都要服从纪律,否则就是“个性”,有“个人主义倾向”。

 

在集体主义观念中,任何个人的成就,都不是个人的,都首先要提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和帮助,才成就了个人。

 

所有说的这些,并不是抨击中国什么,只是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为主的国家,必然会牺牲掉人的个性。

 

西方一些国家,比如法国德国,曾经也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的,但是的确是因为集体主义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尤其是法国佬儿,变成了动不动就玩街垒暴动要么罢工的暴民,法国人就是从一个绝对专制到后来的另一个绝对自由主义的大变化。

 

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就发现,人,并不是为了什么神活着的,而是为了自己,凡人,也能成事儿。所以文艺复兴的画作,基本上都是裸男裸女,不再表现神神叨叨的主题。

 

再到后来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些都是渐渐对个人的“自己”的观念和意识的启发,自己觉得自己是人,然后也开始尊重别人是人的事实。

 

而那时候的中国,是没有“人”的。从大明开始到大清,尤其是大清,只有“主”和“奴”,没有人的概念。毕竟几百年了,这种观念,在今天的中国,还是存在的,尤其是体制内职场,尤其强烈!

 

 

人是“自己”这个观念,传入中国,真的还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而民国那会儿也在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开来,但是在民众中传播也有限。而到了后来,大家都知道,社会条件也不允许有个人主义,物质水平更不到。这是到了最近几年,中国年轻人群体里,才有了“自己”这个观念。在这方面,其实我们晚于西方一百多年。

 

而且,即使今天中国年轻人,也有很多没有“自己”的。就是“妈宝男”“妈宝女”,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自己没有主意。其实,就是典型的没有“自己意识”的人。

 

没有“自己”,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哪来的个性呢?

 

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年轻人是否知道自己是一个个体,并勇敢地挣脱社会的各种牵绊,勇敢地按照自己想法活,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还需要很多时间。

 

但是好在,现在有这个意识了,这点上,相当于我们在思想层面上,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阶段了,虽然晚了几百年。

 

毕竟,中国的绵延的封建奴隶制度社会有千年了,这是有很强的惯性的,今天中国人的很多思维方式,都有传统农业社会和封建奴隶制度的痕迹,很明显。思想的转变,真的不是一时半会儿的!

 

哪种生活方式,都是自己喜欢就行,没有必要非要强迫,有些男性就喜欢裤裆是空的,你非要告诉他“按上一个把儿吧!”他反而生气了“我愿意,你管着吗?”

 

是啊,我当然管不着,你们开心就好啊哈哈哈


(自我的天堂,还是他人的地狱)个性-还是集体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