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是温柔又诗意的语言!」创作歌手郑宜农,愿用台语歌为每一个受伤的灵魂发声

近年一股「台」风袭来,台语不再是刻板印象中「老一辈人在说的」,而是与台湾这块土地有着紧密连结,却又很新潮的语言。
创作歌手郑宜农,近年来致力于台语创作,像是近期发行的专辑《给天王星》中,就蕴含三首各有千秋的台语歌曲。


郑宜农小时候常和爸妈一起听林强,最喜欢的是〈查某人〉,虽然当时根本听不懂歌词涵义,但旋律就是烙印在心里。
不过或许因为父母经历过讲台语会被取笑、处罚的年代,教小孩自然就用华语,所以郑宜农并没有从双亲身上习得太多说台语的技巧。
真正与台语接触,是在2010年参与电影《眼泪》,她饰演一位槟榔西施,要接地气,能和货车司机开讲搏感情,于是她逼自己每天说台语,加上演员前辈蔡振南的协助,台语精进不少,人生第一首台语歌〈莎哟娜拉〉就是那时候完成的。
郑宜农记得很清楚,当时蔡振南听完后,对他说:「你的声音很适合唱台语,年轻人真的要多写台语歌呀!」
不过,那时候郑宜农对自己还没有太大的信心;现在,十年过去了,台语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多份量,和朋友聊天会说个几句,搭计程车和司机交谈也用台语,「只要敢讲,就会进步。」她说。
台语越来越轮转后(熟练?),让郑宜农最开心的,莫过于「终于可以和阿嬷对话」。以前,阿嬷不懂华语,小时候的她不懂台语,没办法闲话家常;现在,跨越了语言的藩篱,感情变得更好,也终于能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玉仔的心〉抚慰每一个因倔强而受伤的灵魂
你不变的愿望,淹没在茫茫的城市,但是你捧着玉仔做的心。
这次专辑中第一首完成的台语歌〈玉仔的心〉,是为时代剧《奇迹的女儿》所作,描绘70年代女性在职场上遭受不公待遇,仍坚毅生存的姿态。
郑宜农认为,那闪闪发亮的姿态,就像玉一样。虽然不是矿物中最贵的,但台湾家家户户都有,或许是祖传,或许是嫁妆,或许是终于存够一笔钱,可以买来犒赏自己的象征。
玉会越磨越亮,然后一直流传下去,这样阴柔而坚强的特性,形容人再适合不过。于是她有了灵感,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演出后台,耳朵贴着吉他,只花30分钟就完成这首歌。
〈玉仔的心〉发布后,意外获得很多回响,有人说很震撼,还有粉丝在现场听到泪流满面。
于是郑宜农发现,这首歌早已超脱戏剧背景的限制,延伸成不分性别、世代的共鸣。所有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的人们,无论被打败与否,都会因为这首歌感到被理解,并且获得力量。
从〈街仔路雨落袂停〉到〈深深地〉 台语是老灵魂,也可以很嘻哈
我毋甘愿又踮伫遮,你敢欲做伙行?
〈玉仔的心〉获得好评后,郑宜农更兴致勃勃,把原本是华语歌的〈街仔路雨落袂停〉改成台语歌词,并找来网络上话题度十足的饶舌歌手陈娴静合作。
「当初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会变成主打!」不改还好,一改不得了,郑宜农没想到台语和这首歌会如此契合,恰巧陈娴静是阿嬷带大的,唱台语更多了一份情感,再结合欧美嘻哈曲风,让〈街仔路雨落袂停〉完美诠释什么叫「越在地越国际」。

有了前面两首好成绩,郑宜农想用台语说更多故事,于是〈深深地〉就这样诞生。
深深的亲爱的伊,深深的深深的,拍袂开......
〈深深地〉旋律很柔很轻,歌词却很深很重。对郑宜农来说,这首歌是一道新的坎,她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把未能圆满的都写进了歌里。
不过用台语把遗憾道尽,需要深刻又丰厚的「气口」,郑宜农说,原本设想是找人合唱,而且是黄乙玲那种辈份的歌手。不过即便最后是独唱,她仍将自己的老灵魂嵌进歌里,让〈深深地〉成为整张专辑中最纯净又幽长的台语作品。
「台语其实是很温柔、有诗意的语言,独有的绵延感也很适合放在音乐里。」
从〈玉仔的心〉到〈深深地〉,从社会时事唱到个人情感,郑宜农现在最想写的,是能让人产生「共感」的歌。
他说,以前想的总是自己,怨叹没能成为理想中的样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他,不再对自己感到怀疑,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社会上,乃至整个世界。未来,她想用台语唱出更多人的心声。
为生存来拖磨,你也偶尔感到疲倦吗?在孤身的乌暗暝,从郑宜农的歌里找共鸣吧,然后,便能深深地寄望下一个春天。
转载:https://www.taisounds.com/Video/People/uid409873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