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摘抄】曾经冰雪惜春雨(刘东升)

2022-11-12 12:00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孙毓敏老师

——孙毓敏怎样战胜残疾恢复舞台生活的-刘东升


一九五一年,刚满十岁的孙毓敏,出于对京剧艺术的强烈爱好,离开生她育她的上海,来到古都北京投考北京戏校。下了火车,她到处打听,傍晚,才找到了北京戏校。教导处的老师告诉她:招生工作早已结束,新生入学都两个月了,明年再来考吧。硫敏一听潸然泪下,她哭着央求老师:“收了我吧,缺下的课我能追上,欠下的功我能补齐,只要收下我,怎么都成,我不怕苦,不怕难,不惹老师生气,也不让老师为我操心着急……”在她诚恳的央求下,老师们看了看她的形象,听了听她的嗓音,再试了试她的胳膊腿,终于决定:破格录取这个上海小妮为插班生。从此,孙毓敏开始迈上了攀登艺术之峰的第一级台阶。


有规律有节奏的艺徒生活,使小毓敏感到无比欢欣。她从早到晚不知疲劳。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连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五好青年”。同时,她的体重也在显著增加。肥胖,对一个旦角演员来说,是多么可怕的威胁啊!在医生指导下,她减少食量,增加动量,每顿饭食由四两减到三两,二两,一两;每日练功由五小时增至六小时,七小时,八小时。演员的形体美,固然十分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是艺术要过硬。孙毓敏知道,天才就是勤奋。因此,在校八年,她殚思竭虑,苦学狠练。校园附近的先农坛,环绕的围墙象一盘磁带,记录了她经年累月吊嗓练唱的歌声;陶然亭公园,清清的湖水如一页胶片,摄取下她从早到晚习刀演剑的身姿。年复年月复月的孜孜以求,她终于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一次实习演出《荀灌娘》,孙毓敏扮演的主角荀灌,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老师们说她功底好,嗓音甜,唱念得体,表演和谐;同学们说她装男象男,扮女象女,既有小生功夫又有花旦风彩。特别是老校长郝寿臣,看完演出更是感叹不已,到后台拉住她的手说:“好孩子,你为咱学校争光了。”并把她叫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倍加勉励。一九六二年,孙毓敏戏校毕业后分配在荀慧生京剧团工作,由荀先生亲传嫡授,她演出了脸炙人口的荀派名剧《红娘》,把个“玲珑剔透万事精”的小红娘,演得栩栩如生,奕奕传神,从而,《红娘》,开始成为她名传退迩的保留剧目。


正当孙毓敏艺蕾初绽,对未来的事业充满美好僮憬的时候,十年横祸降临了。这个刚满廿五岁的青年人,被加罪为“修正主义苗子”而遭受审查,关在三楼角落的一间小黑屋里,每天接受批斗,交代“罪行”。后来她被严重摔伤。


在医院里,进行了连续九个多小时的抢救手术。经过几个月治疗,当医生们为她拆去石膏时,没想到她双腿的肌肉萎缩了,神经麻木了,用针头强刺激竟无任何反应。孙毓敏意识到自己将终生瘫痪,重度残废,彻底丧失了艺术生命。这对一个年轻的、有才华有造诣的女演员来说,还能有什么比这更为痛苦的呢!她抚摸着干枯如柴的双腿,泪水盈眶,茫然无措。


孙毓敏在最困难、最痛苦,踌躇徘徊无可自决的关头,一个平凡的事例,对她产生了不可思议的作用,使她得到启迪。她想起老戏剧家盖叫天,当年演《狮子楼》时不幸腿骨摔断,手术中骨头被接反,致成畸形。他为了自己的艺术生命,请求医生给以矫正,医生说:除非骨头再摔断重接。盖老想了想,毅然把那刚接好的腿放在床头,用力一磕,骨头复断。他忍痛做了第二次手术,又忍痛坚持锻炼。后来重登舞台,而且为京剧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孙毓敏从绝望中解脱出来,她暗下决心向盖老学习,要战胜残疾,准备将来能重登舞台,为祖国的京剧事业做出贡献。于是,从那时起她便挣扎着试图练功,想通过练功来恢复基本瘫痪的肢体。可是,在“四人帮”肆虐的黑暗年月,练功谈何容易。她白天不敢练,就夜晚关灯后偷着练,身体不能动,就躺在床上暗练手势、眼神、指法,内心琢磨唱腔等等。经过漫长的治疗与锲而不舍地苦练,她能缓缓坐起来了。但双腿依旧缺乏知觉,难以站立。孙毓敏坚持不架双拐,请人在室内拴起一根粗绳,抓住它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动,十米长的房间,每走一趟要用一个多小时,而且累得汗流夹背。她为了重登舞台,就是比这再严酷十倍的考验,她也准备承受。


星移斗转过了两年,孙毓敏竟能丢开绳子自已走路了。她高兴得几乎要叫了起来。从那时起,她每天练习室外“散步”,然而,走不多远便双腿麻木无法迈动,经常走出去回不来。一次,她在寒风呼啸,飞雪飘零的路边直坐到天黑,才被一位好心的过路人搀扶着送回家来。但她仍不气馁,回家恢复过来之后又开始练圆场、台步、身段。腿腕僵直,弯曲困难,她就上下楼梯活动关节。每天上下十级、二十级、三十级以至递增到一千多级,累得气喘吁吁、热汗淋淋,不走够规定级数就决不肯休息。胜利属于强者,困难最怕勇夫,抛洒了不知多少汗水和泪水,经历了不知多少艰难与曲折,孙毓敏终于能够重登舞台了。这时候,倒行逆施的特殊年代也已土崩瓦解,凋零荒芜的文艺舞台,开始百花复苏。孙毓敏激动万分,她举杯,泪眼含笑:“人民胜利了!我,我也胜利了。”


演员都懂得“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甘苦。三年苦练一招一式,对普通人来说已非易事,而对身有严重残疾的孙敏来说,就更难如上青天了。她准备恢复演出的第一个戏是《红娘》,而小红娘又是个机智明朗、活泼欢快的少女。演员表演时,必须轻盈敏捷、灵巧俐落,方可展示角色的内在性格。特别是“传书”一折的跑圆场,要求美、稳、快三者兼备。而孙毓敏由于足跟骨粉碎,畸形愈合,致使右腿比左腿短一公分,加上肌肉萎缩、双足无力,平时走路还得强作姿势,方可控制体态平衡。如今却要在台上跑圆场,而且要求婀娜婷婷、娇媚优美,这对她来说更是大难事了。她为了达到表演的要求,每天提着气,踮着脚尖苦练台步。从早到晚几乎不肯荒度一分钟时间,连回家的路上,遇到没人处就小碎步快走,以求练出灵活优美的舞台步法。又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她差不多可以随心所欲地跑好圆场,而且基本达到“四体妍媸,秀丽曼妙,平稳端庄,典雅优美”的舞台要求。观众在舞台上看了她这几个漂亮的圆场,谁能知道这里面凝注了孙毓敏多少汗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精力和代价啊!她后来又恢复演出了《玉堂春》,在“三堂会审”一折中,演员需长时间跪唱,而孙硫敏手术后造成膝关节僵直,别说下跪,就连下蹲也极为吃力。为了演好角色,她又在医生指导下强练下跪,每练一次得经受一次揪心般的痛疼,而且跪不到一分钟便痛得汗流满面。但她不叫苦、不喊累,白天练晚上也练,睡觉前还要跪到床上练一大段时间。精诚所至金石开,她楞把个僵直不易弯曲的膝关节,练得能听使唤了。在“会审”一场演出中,不仅可以跪数十分钟纹丝不动,而且还通过朴素悲凉的大段唱腔,把苏三满腹的冤屈和对王金龙的深切渴望之情,淋漓尽致地倾诉给观众,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不只是对孙毓敏艺术造诣的赞颂,也是对她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为实现重登舞台的理想,与病魔,残疾进行不懈斗争的最好褒扬。


曾经冰雪惜春雨。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孙毓敏更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现在,她每天除坚持练功、排戏、学习、演出和参加社会活动外,还习字作画,博览群书。她说:这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想开阔视野,丰富想象,试图从有限的艺术活动中,探求无限的艺术宝藏。


【作者:刘东升 1981.9《中国戏剧》】


【旧文摘抄】曾经冰雪惜春雨(刘东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