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2020年初,笔者参与了我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并担任项目经理。该院位于省会太原,是山西省第一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社区卫生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山西省卫健委《关于做好互联网医疗工作的通知》,在市卫健委牵头下,院方决定建设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并对现有基础网络及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以上建设,使互联网医院平台系统达到等保三级评测要求。系统主要模块包括:身份认证、预约挂号、在线复诊、在线续房、处方流转、消息推送、远程医疗协同等。该项目投入380万元,其中软件部分210万元,建设周期10个月。项目于2021年11月通过验收并成功上线,于2022年6月完成三级等保备案,完全满足了项目技术要求和业务要求,获得了院方的好评。
由于该项目需要整合各方服务能力,涉及相关方较多,需对接医院信息系统(包括LIS、HIS、PACS、RIS、EMR等)、药库系统、第三方支付系统、院前急救医疗系统、医保平台、医疗服务执业监管平台等,需要多方配合联调,各方协同难度大,多方各自为战,项目进度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有较大的进度延期风险。项目需求受政策因素影响,存在范围蔓延的风险。我和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初期就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过程及方法,做好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主要从制定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实施风险定性分析、实施风险定量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和控制风险这六个方面,就该项目的风险管理展开论述。
规划风险管理就是为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指南和依据。在项目建设初期,我和项目图案就成员根据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和干系人登记册等文件制定了初步的风险管理计划,然后邀请公司内实施过类似项目的项目经理和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分析和讨论,形成了正式的风险管理计划。其中对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人员的角色与职责、风险管理需要投入的成本预算、风险管理之星的时间和频度等方面做了规范。后续的项目实践证明,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可以有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识别风险就是判断哪些风险会对项目造成影响,并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记录的过程。首先,我组织项目全体成员对项目涉及的全部项目文件和管理计划进行了文档审查,并终点对其中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有效性分析;然后,我们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识别出潜在的项目风险,并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潜在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以上陈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风险登记册。我们共识别出了13个风险,其中包括由于项目涉及客户的多个业务部门,需求复杂,继而造成的需求定义不准确的风险;由于政策调整造成需求变更的风险;由于涉及外部接口联调,步调不一致造成进度延期的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造成进度延期的风险;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流动风险;由于外部采购产品质量问题造成返工的风险;机房现有设施利旧,性能不足造成系统瓶颈风险等。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就是对已识别出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和汇总,进而对风险进行排序的过程。我们首先对风险登记册内的风险项进行概率和影响评估,评估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同时我们对评估风险使用的数据本身也进行了有效性评估;然后利用概率和影响矩阵来确定每个风险的影响等级;最后将这些内容更新到风险登记册中。经过我们评估,排在前三位的风险分别是:需求定义不准确风险、涉及外部接口联调,步调不一致造成进度延期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造成项目延期风险。
定量风险分析就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优先级较高、排序在前的风险进一步量化起风险值的过程,我们运用敏感性分析技术和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排序在前的风险进行了量化分析。我们使用了modelrisk工具,可以在excel中进行蒙特卡洛模拟,结果通过图形界面直观的展示出来,有均值、标准差、95%置信区间值等参数。我们将分析出来的结果也更新到了风险登记册当中。
规划风险应对是根据项目目标,制定方案来提高机会,降低威胁过程。我们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登记册展开讨论,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通过决策树分析技术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并将结果更新到风险登记册中。比如,针对需求定义不准确的风险,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在需求获取阶段采用原型法来直观展示,提高需求获取的准确性。针对外部接口联调造成进度延期风险,我们的应对措施的:和甲方明确除外责任条款,确保即使项目受到外部因素导致延期,我方不承担相关责任;针对新冠疫情影响造成项目延期风险,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为开发人员准备远程办公环境。
风险不仅贯穿于项目始终,而且会随着项目的实施而不断变化,所以要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并评估其有效性。我对具体的项目风险进行了责任分工;我们定期会对风险进行审计,检查并记录风险应对措施在处理已识别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利用绩效测量工具、偏差和分析技术预测未来情况;利用储备分析技术分析剩余储备金的可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发现的风险因素。
经过近10个月的项目开发,该项目于2021年底成功上线,顺利投入使用,运行至今客户反馈良好。虽然该项目设及相关方较多,范围难以确定,建设困难重重,但由于本人及项目团队十分重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密切关注项目的进度基准、成本基准等方面,使项目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最终保证了项目的按时交付。当然,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政策变化的关注度不够,一些风险没有及时识别出来,造成了与医疗执业监管平台对接工作的返工等。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同行多进行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