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府争夺战:清军竟然以死伤60人的代价消灭明军3000人
顺治五年三月十三日,清廷夔、叙、永龙等处总兵官臣卢光祖带领军队从保宁出发,三月十五日到达南部县,三月十五日到达顺庆,距离顺庆城二十余里,明军驻扎在城外,大约有二万余人。

卢光祖随即兵分三路,令副将丁国用领由河东的旱路前进,副将陈东鲁由水路前进,卢光祖本人带领部将徐我振等,巡东道张勇带领中军王振国、参将张云等人,总兵柏永馥带领部将肖鸣祚等人,总兵左勤带领沈应时等人以及守北道高成荣,由河西的旱路进攻。明军见清军来袭,自水陆和陆路前来迎战。

明清两军鏖战多时,明军大败,参将李先德、朱朝国、曾贵龄三人被俘,清军的战报说:明军官兵被杀共计3000余人,又有100多人被俘之后斩首,清军共伤亡60人,夺获战马13匹,夺得男女妇孺1000人,顺庆府城自此易手。其实这份战报最奇怪的一点就是,一口气杀死对方3000人,活捉上百人,结果缴获的战马却只有十三匹,要知道后来岔路口战役,孙可望失败,但是损失并不多,然而就是这样清军仍然缴获了战马700匹,用于作战的大象两只。此战可是打败了2万多明军,杀死了3000人,十三匹战马的缴获数字无论怎么看都太少了。

其实顺庆的这波明军战斗力本来就相当差,其主将是总兵王命臣,而王命臣又是占据遵义府的明总兵王祥的前锋总兵。而王祥的部队是什么样子的呢,先看欧阳直的两段记载,第一段:“王祥出綦江,整率本标并收集曾(英)营残兵,恢复遵义,晋爵忠国公”第二段:“王祥驻遵,部分三十六挂印总兵官,颇自骄踞。凡过往缙绅,若不得其欢心,则每有劫掠之虞。以故士大夫大不满于祥,互相骏构”在清中期成书的《南明野史》记“王祥乌合六七万,分为三十六镇,与滇兵(大西军)一战于乌江河而大溃,祥避死真州,遂下遵义”。

由此不难发现,王祥的部队兵员主要来源是曾英旧部的残兵败将,最后居然能“乌合六七万”而且还能分出三十六个挂印总兵官,王祥部下的战斗素质可想而知。战斗素质不仅低,纪律还非常糟糕,以至于卢光祖的战报之中不止一次出现协助清军的顺庆难民。再说人数,王祥部的总兵力其实应该是个谜,史书上只有“六七万”“数万”这种看起来非常不靠谱的数字。

而事实上,这伙人其实就是曾英的残兵败将加上一大堆的因战争产生的灾民,看着人数非常多,但其实并不可怕。咱们如果把明末的“兵”放低标准:能拿得动武器的成年男子就算“兵”,那六七万大概就是王祥部“兵”的实际数字。就算有王祥总兵力有“六七万”,清军军报中王命臣占领顺庆的部队有两万,这个数字也还是有些离谱,但是咱们再考虑到王命臣在顺庆府的所作所为“其始也,每家给免死牌一张,需银若干两;其继也,每牛给牛票一张,需银若干两。未几,而牵其牛,掠其人,掘其粮,焚其室。胥西南之民而兵之,朝而负耒,夕而荷戈矣”注意最后一句话,这实际上就是在说王祥的部队在拉壮丁,如果这么看的话,顺庆府明军有两万之众也就不那么离谱了。

咱们再看清军,卢光祖是夔州总兵官,而清史稿记载顺治初年“设建昌、保宁、永宁、夔州四镇总兵官,镇标分三营,设将领八,兵凡二千人”也就是说卢光祖理论上能动用的本部标兵有两千名左右,永宁镇总兵柏永馥手下标兵也有两千名,同时参战的还有张勇、左勤等人,因此清军的理论上的参战总兵力可能在6000人到8000人之间。但是如果我们又考虑到此时清军因为缺饷缺粮以及疾病造成了大量减员,其实际的参战官兵人数应该是达不到理论上的总兵力的。但不管怎么样,清军缺的是粮食和军饷,不是训练和战斗经验还有组织度。所以,王命臣和他的乌合之众被人数较少的清军赶出顺庆也是正常。

但是有意思的是,卢光祖的塘报又写道“次日欲行前进,据难民禀称,摇黄盘踞列面溪;李鹞子、于大海等贼盘踞合州;马超、邢十万在遂蓬地界;甘良臣在广安、岳池一带,我兵不便深入,暂扎顺庆,四路侦探的确,分布进剿,但今逆贼四聚,贼众兵寡,我兵无粮,实为难处”按照这里的说法,清军是因为缺粮食,而且敌众我寡所以没有向前继续进兵。如果按照顺庆之战己方死伤60杀敌3000这种交换比,那剩下的明军也没什么可怕的,但清军依旧选择了撤退,所以很明显,清军的战报还是一如既往地夸大了明军的人数和损失以及缩小了己方的损失。

而且,顺庆之战后,四川战局仍然是不利于清廷的,南明军队在十几天之后,也就是三月二十七日发动了对于顺庆的反攻“三月二十七日准夔州镇臣卢光祖等塘报,逆贼朱经略(明楚藩宗室朱容蕃)分发苟、梁、谭、樊、何、王等贼,复犯顺庆,祈望本院方略,以便进剿”不过,明军的这次反击还是以惨败收尾。

四月十一日,副将许我振等部清军在通花三坝擒获明军两人,审问之后得到情报明军主力驻扎在胡家庙,清军兵发胡家庙,胡家庙的明军扎下七个大营,清军一刻不停歇,向着明军阵地发起总攻。从辰时一直打到午时,明军大败,被清军从胡家庙一直撵到太平庙,明总兵樊思明、游击寇定轩、都司李近泉、守备何启凤四人被俘后遭到处死,明军官兵被杀4000余人,除此之外还有500人被俘虏。所以如果按照清军的战报算,明军部队在顺庆一带损失了近8000人。

看着挺惨的对不对?但是我要告诉你直至此时,明军依旧保持着优势,因为战线不会骗人。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一年前,也就是清顺治四年的六月份,清兵在涪州打败袁韬,李占春、于大海也被清军打败,向夔州方向逃跑。七月份,朱容藩在夔州重整于、李二部明军,与此同时,清军直取遵义,但是在绥阳遭到王祥部官兵的顽强阻击。

到八月九日,王祥的乌合之众居然打跑了清军,朱容藩、于大海、李占春三人又在水上大败清军,清夔州总兵卢光祖部的水师战船被摧毁了上百艘;侯天锡、李正开 部在泸州打败清军;明将杨展派遣杨荣芳、李一进、陈应宗、黄国美四人夺回了成都,资阳、简州方向的清军也是溃不成军,清将梁一训屠杀了数千名成都居民之后,逃出成都。

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份,王命臣、冯启二人推进到顺庆,在大西桥将清朝的顺庆府守军击破,夺回了顺庆府城。同月,赵荣贵和武大定开始围攻保宁,但是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哪怕明军在顺庆争夺战中损失惨重,残余的清军还是被明军压缩在以保宁为中心的一小片区域内,一直到顺治六年年初,吴三桂等部清军主力进入四川之前,明军都一直保持着对四川清军的优势。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