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贺】《昭明传奇》第四部 三界归心(2023修改版)第三十二章 山中疑案(中)
今天是八月初十,是范鸿轩先生的阴历生日,在我决定停更《昭明》之前,曾在心里承诺,要在八月初十这天,为先生发一篇贺文。 虽然最近我无心写文,但是每天都在努力兑现这个承诺。因为我想对自己有个交代,更因为我真心想表达对范先生的敬爱。 今天,这篇贺文终于发了上来,希望先生能够看到,希望先生能够喜欢! 祝范先生生日快乐,身体康泰! 关于相国寺方丈: 根据我的记忆,93包里似乎并未提及相国寺方丈的法号,所以,我就参照《三侠五义》,把法号定为“了然”。 我很喜欢93包里,《狸猫换太子》单元的相国寺方丈,他因刘后之事被害,我至今十分惋惜。 所以,在《昭明传奇》中,我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情节,让这位老方丈在我的文中,平平安安地掌理大相国寺;并且在文中沿用了93包里,小展与他“交情匪浅”的设置。
第三十二章 山中疑案(中)
开封府鬼魂鸣冤 垂拱殿祥光佑主
“张大人,赵大人!”段家茶坊的梅掌柜看到张龙、赵虎进门,赶忙迎上来道:“两位最近一定很忙,少说也有两个月没来喝茶了。”指向临窗的一张干净的方桌,道:“快,这边请!” 张赵二人走了整整一个下午,把韩王府附近的七八条街全都查访了一遍,也没查到刁尘的行踪,进来这间茶坊,原本只想问问掌柜是否见过此人,见他这般热情,索性走到窗边,在桌旁坐了下来。 “两位今日喝什么茶?”回想张赵二人的喜好,梅掌柜问道:“是双井,还是明前?” 张龙扬袖抹掉头上的汗珠,道:“随意。” “是!”梅掌柜吩咐一旁的小二道:“一壶双井,两盘点心!”待茶壶、茶点都摆上桌来,对张赵二人道:“两位请慢用。”说罢,便要告退。 “梅掌柜!”赵虎叫住他道:“我们有事要问你。” “两位要问何事?”梅掌柜恭敬问道。
张龙取出一张画像,交给他道:“此人你可曾见过?”
梅掌柜对着画像,仔细端详着道:“好像见过,可我见到的那人……不是一头黑发,而是花白头发,眼角还多了颗红痣。” 赵虎与张龙对视一眼,心想:“说不定就是他!”转头问梅掌柜道:“你是何时见到他的?”
“大概……是四年前,”梅掌柜仰头回想着道:“那时候,他常来这儿喝茶,而且每次点的都是上等的新茶。但是半年之后,再也没来过。” “你可知他是何名姓,当年住在何处?”张龙追问道。 “他姓丘,是外地客商,至于……他住在哪儿……“梅掌柜想了半晌,目光恍然一亮道:“他常去彩凤阁喝花酒,还在里面住过一阵子。” 御林军副统领程祥率领二十名军士,奉八贤王之命护送公孙策回府。 坐在南清宫的银顶轿中,公孙策撩开左窗的布帘,看向街边林立的商铺和穿梭来往的行人。 行至信陵坊附近,忽听一个男子的声音道:“停下,快停下!你的东西掉了!” 公孙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缆夫打扮的壮汉抱着两尺来厚的纸包,正在追赶一辆满载纸包的驴车。待那驴车停住,用力举起纸包,“啪”地放回车上,道:“这东西可真重,里面装的是书?” “是啊!”车夫跳下驴车道:“这是‘荣六郎家书铺’新印的《柳河东集》,这书抢手得很,一本也丢不得!”见他为了帮忙,跑得满头大汗,连连向他作揖道:“多谢小哥!多谢小哥!” “荣六郎家书铺……”从街上收回目光,公孙策不禁想起展昭初入开封府那年五月的一件事。
那时,“狸猫换太子”一案刚刚审结,太后为了感念包拯替她平反昭雪,特请皇上下旨,给开封府三日假期。 第一日,府中所有人等都未休息,而是继续处理公务。 次日天色未明,公孙策便早早起床,简单用过早膳,就去整理书房的藏书。
“公孙先生……”张龙从门外探进半个脑袋道。 公孙策转眸望去,见他和王朝三人站在门口,和蔼笑道:“都进来吧!” 王朝点点头,迈步走进来道:“大人说,今日无需办理公务,”看看身后的三兄弟道:“我们就把近几个月,先生让我们练的字都整理了出来,想请先生指点、指点。” 看到书案和茶桌上几乎都摆满了书,马汉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先生这会儿好像很忙……” 公孙策摆手笑道:“不忙,不忙。”放下手中的《韩昌黎集》,看向窗外的阳光道:“近来风清日朗,我想趁今日得空,把这里的书画都拿出去晒晒。”
“原来先生是要晒书,”张龙爽朗笑道:“我们帮您!” 话音未落,展昭已踏入书房,含笑对王朝四人道:“我今日也没有公务,咱们一起帮先生!”
“展大人!”赵虎回身道:“您怎么也来了?” 展昭手捧几本册子,走向公孙策道:“我入府供职当日,大人给我的这部《宋刑统》,我已通读完毕,只是有些律条,还不甚明了,故而前来请教先生。” “不如这样,”王朝对展昭等人道:“咱们先帮先生晒书,然后再请先生一一指点咱们。” 众人闻听,纷纷附和。 公孙策看看众人,笑着点了点头。 经过王朝的一番安排,他与马汉三人便各自忙碌了起来:有的拿起扫帚,清扫院中的空地;有的找来竹席,整齐地铺在地上;有的四处收集大小适宜的石子,准备用来压住平铺的画卷和纸张。 全部做好之后,又找来一个木箱,把柜架上的数百本书一摞摞放进去,以便把它们搬到院子里。
展昭站在书案近旁,帮公孙策整理他收藏的画卷,以及他数十年来,所作的诗词文赋。 从青云暗纹的白瓷卷缸中,取出最宽的一幅卷轴,展昭掸去上面的灰尘,缓缓展开画卷,但见其中画的乃是数名游人在江畔游春,画中山水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一看便知是唐代画家李思训的名作《江帆楼阁图》。
展昭对历代名画,虽然不甚了解,但他年幼之时,曾在父亲的书斋见过此画的仿品。 如今这幅画卷意韵精妙,浑然天成,画中的题字更是笔力遒劲,深透绢背,若非落款之处,以熟悉的字体写着公孙策的别号“鸿轩居士”,展昭甚至以为这是李思训的真迹。 “先生的书画技艺之高,不逊唐代名家!”展昭由衷感叹道。
公孙策谦逊一笑,接过他手中的画卷,收好放在一旁。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已将自己撰写的文稿全部整理完毕,有序地放进一个宽约两尺的雕花木盒。 在展昭等人的协助下,不到巳时一刻,房中的所有书画都已搬到院中,晾晒在竹席上。 小顺子奉展昭之命,带领两名小厮,留在院中看守。 公孙策略略歇息了片刻,便泡了一壶“峨眉白芽”,请展昭等人品尝,然后一边品茶,一边为王朝四人指点书法,为展昭讲解《宋刑统》中晦涩难懂的律条。
午膳过后,公孙策应了然方丈之邀,随包拯同往大相国寺,与他参禅对弈,直至掌灯时分,才回到府中。 次日方一破晓,展昭等人便同来北苑,帮他把晒好的书画全部收回书房。 为使书画不生虫蠧,公孙策每年夏秋时节都会晾晒三次。此次晒书之事,他只当十分寻常,故而并未放在心上。不料三个月后,竟因此收到了一份极为特殊的寿礼。 他的寿辰之日乃是八月初十,每年的这一日,包拯都会在府中设宴为他庆寿。 那年的寿宴上,公孙策先后收到了包拯、展昭,以及王朝四人的贺礼。其中最令他惊喜的,便是展昭所赠的楠木方盒。
盒中之物乃是汴梁最负盛名的“荣六郎家书铺”刻印的一部新书,名曰“鸿轩文集”。书中收录了多年以来,公孙策撰写的所有文章,包括诗词两百余首,文赋七十余篇。
图片制作:明泽
包拯奉仁宗的旨意,与刑部尚书丁中商讨了赵承责一案的案情,并且向他承诺,会尽力协助刑部擒拿真凶。 丁中离去之后,包拯独坐花厅,思索如何才能克制裴荣与鬼车的邪术。 不料陡然之间,厅内阴风骤起,一团绿光飘飘荡荡,从窗外飞了进来,光芒落地之时,变成了一个满身灼痕的白衣男子。
包拯在惊诧之余,未及开口询问他的来意,守在门外的鲁诚、钱刚、雷忠和齐勇桂四人已冲进花厅,抽刀指向他道:“什么人?竟敢擅闯开封府!” 白衣人身形一颤,慌忙下跪叩头道:“包大人,草民不是刺客,而是枉死的冤魂!”
“冤魂……”包拯审视着此人,见他满眼皆是苦楚,蹙眉问道:“你是因何而死?” 冤魂张了张口,想要回禀包拯,身旁闪烁的刀光却让他愈发紧张。 包拯略一垂眸,吩咐鲁诚四人道:“你们都退下吧。” “是!”四人收刀入鞘,退出门外把守。 冤魂见他们离开,才缓下心神道:“回包大人,草民是被一只周身赤羽的怪鸟所杀!” 听到“周身赤羽的怪鸟”,包拯诧异道:“鬼车?” 冤魂点头道:“山神爷说,那妖怪就叫鬼车!” “山神?”包拯道:“你是说……汴梁城外西山的山神?” “没错!”冤魂神色凄然道:“若非山神爷相助,草民的魂魄早已不保,更无法进入府衙,面见包大人。” 包拯捻须点了点头,问道:“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鬼车为何要害你性命?”见他仍然跪着,以温和的语气道:“起来回话。” “谢包大人!”冤魂又向他叩了个头,才站起身来道:“草民姓苏,名简之,是永州人士,因屡试不中,只得回乡以代写书信为生。两日之前,草民到城郊访友,一时兴起,多饮了几杯,便留宿在好友家中。怎料睡到深夜,忽闻一声怪异的鸟鸣,继而,滴滴妖血从天而降,将我二人腐蚀而亡。” 包拯听到此处,更加确信此乃鬼车所为。回想苏简之方才所说的话,起身走向他道:“你在永州遇害,为何会被汴梁城外的山神所救?”
苏简之答道:“草民与好友死后,魂魄都被那只怪鸟——就是山神爷所说的鬼车——收进了一颗透明的宝珠。而那宝珠之中,除了我们二人,还有七个鬼魂。鬼车飞得极快,不到黎明时分,就已飞至京城,落在西山山腰。然后摇身一变,化作红发鹰嘴的妖人,进了一间茅屋,茅屋之中有个身背钢刀的紫衣妖道。鬼车一见此人,就把宝珠交给了他。”
“妖道是何模样?”包拯问道。 “身高八尺有余,方面阔唇、冷眉飞鬓,一双鹞眼森寒如电,”苏简之道:“眉心上方还有个奇怪的蛇形纹身!” 包拯听他所述的相貌与裴荣极为相似,当下追问他道:“鬼车如何称呼此人?” “教主!”苏简之以强调的语气道:“鬼车称他‘教主’!” 包拯心想:“果然是他!”,转而继续问道:“你是如何从妖道手中逃脱的?” 苏简之道:“妖道拿到宝珠,正欲吸食我等的魂魄,屋中霍然蓝光大盛。他未及有所反应,蓝光已化作旋风,卷走了他手中的宝珠。”紧张地握紧五指,道:“鬼车追出屋外,抛出了一个金铃。旋风躲闪不及,被那金铃重伤,结果那颗宝珠,又被鬼车夺了回去。” “莫非那道蓝光……就是西山山神?”包拯问道。 “正是!”苏简之道:“山神爷受伤之后,法力大大受损,只从宝珠之中,救下了草民的魂魄。”眼中泛出泪光道:“可是,草民的好友和那七条冤魂……”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道:“求包大人为我等伸冤报仇!” 包拯眸光毅然,俯身扶起他道:“本府一定会让凶犯伏法,还你们一个公道!”
王朝、马汉带领三十名衙役,在西山那间茅屋附近挖掘了两个时辰,仍然没有找到下面的地洞。眼看夕阳将落,正欲加速寻找,忽见京城方向飞来一道蓝光。蓝光越过山林,直奔山神庙而去。
二人正自犹豫是否前去查探,又闻马蹄声响,回过身去一看,原来是展昭乘着白马,沿山道赶了过来。 “展大人!”二人快步迎上去道。 展昭在马背之上,遥见蓝光落入山神庙中,随后摇身一变,现出山神的真身,不禁忆起此人曾奉老君之命,化作鹿妖袭击他和白玉堂,心想:“此人虽然危险,却非奸邪之辈,不会与裴荣、鬼车之徒为伍。”
于是翻身下马,对王马二人道:“不必管他。”看向茅屋所在的位置,道:“天快黑了,还是寻找地洞要紧。” “那地洞当真还在?”马汉蹙眉道:“会不会已经被鬼车毁了?” 王朝叹了口气,道:“周围方圆五丈,我们几乎都挖遍了,也没找到入口。” 展昭敏锐的双眸扫视四周的地面,继而眸光一定,指向草丛边缘的一棵矮树道:“就在下面!” 王马二人当即推倒矮树,命衙役速速挖掘,掘至四尺余深,果然发现了洞口。 展昭手握巨阙,当先跃入洞中,王马二人随后跟了进去。 看到洞中的法坛,展昭可以确定,此处就是郭昌被囚的那间洞穴。 晃亮手中的火折子,展昭三人在空旷的洞中找了许久,终于在南面的洞壁上找到了一个机关。机关缓缓转动,开启了一道石门,石门之内正是郭昌所说的密道。 穿过狭窄的密道,是间更大的洞穴,洞穴约有十丈见方,足矣容纳百人,只是此时此刻,早已不见人影,唯有十几张方桌、几十条长凳,还有杯盘碗盏和数十坛酒。 返回洞口的路上,展昭再次经过密道,在凹凸不平的地上,拾到了一只青瓷小瓶,瓷身虽然普通,瓶口却被一道诡异的符咒所封,不知里面装的究竟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