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以水为师 资料阅读难点

昨天发了 2017年国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以水为师 从审题、阅读到写作论证(试听节选) 因为是节选,所以对于这道题最难的部分,很多难点没有讲到,另外,结合同学的问题,再说一下。
后续,课程冲刺过程中,还会纵向结合历年真题讲解一下这道题的思路和难点,敬请期待。
以下的难点,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没有解决,有没有想清楚,有没有写明白?申论是精英考试,任何一个疏忽,都是从头再来。
这道题是借物言志
既然如此,物和志的关系你一定要理清,不要本末倒置,忘了这道题想要说的重点是志,或者说,是学的具体内容。
水或者物,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没有水,或者换个载体,道理是不变的,道理的逻辑更是不应该变的。
比如,中国人常讲:以史为鉴,其实历史不会告诉人任何道理,是人自己的反思而已,所以以史为鉴,重点不在史,而在鉴。
最近几年类似的题还有很多,冲刺中我会再给大家讲解类似的思路。
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志,是理解难点,你要有意识地主动分析
既然是以水为师,必然的问题是,学什么?对你而言,资料中有哪些值得学习,领会,掌握的品质精神,你要主动去分析。
单单一个上善若水,就很多人解释不清,理解不了,虽然很多人都把这句话放在嘴边修身养性/附庸风雅。
简单来说,上善若水不过是强调与时俱进/及时改变/随时调整,而且是从积极意义来理解。(消极意义,会理解成/解释成什么?)
你注意,这些内容不需要你有古文功底,资料中有明确的解释,阐述,说明,读懂即可,你读不懂注意不到或者你的老师理解不了,讲解不清,那是水平问题。
材料中的部分概念,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绝不是字面意思
比如,资料中说“复杂源于简单”,这个简单不是简简单单的意思,这个简单谈的是道,是道的普适性。
再比如,水的柔弱不是字面的柔弱,那么这个概念如何理解?特别是结合“弱者道之用”,“上善若水”。我的课程有讲解,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这道题的理解难度非常大,你必须有意识地将水的具体性质,资料阐述内容,以及抽象品质,有意识地结合,才能理清这个逻辑。
更难的是,写作论证,明天说,敬请关注。
本篇文章系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柳夫子讲道理
柳夫子讲道理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柳夫子讲道理 @微信订阅号
欢迎转发,转载需署名授权,已委托维权骑士,全网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