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许久,SWM将携CKD豪华阵容亮相摩展,国内大单缸悍将回归

说起SWM这个品牌,其实大部分人对它还是十分陌生的,剩下小部分人的记忆都停留在2016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SWM宣布将以大贸的方式引进自家滑胎与越野车型,令国内小众玩家集体快乐了一把。

不过由于当时的定价颇高,滑胎的650系列定价已经到了73800元,ADV系列更是谣传要定价到11万元的风口浪尖,一下子就令普通摩友和这台车彻底绝缘。

而且小众摩友实在是太少了,2016年还不是国内摩托车风潮大面积爆发的年代,占据单缸和小众两个不讨人喜欢的领域,难免已经宣告了SWM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更何况这个品牌的根基并不如KTM或者杜卡迪那样敦实,如果非要对比可能与贝纳利能相差个八九不离十,毕竟大家都是被中国企业收购的,中国心不会变。

直到最近沉寂了许久的SWM官微明确发声,SWM已经完成了国内CKD的几乎全部工作,不日即将携带自家CKD豪华阵容亮相北京摩展。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的某天,大部分媒体集体发声:“ SWM即将再次迎来三款新车型,分别是SD650、SM500,以及SR500;
更重要的是,据说这次SWM将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改用CKD的方式来销售这三台车,力求做到高品质,低价格。”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大家满怀期待能在2019年底见到这三款车,此时此刻国内市场已经对单缸车不再抱有那么大的偏见了,如果鑫源把500和650的大单缸放出来,至少能在国内与无极一起掀起一股关于单缸车的风潮。

可惜由于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几款早该到来的车型一直未能和我们见面,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倒不是丧事喜办,首先鑫源的家底还算殷实,不至于说因为某一项计划被打乱一年就破产,而且这还能给他充足的时间重整旗鼓,弥补之前的不足。
要知道SWM已经经历了一次失败,它必须确保这次能够一针见血,而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先看看2017年的SWM,在市场还不明朗的前提下,依旧选择依托单缸滑胎进入国内销售,可惜当年的市场并没有为单缸车培养出一批合适的用户,滑胎到目前仍然是只有少数人才热爱的东西。

和它同时期的隆鑫650CR9一样也是受到了单缸这个噱头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有ABS配置的缺失,SWM的定位本来就是小众+特殊玩法,没有ABS确实问题不大,可是隆鑫650定位是相对大众的一款街车,如此大排量又没有ABS实在是让大多数人内心无底不敢驾驭,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大家在当年痛失一城。
2019年的年底,隆鑫发布大单缸ADV车型无极650DS,SWM即将宣布的CKD方式自家300~650cc车型,这两家单缸专业户再次亮剑,而且还有可能展开厮杀。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的主打产品已经重合,不再是你做你的机车、我玩我的滑胎了。

大家都知道ADV才是吃香的产品。
不过无极650DS成功落地,配置不低,价格也不高,低配版仅需43800元便能买到,与此同时650DS还全系标配ABS。而SWM的国产计划却一拖再拖,从2019年拖到了2021年,如果不在配置与价格上占据优势的话,很难在2021年众多ADV产品中崭露头角。

我不确定SWM在疫情期间是不是在韬光养晦,但是它肯定有充足的时间把整个生产线的东西全都实现了国产化,这样才能在定价上比无极的650DS更具优势。
首先无极650DS的噱头是丝毫不输于这台打着意大利旗号的准国产车,无论是来自宝马的发动机,还是标配ABS后顶配三箱不到五万的售价,都足以让SWM掂量掂量自己如何定价才能打个翻身仗。
2017年纯进口的SWM滑胎650虽然官方定价很高,但后期清仓的价格还算喜人。如今前有无极,后有摩托莫里尼,大家觉得这台车定价在什么区间才能获得十足的竞争力呢?

在北京摩展之前,先了解一下SWM这个品牌的前世今生。在欧洲曾是越野三大品牌之一,比肩KTM和胡斯瓦纳。


SWM是1971年,两位赛车手Sironi和Vergani在Vimercate(米兰Milano管辖)共同制造,SVVM,用W做标记,后称作SWM。当时多年的赛车经历,让他们对摩托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其他厂商满足的情况下,一起在车库上完成了第一台车的设计和制造,并迅速在赛场上获得成功。

在随后的两年里,SWM就开始产业化运行,生产包括50cc、100cc、125cc多款车型,开始使用SACHS发动机,后期扩充了厂房,产量质量进一步提升,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在赛场上,新的SIXDAYS车型也开始崭露头角。

接下来的1974是在赛场上大获全胜的一年,Gritti su 125车型在意大利Camerino SEIGIORNI赛、意大利常规赛、意大利Cadetti越野赛上包揽冠亚季军,一时风光无两。

然后是生产和赛场的大发展,1975年175cc车型上市,在Ciocco12小时挑战赛、Man岛举行的六天银瓶比赛中,都取得绝对胜利,包括其他比赛,当年共收获3冠1亚5季军。

1976年开始生产250cc,全系车型产销量大幅度增加,同时继续制霸各大赛场,SWM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1978年拍摄两个关于品牌的电影短片,这在当时也是很时髦的。

随后的几年是高速发展的时期,产品来到320cc,并开始生产四冲程发动机,排量为350、440、500cc,研发、产销、比赛都全面丰收。

然而一场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波及了SWM,在1983-1988的几年中,SWM进行了重组,有合适的方向和做法,却被强势的工人否认,导致生产的停滞,坚持到2000年,SWM终于进入沉寂时期。

另一条故事线,1968年开始的胡斯瓦那,70年代开始生产摩托车,主要生产越野摩托车,在赛场上成绩不错,后经营不善,1987年被Cagiva收购,被收购时,有些工程师和原来的员工并不甘心,他们留在瑞典,成立了Husaberg摩托公司,虽然在赛场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始终销量一般,商业上没有任何起色。于是在1995年被奥地利公司KTM收购。


CAGIVA经营胡斯瓦那几年后,状况不佳,2007年转卖给BWW,BMW斥资3500万欧元升级了厂房生产线,试图打造为摩托的“MINI”推出多款车型,但市场反应不佳,得不偿失,于是在2013年转卖给KTM。

胡斯瓦那的产品与KTM有些重合,车型重叠,也产生转出的想法。经业内人士牵线,在2014年,来自中国的鑫源集团,经过多轮谈判,完成了对Husqvarna 250cc-650cc等6个车型技术及其意大利工厂、整套设备的收购,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含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鑫源摩托欧洲中心。

但KTM并没有把胡斯瓦那品牌出让,而是主要使用Husaberg的技术和产品,结合KTM的自身部件,继续作为胡斯瓦那的车来销售。

为了保持欧洲血统,鑫源又多渠道努力,复活了沉寂十几年的SWM,至此,欧洲品牌、欧洲技术、欧洲工厂经过整合,开始重新走上正规,又适逢摩托车高速发展,150、300、500、600系列车型终于重见天日。

虽然经历坎坷,但SWM的历史、品牌、车型、品质都是很强大的,2016-2019,鑫源把多款车型引入国内市场,获得很好的反馈,受制于高昂关税,价格无法亲民,让品牌方和摩友都很纠结。

痛定思痛,在2019年,鑫源开始筹划SWM车型的CKD之路,一年的紧张运作,已经进入实际生产阶段,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既定的节奏,整个计划被拖入到2021年,所幸,该来的还是来了。
据近期行业内流传的消息所称,SWM已经完成了国内CKD的几乎全部工作,不日即将亮相五月底的北京摩展。
如果本文有用,拜托大家一键三连支持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