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行业研究分析报告(简版)

光缆是指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
光缆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在各国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大力支持、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光通信传输技术和光纤光缆技术进步等主要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和中国光纤光缆行业产品开发能力稳步提升,生产工艺持续改进。与此同时,行业客户集中度逐渐提升,集中采购的方式较普遍,价格和企业综合实力已成为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从生产光缆起步,到生产光纤,再到取得光纤预制棒技术的重大突破。生产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及创新,实现行业的全面发展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通信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通信光纤光缆消费市场之一。
通信光缆行业的发展受电信运营商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规模的影响。“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 5G 商用”等规划。这些领域的发展将带动光纤网络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刺激通信光缆等基础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
目前光纤光缆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定形,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寡头垄断格局。随着资本不断进入光纤光缆行业,产业链的利润逐步向上游集中。光纤光缆制造企业总数达197家左右,其中规模较大光缆企业40家左右,实现光纤预制棒、光纤及光缆一体化企业10家左右,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光纤预制棒作为光纤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具有生产投资规模大、技术壁垒高、扩产周期长、进口成本高的特点,贡献了行业产业链70%的利润。目前全球具备光纤预制棒生产能力的企业约20家。在反倾销政策等利好作用下,我国光纤预制棒自给率逐年提高。我国已是光纤预制棒产能最大的国家,占全球产能比例接近50%。
全球市场光缆收入(2016-2027)

2020年,全球光缆市场收入达到了6656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3706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04%(2021-2027)。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1-2027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目前,光缆市场相对集中,主要制造商集中在中国大陆,美国和欧洲。主要市场参与者是Prysmian,HTGD,ZTT,YOFC,Corning,Furukawa等。2020年前十大厂商份额占比超过65.58%。在过去的四年中,全球光缆的消费量从2016年的428.15百万芯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465.32百万芯公里,CAGR为2.10%。
在消费市场,全球消费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北美、欧洲、印度等地区的主流运营商纷纷加快固网宽带规模建设。德国计划2021年底实现99%的家庭能够接入高速互联网,包括农村地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同样出台国家政策,加快FTTH建设步伐。2019年,全球主流运营商纷纷推出5G商用计划和服务,为满足高速率、低延迟、超大连接的需求,基站的光纤化连接、大容量承载网的新建将主导光纤光缆的需求增长。此外,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对数据中心内外部连接提出了更大容量和新的光纤路由需求,包括数据中心内部光纤化、数据中心节点光纤互联、国际海缆连接,将成为光纤光缆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商务部为保护国内生产厂商免受国外光纤预制棒和光纤生产厂商倾销的影响,先后针对欧美、印度和日韩的进口光纤实施反倾销措施,以及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实施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国内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光纤和光纤预制棒生产厂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光缆可分为两类,包括多模和单模光缆。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33.2%的光缆市场是光纤接入(FTTx),27.97%用于其他本地接入网络。
在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发展初期,中国光纤预制棒自给能力弱,依赖进口,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中国光纤预制棒技术的进步和突破,推动中国光纤预制棒自给率不断提升。中国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光纤预制棒厂商包括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科技、富通光纤等企业,该类型企业自主研发、资金优势凸出。如长飞光纤,是全球唯一掌握PCVD、VAD、OVD三种光纤预制棒工艺的企业。光纤预制棒作为光纤光缆设备的核心硬件,其技术的创新升级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打破中国企业对进口光纤预制棒的依赖,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光缆行业产业链简介

《恒州博智信息咨询 | 2021-2027全球及中国光缆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光缆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光缆的产能、产量、销量、收入和增长潜力,历史数据2016-2020年,预测数据2021-2027年。
本文同时着重分析光缆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和中国本土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光缆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和市场份额,全球光缆产地分布情况、中国光缆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此外针对光缆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