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章——启程
受到记者采访的阿莱丽塔.伊乌里奇.伊辛巴耶娃是不愿意多说些什么的。关于那场世界大战,她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她的记忆却始终围绕着一个人展开… 巴伐利亚一直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最有名的地区之一,汉斯.第普森 就常常因自己出生于此而感到格外的骄傲,毕竟他是元首所说的“荣耀的雅利安人”。 对于这份荣耀,他从未怀疑,至少在1941年以前,他一直都是这么想的。1941年,由于“海狮计划”(“海狮计划”指二战中期,由德国制定,攻打英国本土的计划)受挫,德国转而进攻看起来更弱的苏联,这大抵是因为冬季战争中,苏联在战略上的巨大失误,导致苏联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没能完全击垮芬兰,让当时的很多的人都对苏联产生了一种“苏联是座破房子,踹一脚就能倒”的观点。当然,这只不过是表象,当德国扯下苏联纸老虎的外衣,他们才愕然发现,外衣下的苏联,是指真老虎,德国人上当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我们的“德国好青年”汉斯先生正在前往柏林的路上,他是陆军装甲兵学校(Panzertruppenschule)的毕业生,作为一名预备军官前往帝国的心脏,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信心。不过意外很快发生了,出发前,他的哥哥佐帕斯.第普森告诉他,英国人自海狮计划受挫后,便不断对德国本土不定时实施报复性轰炸,要他一定在路上小心。真没想到,佐帕斯一语成戳,刚刚出发没多久,一架英国人的轰炸机就出现在了汉斯的头顶上。“倒霉!”汉斯咒骂了一声,但他并未在意,他正在一辆平平无奇的小小卡车里,周边也没有什么太过显眼的建筑,英国人眼瞎才会对他进行攻击。 不一会,飞机消失在了空中,汉斯从车里探出半个脑袋,确认安全后缩回脑袋,告诉司机继续前进。司机也不废话,启动汽车就往前开,一路上,是不是就和汉斯扯两句闲话,司机甚至还问起了汉斯对希特勒的看法。作为一个被洗脑的热血青年,汉斯想也没想就回复到,“当然是个伟大的领袖,我坚信,元首会带我们走向胜利!”司机大叔却对此嗤之以鼻,说:“我们的元首太过疯狂,他要是继续这么肆无忌惮,迟早会让德国重回1920年的窘状……”大叔顿了一下,瞥了一眼汉斯,继续说道“还记得德皇吗?他现在不知道在哪里种地呢!战争也许能让我们获得一些东西,但最终只会让我们一无所有!”汉斯撇了撇嘴,扭过头对着司机大喊大叫“你又懂什么?先生,你能带我们重回巅峰?还是说你觉得元首做错了什么?”“我不能,但是我明白的,他是个疯子,懂吗?我看你也染上那股子疯劲儿了!”司机大叔毫不留情的批判在汉斯心中无比高大的阿道夫,让他一阵恼火“好吧!先生,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和那些让德国输掉一战的犹太人就是一类人!国家的蛀虫!虫豸!”司机紧皱着眉头,扭过身子对着汉斯说“我是蛀虫?呵呵!等着吧,你会看到谁才是国家的蛀虫!”司机转过身不再理会无能狂怒的汉斯,自顾自的开着车,没人注意,他座位的一旁放着一本书,一一位德国先贤的著作——《资本论》。 等到了柏林,汉斯头也不回的下了车,他想着∶我会让那些人看到的,我们会胜利!元首是正确的!怀揣着这样的心情,他走进了柏林,这个他人生的起点,也会是他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