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演绎光影,他们帮助盲人朋友“看了”十年电影
在今年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前夕,一群视障人士在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的一间电影放映厅里,被一部喜剧电影里的有趣情节逗得前仰后合。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电影讲述人正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形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帮这群看不见的朋友“看”电影。
这是农业银行发起的“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志愿活动的内容之一。这一公益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里,农业银行的志愿者们始终践行 “勇于担当、服务人民、责任为先、造福社会 ”的责任理念,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满足视障群体多维度需求,让看不见的他们“看见”光与影,让看不见的他们一直被“看见”。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农行志愿团队志愿者为盲人朋友讲解电影
“看不见”的世界
“一个漂亮的过肩摔,女孩儿把暴徒摔倒在地。女孩儿穿着绿色上衣,梳着两条马尾辫。两人四目相对,屏幕出现电影名字《人生路不熟》。”
65岁的肖大爷又一次在农行志愿者的引导下,来到保利国际影城“听电影”。通过电影讲述人的细致描述,他能完整了解电影的情节。
他失明几十年,只能靠听觉和触觉等辅助完成对生活的认知。来电影院“听电影”,是他每个月雷打不动的“必备节目”。这一次,他比平时更兴奋些,因为他要作为盲人朋友代表,在农业银行“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十周年纪念活动上,面对电影院里的一百多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普通人其实很难想象,失去视觉能力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当你蒙上双眼站在街上,失去视觉的同时也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有视障人士这样形容:“不止失去视觉,方向感等其他感知也全都失去,每走一步都充满恐惧。”
肖大爷的人生中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与空洞的时刻,心情压抑,态度消沉。后来,他接触到“听电影”,从此爱上了这种娱乐方式。
“我从小就喜欢电影和广播艺术,以前学校或者单位组织看电影,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听觉去品味。”肖大爷说,他喜欢看生活、侦探、励志、喜剧类的电影,觉得有趣。
他喜欢《人生路不熟》这部电影。“周东海和他姑爷的一些台词很搞笑,我能感受到周东海是一个很豁达的人。”说起电影,肖大爷脸上露出笑意。
“听电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度过生活中没有色彩和光影的漫长时间,也不仅仅是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外界的信息,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种社交平台。因为喜欢电影,肖大爷自己平时在家也会听一些无障碍影视作品,但他每个月仍不辞辛苦从家来到电影院听志愿者们“讲电影”,乐此不疲。
“在电影院与在家自己听气氛完全不一样!我喜欢在电影院里听完一部电影后,和周围的朋友一起分享感受,聊一聊大家的共鸣点。”
和肖大爷一样的盲人朋友有很多,他们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想要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交集。
用声音演绎光影
“大家好,我是志愿者徐知,我是一个圆脸、尖下巴的女孩,我今天穿着一件粉色的长袖。”
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的放映厅里,农行爱心助盲志愿团队的成员徐知再一次给盲人朋友们讲起了电影。虽然她已经与盲人朋友很熟悉,但每次在“讲电影”前,她都会这样细致地描绘自己的样子。
今年是她为盲人朋友“讲电影”的第十年,也是参加“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志愿活动的第十年。她的声音清晰而温柔,在电影对白的间隙快速响起,为在场100余人讲解电影画面里的人物动作、穿着以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