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留住地大七秩记忆

时光荏苒,年岁流转
七秩弦歌励耘,万千桃李芳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即将迎来她的第70个生日
校园内外,方寸之间
都留有我们在这里
生活、学习、工作的温暖痕迹

相信在你的眼中
也有自己所钟情的一片小小天地
小石头眼中的
最美景观打卡点
在地大70周岁生日之际,你是不是也像小石头一样想在这里留下更多属于自己的影像记忆呢?小石头选取了一些校园景观打卡地记录大家与地大珍贵的记忆,一起来看看吧!如果你有其他印象深刻的校园景观,也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哦~

东门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
我校东门仍伫立于
学院路旁,不移不易

中北门
两只石狮日夜沐浴着
这块宝地的精华和灵气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体现了
地大人的伟大精神
一旦迈过这两只狮子就代表着
你进入了学校的北门
进入了一个处处可以学习
遍地都是知识的地方

主马路
清风徐来,林荫摇摆,光影斑驳
沿着东西方向,郁郁葱葱的林木
一路风光无限
主马路上,你来我往,言笑晏晏

操场
汗水浇洒在跑道,成功的花朵开放
广阔的绿茵场地,是那运动的舞台
在这广阔的赛场上
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地大人奋斗的青春

夏日广场
于晴风霜雨中伫立
倾听着我们的心事
夏日广场作为学校
大大小小活动的见证者
一年四季保持着充沛的精力

体育馆
设施齐全、场地宽阔
这是一个高颜值的体育馆
羽毛球馆的绿,游泳馆的蓝
健身房的汗水,篮球馆的呐喊
我们在这里收获强健的体魄
和有趣的灵魂

博物馆
逸夫楼博物馆历史悠久
馆藏标本系统齐全
其中收藏的数万件藏品
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
还有来自世界五大洲
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
典藏标本来源之广
也是国内高校博物馆中少有的

攀岩壁
操场西侧矗立着高大的攀岩墙
是地大的地标性建筑
每块石头上面的印记
都在诉说着地质人的意志和耐力
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让这里走出了数不胜数的攀岩健将

建校元勋像
我们始终铭记着四位建校元勋
正是有了他们
才有了如今的地学“摇篮”
让地大精神接续传承

地质人雕像
我们是和平时期的游击队员
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奋斗一生
伫立在夏日广场对面的
地质工作者雕像
凝聚着我们对地质事业
深深的爱,厚厚的情

摇篮石
刚一踏进校园的大门
就听说过“摇篮”的名字
让我一度以为这只是
学校主马路上的一个地标
但在学校里度过了四年的我
慢慢明白了
这里不只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更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
伟大“摇篮”

硅化木
一缕尚有余温的光泽
闪耀在这百万年前的树干上
反映着亿万年生命
和大千世界的无限美丽
侧卧在教工食堂附近的硅化木
向我们诉说着地球
上亿万斯年的生命历程

地质文化墙
身为一名地大人
科普地质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从地大走到展春园的小巷
一面面图文并茂、颇具特色的
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
而这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科普方式
也收获好评如潮

地质传家宝
地质工作者手中的地质传家宝
不仅仅是一件件工具
它们更凝聚着地质人
在工作中形成的“听党话、爱祖国
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
引领着我们向地质强国梦的目标奔去
用地质传家宝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彩虹楼梯
从冥古宙到第四纪
从几十亿年前到百万年前
各个地质年代浓缩于一层层台阶之上
在体育馆的后方有这样一个楼梯
行走在楼梯上你就能感受到
来自岁月的气息

I love CUGB
该如何向你表达爱意?
是唱一首“情歌”还是写一篇“情书”?
或者我应当毫不吝啬地告诉你
夏日广场转达给我的那句话
“I love CUGB”


青枝绿茵陪伴我们
走过青葱岁月
高楼磐石见证着
我们的成长蜕变
和小石头一起在这里
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影像吧
让记忆的粼粼波光
闪耀在地大七秩岁月的长河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 于灏君 陈宏博 刘玥含
摄影 / 杨婧 刘晨曦 王赫彤 魏欣然
动图 / 解伟豪 吴奕达
美编 / 吕松卓
审校 / 吕松卓 徐小蕾 熊若怡
责编 / 王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