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大国决斗,意外改变了日本命运
朝鲜战争是冷战期间,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第一场“热战”。
参战国投入上百万士兵在狭小的朝鲜半岛上厮杀,局势几度转换。停战时,分割南北的“三八线”与开战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动。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战争,美军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没有胜利也意味着没有彻底失败。
对于武器装备和国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来说,与世界第一强国交手,双方打了个平手,无疑是一场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打出了军威,实现了战略目标,成功地把美国人挡在了朝鲜半岛的南端。
同时,在战场的东边,一个“不起眼”的国家正密谋着东山再起,他们隐藏在硝烟之中,利用朝鲜战争的契机,大发战争横财,逐步拿回了部分国家主权。他们就是东亚一切战乱的制造者:日本。
朝鲜战争前的日本有多惨?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了美军的严厉处分。美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超过了德国,1941年,日军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让美国海军蒙受了奇耻大辱,太平洋舰队丧失战斗力长达半年。
美军占领日本后,海军上将哈尔西跟麦克阿瑟说:“我就一个要求,把天皇的佩刀给我。”强迫天皇赠送佩刀,无疑是给天皇难看,麦克阿瑟没有同意哈尔西的请求。
气呼呼的哈尔西为了羞辱天皇,没事就骑匹高头大马在皇宫周围耀武扬威。他在东京饭店吃完饭后从来不给钱,只签一张欠条,欠款人写上裕仁天皇的名字。
当时,日本旧帝国政府已强令解散,日本全国由“盟军总司令部”实行军事管理。所有参与过旧政府的官员必须隔离在家,接受审查。日军在美军登陆时,全部背朝美军站立,等待解除武装。
日本没了军队,警察不准配枪,手里最强的武器是一根木制的警棍。美军要闹起事来,日本警察只能在旁边围观,毫无办法。
日本工业体系彻底被报废。陆军少校艾略特扬言:“我们要彻底摧毁日本工业,直至在任何一家日本工厂找不到发动机、蒸汽机、内燃机,一本产品说明书也不留下。”
美国政府内甚至有人开始制定把日本改造成农业国的方案。
丰田汽车为了拿到盟军司令部的生产许可,社长丰田喜一郎整晚站在麦克阿瑟下榻的酒店,等待麦克阿瑟出门,追上去恳请他允许丰田继续生产汽车。
可丰田喜一郎被宪兵拦在了十米开外,无法接近麦克阿瑟,一连十几日天天如此。
眼看丰田要倒闭了,朝鲜战争给丰田带来了新的转机。
特需经济重新激活了日本工业
“特需经济”是日语汉文词汇,特指因朝鲜战争带来的美元收入。
朝鲜战争爆发后,驻日美军司令部在横滨成立,全权指挥朝鲜前线的战斗。为了就近支援美军,司令部在日本直接用美元订购了大量沙袋、军装、毛毯、帐篷等初级军用品。
由于这些产品都属于纺织业。1951年起,日本国内纺织业欣欣向荣,该年的纺纱量是1949年的2.1倍。
突如其来的纺织业繁荣被日本报纸称为“纱线经济”,日本老百姓间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家有纺线和纺织机,一年就能当上‘万元户’。”
战争刚开始时,美军在日本采购的范围限定在纺织品上,毕竟纺织业是最初级的工业,不会在战略上对美军构成威胁,战争结束后可以继续实施把日本改造成农业国的计划。
但随着战争进行,美军日益处于被动局面,国内运来的重机械不够用了。有数据显示,一场大规模战役下来,美军损失的卡车有600辆之多。
为了尽快弥补损失,美军将采购范围扩大到了钢管、电线、铁丝网、水泥、卡车等重工业领域。
尤其是在日本采购卡车,救了丰田。1951年,丰田接到了美军卡车订单,濒临倒闭的工厂获得了大笔资金,把产能全部投入到了为美军服务之中。
丰田造车工艺水平很差,经常达不到美军要求,为此美国直接派遣工程人来到丰田工厂,手把手教丰田的工人如何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
三菱重工、小松电机等曾为军国主义生产的工厂,也接到了美军维修坦克的订单。在美国工程师指导下,三菱重工不但掌握了维修美式坦克的技巧,甚至能独立生产美式61型坦克。
1952年,日本企业开始直接为美军生产武器和炮弹。据统计,1950年-1952年,日本企业从美军手中赚到了10亿美元,间接产值超过36亿美元,当时折合亿日元1.6万亿。
日本重工业因为朝鲜战争得以保存下来。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日本很可能被改造成和新西兰一样的农业国——羊比人多。
驻日美军不愿去朝鲜,爆发兵变
1950年7月,日本福冈县附近的美军基地爆发了一起恶性黑人士兵哗变案件。为了不被送往朝鲜战场,200多名黑人士兵随身带着卡宾枪、手榴弹集体逃跑。
事情要从驻扎在福冈县的第24步兵师说起。朝鲜战争爆发后,第24步兵师作为首批入朝军队被派往战场。
结果,参战半个月,24步兵师的师部遭到摧毁,人员损失惨重,士兵在师长的带领下打了几个月的游击战才与大部队汇合。
12月,活下来的士兵重新整编送回日本修养,准备第二次投入战斗。
休养期间,美军抽调以黑人为主的第25步兵师补充24步兵师的兵源。从朝鲜战场返回的老兵普遍厌战,一想到“明天又要回去了”,心里升起一股绝望之情。
他们彻夜狂欢,今朝有酒今朝醉,一个月花了4亿日元。刚刚调来的黑人士兵眼见这种情况,觉得自己是来当炮灰的,遭到了不公正待遇,便决定逃跑。
随身携带武器的200多名黑人士兵剪断了营地西门的铁丝网,鱼贯而出。附近的日本农民看到他们以为美军在军事演戏,没放在心上。
说是逃跑,其实这群美军人生地不熟哪里都跑不了,更多的是为了宣泄厌战情绪。这群士兵在附近农村里四处乱窜,抢劫、殴打、强奸日本农民,在农民家里和商店翻箱倒柜地找酒喝。
这时,日本农民才意识到美军哗变了,“一群黑猴子叛变了”的消息迅速在坊间传开。村民打电话报警,倒霉的日本警察还没有执法权,只能又打电话给盟军总司令部,请求占领军介入。
逃亡两个小时后,美国宪兵队出动,切断了福冈周围交通线,架起机枪,搜捕逃跑士兵。
街头爆发了火拼,宪兵队与逃兵相互射击。有些喝醉的逃兵没有战斗力,被抓到后,宪兵队为了平息日本人的愤怒,当着他们的面殴打逃兵,并摘下逃兵的美军名牌,以示剥夺其军人身份。
前前后后忙了一夜,终于平息了骚乱。200多名美国士兵制造了70多起犯罪案件,仅有一起谋杀案被立案调查,剩下的全被美军掩盖了。
吉田茂趁乱收回部分主权
美军的骚乱,虽不见于媒体报道,但通过小道消息的形式,传遍了日本。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收回主权的请愿活动。
时任首相吉田茂主张单独和战胜国讲和,因为他认为在冷战的大环境下,日本不可能同时讨好苏联和美国,必须选边站,最好的方式是先与美国讲和,争取主权。
但日本学界认为要美苏同时讲和,日本将放弃战争权,作为一个和平国家与全世界交往,身正不怕影子斜,为什么要选边站呢?
“国民期待的是全面和平,而不是与美国的和平。”学界代表南原繁批评道:“单独讲和是官僚们的自以为是。”
不过介于当时日本驻扎的军队90%是美军,没有“太上皇”的许诺,日本不可能拿回主权,所以单独讲和占了上峰。
美国觉得这么搞下去的确有点过分:日本已被盟军占领了6年,一直没有独立的政府,首相决定任何事都需要向盟军司令部请示。
美军自诩为“仁慈的殖民者”,还是讲点民族独立的道义,加上朝鲜战争的影响,急需日本支持。
于是1951年9月,美国拉上自己的盟友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条约规定:日本将获得“独立”主权,盟国与日本的战争状态即刻结束,盟军司令部撤销,所有外国驻军于一年内撤出日本。
可条约又规定:日本与他国单独签订军事条约不在撤军范围内。这个“他国”就是美国,美日两国同时缔结了《日美安保条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驻日美军的合法性。
虽然日本没有收回100%的主权,但好歹撤销掉了盟军司令部,日本政府把压在头上的“太上皇”送走了,可以独立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民生政策。
吉田茂签约后感叹:“今后的日本政府没有军事压力,安全问题交给美国盟友,可以全心全意搞经济了。”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日本不会这么快拿回部分主权,也不会得到1.6万亿日元的军事订单。一场朝鲜战争,意外带活了日本经济,为日本60年代-70年代的经济奇迹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警惕的是,这几年日本有不少学者鼓吹收回全部主权,成为真正独立国家的论调。日本究竟是置于美国控制之下好?还是独立发展好?那就众说纷纭了。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