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吉生」|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傅吉生,石家庄市栾城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53年7月生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老教授书画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石家庄市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东坡祖籍纪念馆名誉馆长,栾城区书协、区美协名誉主席,冀中画院院长。绘画从传统入手,画风沉郁古拙,笔墨清癯。书画兼修,学术论文入选中书协《楷书发展学术论坛》《全国草书史学术论坛》,多篇论文、评论文章发表于《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和省、市报刊媒体。
【作品鉴赏】
以诗入画,妙趣天成
——王梅芳评傅吉生其人其画

人与人相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与傅吉生先生的相识,属于“先识画,后识人”。每每神交于他的画作,颇觉格调高古,气韵生动;后来见到其人,更验证了我的感觉,傅吉生学养深厚、谈吐风雅,再加上他温文内敛的性格秉性,很有古代文人的谦谦之风,乃相信先有此“人”,方有此“画”。

“云浮青山远,烟锁暮林低。”很喜欢这两句诗。中国人写诗作画,最讲究意境。而这两句诗营造的意境,在唯美空灵之外,还独具飘逸的动感,一“浮”一“锁”,准确,精妙,极尽动态之美,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诗句,若题在一幅千山之外暮霭之间的太行画作中,必然自然贴切,相得益彰。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的诗句和画作竟然都出自一人之手,这个人,就是傅吉生。

腹有诗书,书画合璧——傅吉生胸中到底还藏有多少丘壑呢?

果然,之后,我又见到了他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这些论文逻辑严密,行文严谨。又一次,看到一篇辞藻华丽、情感丰沛的赋,一看作者,仍是他。去年秋冬之交,我与他一起乘坐火车出差,那一路上,遥望着窗外连绵不绝的大山,他对我讲述着他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辛以及这一生对书画的痴爱。他办公室的门楣上贴有两个字:梦痴。他是痴的。这种痴首先源于一种文化的情结。他写诗作文,研究苏学,练习书法,迷恋绘画,无非都是想让自己成为一名文人,一名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秉承传统、坚持自我的文人。

这种痴慢慢灌注进了他的笔墨,在勾皴染点中倾洒下来,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饱含着自由的情致和悲悯的人文情怀,在一树一草之间,在千沟万壑之间飞扬着文人寄怀遣兴的气韵。这个时候,他不仅仅是一个作画人,他更是画中人,他临风听雨、长袖善舞;他夙兴夜寐,不知春秋;他神与机会,物我两忘。这种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画作,必然具备了文人画精神性的一些妙处。

古人讲,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以诗入画,更多的是提倡绘画要追求诗意般的时空境界。傅吉生深谙此理。执笔四十多年的他,凭着不慕名利但求真知的文人气,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一步一个台阶,越走越开阔,越走越辽远。他在诗中写道,“大象有形亦无形,石骨嶙峋端天工”,艺术之美本就是静极至虚的无形之美,他喜画石骨嶙峋的大山,那就让我们祝福他用无形之笔法,画出有形之群山,而又致力于“端天工”的艺术目的吧,而这一切,因了他的“痴”,都将不是梦!梅驿:原名王梅芳,女,1976年出生,栾城人。中短篇小说见《十月》《花城》《北京文学》《长江文艺》《中国作家》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转载或被收入年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脸红是种病》。获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第六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孙犁文学奖”等。小说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现供职于河北省作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