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2)下乡
(二)下乡
陆明第二天醒的时候才六点,想着也睡不着了就随便洗漱了,便下了楼。
刚出招待所门口,就看到跨坐在摩托上看手机的李南,一旁的宋小野蹲在车旁边大口吃肉包子。
看见陆明,宋小野嘴里的包子还没咽下去,扬起个笑,冲陆明说:“陆老师起来的好早啊,要不要来个包子。”说着掏出一个包子塞给陆明。
陆明来不及拒绝,盯着手上油腻腻的包子,皱了皱眉,还是道了声谢。
李南把刘大妈问的问题一一回复了,这才抬起头看陆明。
眼前的男人有些无措地盯着手里的肉包子,面容和上学时没什么两样,仍透出一点稚嫩来。
李南从兜里掏出一包纸巾递给陆明,有些无奈:“有洁癖出门还不带纸。”
说完突然想起来现在不是四年前了,便闭了嘴,有些局促地看着陆明。
陆明扯了张纸巾包住包子,打量了李南一番,语气有些不善。
“好歹也是个村支书,别老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
说完也不看李南,拿着包子回去了。
宋小野见陆明走远了,哼了一声。
“想光鲜下什么乡啊,现在再干净,等会一路上土不得刮他一脸。”
说着从裤兜里掏出一把塑料梳子,把自己头发往后梳了梳,看上去油光水量。
李南看他这样,笑起来。
“你现在倒是比我还像个村支书了。”
就跟宋小野说的一样,陆明到村里的时候已经被颠的七荤八素了,早上刚擦的皮鞋上沾了一层泥巴,裤腿上也贱了一圈泥点子,头发上也蒙了一层土。
他站在路边费劲地蹭鞋底的泥巴,心里窝了一团火。
不仅是因为身上弄得脏兮兮的,还是因为路上李南的话。
“陆明,你其实不用这么费劲非来一趟的,在乡里把技术教了,你在项目里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对上对下都能交差了……”
陆明都被气笑了。
“李南,你听听你在说什么?科学实验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而不能想当然,这还是你教我的。当年我一个课程作业你就反复交代我,现在我们好不容易筹办的扶贫项目你让我交差就行了?”
陆明把脸扭到一边,垂下眼帘,喃喃道:“你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李南心想,我成什么样了。
我该是什么样呢?
虽然生气,陆明还是带了几个学生拿出仪器采集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又去几户养殖户里看了地窖里的草料。一进去便能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很多草料都已经干枯腐烂了,难怪总说牲口是秋瘦冬亡,都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现在连草都吃不上,还谈什么别的。
陆明心里突然燃出一股热血,他们现在的‘青贮’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层面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只要能在这里正常施行,他有信心让牛羊在冬天也膘肥体壮,那这里的百姓们就有希望获得更多的收入。
陆明与同行的几个学生说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们也被陆明感染地充满干劲。
一个叫陈俊峰的学生兴致冲冲地对路明说:“陆老师,这个项目本来都没人要来,都觉得吃力不讨好,但您这么一说,我觉得太有价值了,而且要成功的话,过不了多久我们都要叫您陆教授了哈哈.”
陆明啧了一声,说道:“不要总有这么功利的想法,只要有真才实学总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陆明这话其实是想说给李南听的,但他一扭头发现李南没跟着他们一起。
陪着他们的是宋小野,宋小野说李南和胡书记他们去访问村里困难户的家庭情况去了。陆明打算把情况跟胡书记说明了,明天就开始开展驻地实验,并动员有需求的村民来学习技术。一行人便动身去找胡书记他们。
宋小野人长得喜庆,话也多,陆明不怎么说话,学生们倒是喜欢问他话。
“宋助理,村里的贫困户多吗?”
宋小野想了想,回道:“这还真挺多的。”
学生又问道:“但我看这里的人也不是面黄肌瘦,吃穿住行也都还好啊!这里的生活节奏比城里慢多了,让人心里也宁静。”
宋小野往远处看了看,田里有几个汉子妇女正在拿着锄头刨地,路边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看短视频,村头的王富贵听着收音机在院子门前喝酒。
对城市里来的学生们来说,这里的人们不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没有勾心斗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悠闲自在,就是向往的生活。
宋小野叹了口气:“扶贫到这就是最难的了,国家的贫困补贴把吃、穿、住都给安排好了,没多少人想‘行’了,都想着行了,够舒服了。天天都指望着贫困补贴,有能力脱贫却生生把自己困住了。生活上贫苦好扶,思想上的困境难走啊”
说到这,宋小野觉得对着来扶贫的人说的太悲观了,便对着陆明说道:“陆老师,您和我们李支书是校友吧,我是真佩服我们李支书,他家里情况是真不好,先是前几年父亲尿毒症去世,大哥又在黑矿里出事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陆明愣住了,他从来不知道李南的家庭情况。
“大概是四年前吧,听说李哥当时还在读研呢!现在家里就剩他妈和他妹,他妈因为他哥和他爹的事又把眼睛哭坏了,唉,真是麻绳总逢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啊!就这样李哥也没申请贫困补助,还把贫困补助指标给别人了。”
一时间,陆明心里五味杂陈,恰好李南从东边走过来,看到他们,便笑着迎上来。
他一时间更憋屈了。他想质问李南,这些事情为什么不告诉他呢?害的自己说出那么刻薄的话。总是这样这么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看作兄长,包容他的错处。
烦人烦人烦人。
陆明鼻子酸了。
真烦人,连句道歉都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