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情一直稳定的俄罗斯,如今却处境艰难。

2020-05-11 11:21 作者:闪光的汉利安超人  | 我要投稿

新冠病毒在西欧传播开来时,从丹麦的侮辱国旗,到德瑞意互抢物资,再到英国的“太子首相接连为群体免疫身先士卒”,我们见证了西欧的种种荒唐事迹。而对于北方的邻居俄罗斯,我们却没有听说什么新闻。早在1月底,俄罗斯就暂停向中国公民开放工作签证,也是最早关闭与中国边境口岸的国家之一,直到3月之前,俄罗斯的确诊病例也只有几十。

3月27日,一名男子戴口罩走过莫斯科红场。新华社图。

俄罗斯甚至还向西欧伸出了援手。3月22日,俄罗斯向罗马派出了11架伊尔-76运输机,上面载着俄军的高级军事专家以及俄罗斯的病毒学家,还有大量医疗物资。当然了,此举也引来很多不怀好意的媒体的指摘。

出发的俄罗斯医护人员

然而毛子显然高兴太早了。从4月开始,俄罗斯确诊人数开始呈现指数式增长。这个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开始翻车了。截至5月10日,俄罗斯确诊人数已经超过20万例,排在世界第五,超过德国和法国。

随着疫情的蔓延,俄罗斯的名人中招了。3月31日,有着“俄罗斯的钟南山”之称的医生普罗岺科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他曾和普京近距离接触过。4月3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也在给普京的报告中指出本人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而他本人才刚上任三个月。俄罗斯的经济部长和文化部长也相继感染。

在克里姆林宫中远程办公的普京

3月26日,俄罗斯著名音乐家列先科确诊,他的《胜利节》也是一代经典。5月5日,俄罗斯载人航天项目总设计师米克林因新冠肺炎去世,年仅65岁,而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有两位航天科研人员死于肺炎。

米克林

甚至每年5月9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也因为疫情被迫延期。即便如此,这一天俄军还是举行了空中阅兵。

伊尔-78加油机和图-160轰炸机
苏-57,俄罗斯的第四代战斗机

所有前苏联加盟国中,只有白俄罗斯照常举行了阅兵式。

值得一提的是,白俄罗斯阅兵式的检阅车是中国的红旗L5。

就像美国疫情炸出了无数美式问题一样,俄罗斯的疫情也炸出了一堆俄式问题。

俄罗斯全国的人口密度非常小,地广人稀。但分布相当集中。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外加基础设施落后,俄罗斯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大城市。

俄罗斯人口密度分布图

首都莫斯科有一万两千多人,占俄罗斯十分之一左右,人口密度比上海还高。此次疫情一半的病例都来自莫斯科。除此之外俄罗斯的主要人口分布区还有伏尔加河中下游,这段纬度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工农业生产密集。总之,俄罗斯看似地广人稀,实际上聚居区的人口密度根本不小。

俄罗斯居住环境问题较为严重,许多城市居民还住在赫鲁晓夫时期修建的“赫鲁晓夫楼”内。这种住宅多建于赫鲁晓夫时期,快速解决了人民的住房问题。装配式建造节省了建造时间和成本,狭小的空间确保了足够的住户容量。但狭小的空间和简陋的设备导致卫生条件十分糟糕。

五十年代,兴建中的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楼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50年后恰逢苏联解体后十余年,俄罗斯经济困难,政府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房屋拆迁与还建。2007年,普京曾在讲话中谈到要大规模拆除赫鲁晓夫楼,2017年莫斯科才公布新一轮拆迁计划,其中包括1000多栋“赫鲁晓夫楼”。至此莫斯科80%的赫鲁晓夫楼才彻底拆除。而其他城市目前的赫鲁晓夫楼保有量有多大,也可想而知。此次疫情,也许很多感染者就是因为住宅问题而被传染。

赫鲁晓夫楼平面结构图

医疗方面,俄罗斯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俄罗斯沿袭苏联传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资金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然而由于医疗资源缺乏,效率低下等问题,重症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俄罗斯的药品价格较贵而且还在涨价,公立医院排队问题严重, 医生薪水也较低。许多医疗设施面临老化的问题。大量新设备依赖进口,成本高昂。总体而言,俄罗斯的医疗仍然在啃苏联老本,普京曾指出,只有35.4%的俄罗斯人对本国的医疗体系表示满意。如今俄罗斯已效仿中国建起了大批方舱医院。

俄罗斯新建的医疗中心

俄罗斯人的奇葩操作同样百出。普京在下达了全国放假的通知后,人们并没有自觉在家隔离,反而利用这个时间度假。著名的黑海沿岸城市索契迎来了客流量高峰,酒店劝退游客的闹剧也时有发生。

疫情期间索契一家酒店亮起了温馨的心形灯光,鼓励人们战胜病毒。

和西欧人一样,俄罗斯人也缺乏戴口罩的观念,外加俄罗斯口罩严重依赖中国进口,因此早期防疫始终得不到控制。

9号的奇葩新闻

封城隔离引发哄抢物资。国外许多人囤卫生纸令我们费解,而俄罗斯人的哄抢则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并没有囤积米面和蔬菜水果这些基本粮食,反倒是冰激凌和伏特加几乎被彻底抢空。不过结合俄罗斯人嗜甜又酗酒的习惯,也可以理解了。

吨吨吨!

中国出现疫情时,俄罗斯出于国际关系原因没有立刻进行封锁,在中国疫情开始蔓延时也迅速关闭了口岸。尽管政府尽力遏止,但俄罗斯境内也出现了很多排华的现象,发生了许多黑警借机敲诈商人和留学生的事件。同时也有很多国人不遵守防疫规定,冒着疫情也要去俄罗斯。如今海参崴也是俄罗斯疫情的高发区,黑龙江也是疫情严重的地区之一。恐怕也与中俄密切的边境贸易有关。

传染病考验的不仅是国家的医疗水平,更考验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三十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已经大厦将倾的苏联还是尽全力处理好了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以大量英雄的生命为代价阻止了辐射的扩散。

就在4月切尔诺贝利还发生了大火

而如今面对新冠病毒,即使是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也难以抵御,可见苏联解体的俄罗斯国力衰弱有多么严重。结合如今俄罗斯的经济,人均GDP比中国稍高,莫斯科人均GDP也和上海相当,但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彻底退化,堕落成了“伪装成国家的油气站与军火库”。虽然现在俄罗斯经济基本上摆脱了困境,但经济寡头依然存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许多人民生活艰难,更何况其他中小城市呢?

莫斯科的夜景

俄罗斯人被称为“战斗民族”,我倒不觉得是因为俄罗斯人骁勇善战(论好战比俄罗斯人好战的民族多了去了),而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灾难。听俄罗斯的音乐,除了有《红军最强大》这种慷慨激昂的战斗乐曲外,更多音乐则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情调,比如《白桦林》。这既和俄罗斯漫长的冬天有关,也和俄罗斯历史上的无数创伤有关。这个国家发动过无数次侵略,也历经了无数次侵略。历史上彼得大帝曾经建立起庞大的沙俄帝国,结果工业革命时成为了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后来好不容易建立起了强大的苏联,再次领先世界,可过了七十多年这个强大的联盟便轰然倒下,俄罗斯再次沦为世界强国的薄弱环节。

俄罗斯歌手VITAS在疫情中发布的新歌

中俄之间经历了侵略与反抗,思想的指引,建设的援助,再次侵略与反抗,直到如今的正常外交。此次疫情中国给予了俄罗斯大量的援助,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也希望俄罗斯能早日走出疫情,回到正轨。


疫情一直稳定的俄罗斯,如今却处境艰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