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担心有辐射,我能进行超声、X光、CT、核磁等检查吗?

2022-02-22 18:11 作者: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 我要投稿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朋友每年都会进行定期体检。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内心的不安已经开始悄悄滋生,除了对可能潜在的未知疾病感到焦虑,那一个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影像检查项目,更让旅程变得扑朔迷离。

老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虽然医院里的检查项目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专业名词又特别相似,让人傻傻分不清楚,B超、彩超、CT、核磁,但如果你对它的原理和目的略知一二,在检查时就能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啦~

今天小编就带你来认识一下!


1. 5大影像检查项目大盘点

  • B超(B-mode Ultrasound)

是B型超声的简称,超声波检查的一种,当超声波遇到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时会发生反射,产生的反射波通过强弱不等的辉度信号在计算机上成像。

 来源丨pexels

在做检查之前,医生都会在皮肤上涂抹粘性光滑的物质,又称为耦合剂,这主要是为了增加超声探头与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少由于气体造成的超声波。

耦合剂涂在身上黏糊糊的,无毒,检查完后擦掉即可      来源丨pexels


  • 彩超(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全称彩色多普勒超声,也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形式,它的优势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探测组织器官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是B型超声的有益补充,可以更好地显示血管是否通畅,还是存在狭窄或堵塞,以及辅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彩超图像中的红色、蓝色表示血流方向        来源丨misrscan.com


  • X光(X-ray)

X光检查,即利用医用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对身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拍摄照片。

X射线是一种有着强大穿透力的高能射线,当X射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部位时,根据其被吸收的不同程度,在成像胶片上会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图像,常用于胸部及骨骼成像

来源丨图虫创意


  • CT(Computed Tomography)

又称计算机断层扫描,也是利用X射线来给身体拍照片,区别在于,CT检查会拍摄很多张,一层层给身体做检查。

CT检查仪器一般呈大圆筒状,人躺进去,X射线会分层透过人体,对应人体部位的多层影像数据,接着再由计算机重建出人体内骨骼、血管、软组织等的横断面图像

相比X光,CT的扫描图像更加全面详细。

成年人胸部CT扫描影像       来源丨图虫创意


  •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核磁共振”又称MRI,其显像原理是利用体内水分子的变化。将人体置于强大磁场内,让身体里的氢原子在多次磁场作用下进行重新排列,期间释放出的电磁波信号被计算机接收后,重建出人体的立体画像。

核磁共振的扫描时间比较长,大约20-30分钟左右,加上仪器设备检查途中会产生加速、发热等现象,所以要求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提前告知医生体内的金属异物,去除体表的所有金属物体

来源丨pexels


2. 怎么选择合适的项目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原理不一,各有优势,要使用哪种影像检查,一般会视实际具体情况而定,没有绝对,很多时候还会联合使用

脑部、脊髓检查,常使用到CT检查,如脊柱外伤、急性脑中风等;各种外伤检查、胸部检查,首选是X光拍摄,如需进一步检查细节,再使用CT,即粗看X光、细看CT;颈椎、腰椎检查,首选CT核磁共振成像。

腹部盆腔检查,一般是使用超声检查,即B超彩超心脏检查,健康人群一般使用心脏彩超作为初筛,发现问题则进一步做CT及冠脉造影等。

来源丨网络


脊柱通常用X光CT和核磁;食管、胃通常用X线气钡造影和胃镜;腹部盆腔常用B超、CT和核磁

最后再说一说大家都很关心的“辐射”问题。


3. 仪器辐射知多少

像“X光”和“CT”这两项利用放射线拍摄的检查,辐射必然存在,不过如果是去到正规医院进行的X光和CT检查,其辐射量也是在正常可接受范围内的,不用太过担心。

针对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备孕人士等,就要注意在做X线和CT之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听取建议后再决定是否检查。

另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和B超等,这些的拍摄原理并没有使用到X射线,也就不存在电离辐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对医院的各种检查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呢?


知己知彼,下次去到医院,对照体检表上的检查项目,再也不会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啦~

担心有辐射,我能进行超声、X光、CT、核磁等检查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