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OKR的基本理解和缘起
1) 首先我们谈谈OKR的基本理解
a) OKR已经不是新概念了,但我还是要稍作解释,以便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共同基础,以便后续延展。
O是objective, KR是key results. 即目标和关键结果,所以OKR也要目标关键结果法
字面意思似乎我们得到认知,那究竟什么是OKR?简单来讲,O解决的问题是“你到底想要什么”, KR解决的问题是“到那时,你用哪些关键结果来判断和评估你要到了“——KR就是判断你成功实现目标O的评估标准和判断依据。
b) 举例说明:
如果O是“2年内开发一款性面对中低端消费者的高性价比的电动车“,那么KR可能就是成本、外观、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指标。
如果O是年度达成8000万营业额,那么KR可能就是新产品A销售额,老产品销售额,新客户销售额,M市场销售额等关键结果。
c) 我们能够感知,后者KR就是判断前者O是否有效成功实现的关键结果、判断依据。
2)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OKR,发扬、发明,发源
a) OKR来自于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英特尔的CEO格鲁夫要带领英特尔进行一次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战略转型。
面对日本公司在存储器市场的激烈蚕食和竞争,经过审慎思考,格鲁夫决定放弃存储器市场,走向一个更有未来的领域——处理器。这相当于放弃存取器市场的龙头地位,转而进入刚刚发起的微处理器市场。
我们都知道,越是成功的大公司,进行业务战略转型,成功的概率就越低,最高也就不过2-3成的胜算,有多少大公司死在了这个点上,比如著名的案例柯达相机、诺基亚手机等。
格鲁夫作为公司的CEO自然也是十分清醒,他在想要用什么方式来帮助英特尔实现这样的重大战略转行呢?他发明了一种管理方式——IMBO,既英特尔的目标管理,I是英特尔的英文字头,MBO是目标管理的缩写。
他通过IMBO实现了英特尔业务转型中的战略性聚焦,将公司资源聚焦在少数重要的战略性决策上,同步工作重心,保持上下同欲,激发横向协同,使得英特尔成功地走上微处理器生产商的巅峰,从而奠定了因特尔在PC行业的领导地位。
b) 英特尔是OKR的发明者,那么将OKR有效传播发扬光大的是谁呢?
我们要提到原Intel(英特尔)副总裁约翰杜尔,现KPCB(美国最大的风险基金之一)全球CEO,他离开英特尔后将英特尔目标管理法,用于自己的投后管理,并在1999年成功说服谷歌CEO引入并推行。
在这里OKR得到了发扬光大,并且风靡硅谷众多企业,如: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微软等。
大概在2012年左右传到国内,先在今日头条、知乎、360等互联网公司。2021年似乎是OKR进入到爆发的一年,不仅仅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也在实践OKR,比如万科地产,中国电信,博世汽车等等。
c) 而如果你要问格鲁夫,是什么激发了你发明并运用IMBO—即后来的OKR呢?
他一定会回答,德鲁克的目标管理。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正式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做了重要的论述。他说,目标管理如果离开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那仅仅是故事的一半。OKR作为目标管理的工具,忠实地践行了这一理念。将目标管理和自我管理做了很好的结合。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应用OKR时,没有对目标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深刻理解和认知,那么OKR的应用,可能会象此前其他管理工具一样,流于形式,最终无疾而终,并且会对团队管理起到相反的副作用。
大家会想“又整一套新的东西来管理我们,换汤不换药“,中基层管理者在管理上的麻木和无感式顺从,会极大地伤害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
以上我们知道,OKR发源于德鲁克,发明于英特尔,发扬于谷歌,那么OKR为什么能够传承并得到流行呢?OKR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应用场景在哪里?请听第二讲,OKR的四大价值和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