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的第三十六篇,释道斗法竟然焚经书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三十六篇。



好几年前,在白马寺的西北角,也就是现在茶舍的地方,见到一通写着东汉释道焚经台的石碑,心中想这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东汉释道焚经台遗址,那么斗法时建的两个夯土丘在那?焚经台在那?。据记载,两个夯土丘是建在在白马寺山门南,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南边,不是在白马寺院内,这个位置不对,为了找到这个东汉释道焚经台,我问了白马寺南边村子了的人,在村里人的指引下,我从白马寺门前向南穿过陇海铁路涵洞,再向西150米左右,我进到一个大院内,好像是个林场的院子,当时,全是兴奋忘了拍个照片,在院子里有个篮球场,在球场的东北角,我们找到了一个夯土丘,上边有个倒地的断成两段的石碑,上书“东汉释道焚经台”七个大字,1936年,由白马寺住持德浩和尚在夯土丘前立碑。 我们在土丘上也能看到陇海铁路北侧的 土丘,于是返回涵洞,沿铁路北侧向西前行了150米左右,看到一个 土丘 ,土丘 上有个小路,能上人,于是就拉着树根爬了上去,上边是个平地,长满了杂草,中间立了一通碑,刻的字和南边方形土丘碑上的内容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这个碑没有倒地,没有断成两段。陇海铁路两侧的两个夯土丘,就是释道东汉焚经台的遗址。
公元68年,中国第一个官办佛教寺院在洛阳白马寺建成,白马寺是中国佛教“释源”,佛教自此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这立即引起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极度不安。公元71年,道士们联合向皇帝汉明帝上书,要求与佛教比试,汉明帝看罢奏章,也想深入了解下传入中国的佛教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就批准了众道士的请求,于是佛道两家在白马寺前各自筑起了高台。正月十五,汉明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白马寺前观看比试。释道两教也各带精兵强将前来比试。
第一场是论辩教义,这个是和尚师傅们的特长,你不想想,佛教徒是以乞讨化缘为主的,他们的衣食住行全是乞讨化缘来的,他们游遍世界,他们在乞讨化缘中早就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油腔滑调善辩是他们的特长。而道士们喜欢选择深山老林里修炼,以隐居养性为主,多笨嘴笨舌的,思维也不敏捷、说话也不尖锐。不用说,道士们是要失败的。
第二场就是焚烧经卷,道家把经书堆在土堆上,佛家也把经书堆在土堆上,不一会功夫,道家以竹木为主的经书噼噼啪啪,瞬时烈火熊熊,而佛家的经书则五光十色的飘在空中,这是,和尚们又唱起了印度音乐,中国人初次听到,以为是天上的仙乐,皇帝大臣们都吃惊了。事后道士们才知道佛家的那些经卷中事先夹进了小块金箔被火焰的热气流带上高空飘落下来,通过光线的反射,五颜六色的飘落下来,如同天女散花一般。不用说,道士们又失败了。自此,佛教在中国声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