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袁隆平离开我们,已经半个月了
5月22日下午1: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的医院的病床上睡着了――不过是永远地、不会醒来地睡着了。
袁隆平的逝世,无论是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展、还是对世界的消除饥贫的远大任务,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位伟人的逝世,不说其留下的历史空白,对世界上有良知的人民来说,无疑是悲痛万分的。

袁隆平,于1930年9月出生于北平,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好像和粮食奇妙地联系在一起。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1960年他开始了研究水稻杂交的漫长路程,不久后在试验田里,发现了天然杂交稻。他用他找到的客观规律,于1964年开始研究人工杂交水稻。后来大获成功,并且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老实说,袁隆平即使没做其他的事情,只有这个研究杂交水稻的成就,那也已经足够了。但他却没有因此停下脚步,相反,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袁隆平除了研究出杂交水稻外,还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科学理论,还研究出了海水稻。不仅让国人不挨饿,还让中国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不挨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像这种有很大功绩的人,往往很冷漠。但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恰恰体现出一个中国优秀专家应有的品质。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不像很多专家一样冷漠。他给人的,是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并且他曾经表示自己不想落伍,表示自己其实是“80后”。在网络舆论中,很多人愿意且乐意用“和蔼”、“可爱”之类的良词评价他。
袁隆平给人的影响,不仅在于他的科研成就,他的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感动了全中国的人。他勤劳一生,不怕辛苦,即使90多岁高龄也在为中国粮食事业发展奋斗着。反观像腾讯高管张军那样的人,明明身体健康,却无病呻吟,指望靠着压榨人们过日子。张军的身体健康,却无病呻吟,与袁隆平的年事已高,却心系事业,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袁隆平的艰苦奋斗、乐于勤劳的精神,无疑给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巨大的标杆。
袁隆平拼尽一生,只为中国人民和世界的人民能够吃得饱饭。他不仅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科研资料,还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并且他的精神,将会在中国继续发扬光大。袁隆平逝世,我们悲伤,但我们不绝望,因为我们知道:袁隆平倒下了,但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像他一样敢于奋斗的人站起来。
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功绩永世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