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非洲看野生动物大迁徙 每天都有新鲜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3-04-17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直播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让许多人感叹非洲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未知惊喜:广袤的森林和草原,美丽的日出和晚霞,最动人的是那些奔跑着的野生动物们,它们成群结队跟随雨带穿越3000公里,不时上演着追逐和逃跑,真实上演了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一幕。
王先生是极热爱旅游的人,他的生活可以说是用一段又一段的旅行衔接起来的。在两年前的4、5月份,他花了37天时间在非洲4个岛国、7个陆上国家、11个野生动物园转了一大圈,他的非洲经历甚至比“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更丰富。近日,笔者通过旅行社的朋友辗转找到王先生,1个多小时的采访,让我搭载着王先生的回忆飞往非洲……


看动物,每天都有新鲜感
从南非到纳米比亚,然后是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赞比亚、坦桑尼亚,最后是肯尼亚,这是王先生在非洲大陆上的7国游路线,这条线花了他3周的时间,主题只有一个:看动物。或许有人会觉得看20天的动物难道不会“审美疲劳”吗?王先生的回答是“当然不”:“在非洲的每一天我都感到惊奇,每天都有期待,也会记录自己所遇见的意外。”
王先生讲述了在非洲的“寻豹记”。因为一连十几天都没见上豹子,一行人心心念念,到了将要离开的那天,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绝望,意外却降临了:“一早出发远远就看到3只豹子坐在树底下,随即还上演了一出猎豹追羚羊,全车人都太激动了。”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在对非洲动植物观赏、寻找和感叹中,王先生的旅程听上去更具有“探险”的意味。
时间上的保证,让王先生和“非洲五大兽”都见上了面。和大象的相遇是在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下,东非澄澈的蓝天映衬着巍峨的“非洲脊梁”,象群就在王先生他们经过时出现了,身躯庞大的大象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缓缓散步,大象的这种“淡然”营造出的是一幅宁静的场景。王先生同行的一个朋友用相机记录了这一瞬间,回来之后再看这张照片,王先生依然很有感触,即使身处嘈杂的都市也瞬间感觉自己又被洗涤了一次。相比之下和狮子的亲密接触更为刺激——他和狮子当时只隔了一块汽车底盘。“我们的车在草原上停着休息,狮子晃过来之后索性趴到了我们车子底下避凉。”车子自然不能启动了,车上人的心跳也有所加快,通过拍打车身和鸣喇叭,过了好一会这只“草原霸主”才转身离开。
王先生认为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不畏惧人,并不是因为“熟视”才“无睹”,而是与生俱来的那种优越感:“除了一些比较敏感的动物,其他动物尤其是狮子、豹子之类的本身就比较强悍,对外来的车辆和游人毫不在意。”
大自然,非洲真正的霸主
在非洲草原的那些天里,见到各种野生动物为了生存各显神通,王先生感叹:“真正能够撼动动物的还是大自然。”他说,以动物大迁徙为例,食草动物的迁徙是因为雨带一旦移开,当地的草原会迅速枯萎,为了吃到草并生存下去,食草动物们只能离开原有的地方。相应的食肉动物也会跟上。非洲动物的迁徙并不是局限在几个月的时间中的,只要雨带在移动,食草动物群一年中都会不断地迁徙。所以王先生前往非洲的时候,也见到了角马群的迁徙:“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一起迁徙,它们有自己的小群体,也会有前有后。过河的时候,迁徙速度变慢,大批的角马就‘屯’在河岸上,确实比较壮观。”
草原上的弱肉强食常常在上演,王先生一行遇到过两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是最后一天遇见的那三只豹子,其中一只在发现羚羊之后迅速启动,扑向目标,草原上顿时出现两个快速奔跑、跳跃的身影掀起的一阵尘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下,王先生一行10只相机只有1只用4000万分之1秒的快门捕捉到了豹子腾空的瞬间。另一次,王先生亲眼看到狮子捕杀了一匹斑马,斑马首先被扒开的是肚子,一时间血肉模糊,上演了食物链中的残酷场面。王先生也提醒笔者,即使是狮子这样强大的动物也有天敌,遇到身躯庞大、脾气暴躁又带着角和蹄的水牛时,狮子也会绕道而行。
非洲行,现实想象大不同
从非洲回来后,王先生告诉身边的朋友:“我们所了解的非洲和现实很不一样。我们印象里的非洲大多很荒芜,其实不是。他们的大城市也很发达,具有不同的人文气息。有野生动物的地区,度假村比比皆是。”在野外的那三周,王先生没有露营过,住的都是酒店和度假村:“不一定豪华,但是设施齐全,住得很舒服。”
除了夜里住在度假村,行程中其余的时间都在外头跑。有时候赶着看日出,司机会提醒他们清早4、5点就起床出门,晚上直到7、8点才回到驻地。外出时的午饭都靠简单的食物打包,水分的补充也很重要。行程中王先生一行选择的交通工具是10座小面包车,王先生建议:“一车坐7个人外加一个司机最好,后面空出来的位置就装行李。”司机都是非洲当地人,一般寻找有经验、口碑好的司机,所以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需要换司机、换车,而不是“一车走天下”。司机的经验是十分关键的因素,草原上除了保护区有固定的行车路线,其他地方可以漫无目的的行驶,而司机会知道哪些区域可能出没一般很少见的动物,他们通常也很眼尖,能够迅速地在树枝上、河岸边这些不易察觉的地方发现动物告知游客。一般游客听不懂司机的语言,还需要找一个翻译。有趣的是,有些司机来自土著部落,有时一个翻译还不能解决问题,需要辗转翻译“好几道”,王先生都不由地怀疑最后翻译出来的意思是不是最初司机想要表达的。
去旅行时,许多人恨不得自己的眼睛就是照相机,能够记录下难忘的、珍贵的瞬间。而非洲,特色鲜明的风景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多美好的印象,所以对去非洲的游人来说,相机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王先生建议,带去非洲的相机有两大功能需要加强:一是高速度拍摄功能;二是远拍功能。“设备很重要,注意力和运气也很重要。最后拍出的照片效果不一定和相机的配备和个人技术成正比。比如我们一行人之中拍照技术最差的那位拍到了最多河马在陆上的照片,要知道这个大家伙是很少从水里出来的。”根据自己的经验,王先生笑着说:“非洲行还是机不离手,人机合一吧。”
肯尼亚旅游须知
1.旅游必要装备:太阳镜、太阳帽及防晒膏,望远镜、电须刀、干电电器用具、蚊不叮和驱蚊器、湿纸巾、润肤膏。
2.气候着装:肯尼亚虽然处于热带,除沿海地区拥有真正的热带气候外,大部分国土都处于高地,早晚气温清凉,白天则温暖,游客应带轻便雨衣,以及一顶可遮太阳的帽子以保护皮肤。毛衣、外套或披肩在清晨观赏动物时用。除在首都内罗毕一些大饭店用晚餐时须穿西装外,一般晚上出外进餐,男士只需穿T恤、西裤,女士穿简洁的裙子就可以了。入住肯雅山狩猎俱乐部的旅客,在晚膳时男士必须穿着西装及结领带,女士则须穿长裙。
2.住宿用电: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各动物保护区内的原始生态,保护区内的酒店大多使用自身发电机发电、供水,有些酒店晚上还有规定停水、停电时间(一般为晚上23点左右),且没有电话及电视机等多余电器设备。
3.拍照:在肯尼亚的很多人依旧笃信相机会带走灵魂的说法,所以拍照之前请征得他人同意。
4.医疗:赴肯前,必须到当地防疫站注射免疫针并领取国际旅行健康证书,避免出入海关时不必要的麻烦。同时需备一些常用药品,如防治疟疾药、晕车药等。在肯旅游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在小商贩摊位上买食品饮料。您最好带一些常备药品,特别是到蒙巴萨者,一定要带一些预防疟疾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