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起来很远的未来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得的一些报道让我想起了读过的阿西莫夫的一篇机器人小说,一个机器人,拥有远超人类的智慧,甚至拥有强大的自我思考能力并在科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却无法获得作为智慧生命应有的地位,这个机器人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机体构造去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也因此失去了机器人独有的悠长寿命。人类可能并不关心机体的寿命远大于人类,但却无法容忍机器人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得普通人类不懈努力才能掌握的知识。AI技术飞速发展,甚至成为博取关注的噱头,AI对人类所提出问题的答案的依据若仍然是人类自身提供的知识,我自己将此称为“智能”;若AI进一步发展成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即出现了“思维”能力,那么我愿将之称为“智慧”;更进一步,当电路中的电平能汇总表达出对人类的“共情”、即“感情”的出现,那么这样的一组信息处理上依托于电子电路、行为上依赖外部机体部件的程序,是否可称之为“生命”?确认其为“生命”后又如何待之?或许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法则就是重要的参考。而最令我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若真的将具有高级智彗和思维能力的程序定义为生命,那么未来是AI进驻机体而服务于全人类?还是人类抛弃掉肉体的阻碍而寻求在存储单元间的永生?是如同电影《乐园追放》中所描绘的那样,放弃肉体的人享受精神的愉悦?还是像《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情节,人类只需躺在床上接受机器人的保姆式服务?而人类所追求最终极的快乐究竟是什么呢?写到这里,突然想引用两位著名作家书中的一些话,虽然写作的领域极为不同,但却都闪烁着对人性,对未来的思辩火花。 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 我有时忽发奇想,以为人种的退化与越来越富裕、舒适的生活条件有关。但追求富裕、舒适的生活条件是人类奋斗的目标又是必然要达到的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深刻矛盾。人类正在用自身的努力,消除着人类的某些优良的素质。 ——莫言《红高粱家族》#AI# #未来#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