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古史(三)【夏朝】
自夏以来的历史大事件,尚书有载,可作为侧面的凭据,如下图。

1.夏朝由来
舜登位之时,派遣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有功,而舜的儿子商均没有能力。舜于是向昊天上帝推荐大禹继承天下。【舜乃豫荐禹於天】。
禹死之后,禹的儿子启继承天子之位。从此夏朝建立。大禹本人是个优秀的水利工程师,治水需要使用很多工具器械,而治水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农业。因此整个夏朝都和工具,治水,农业分不开。其帝王名字多和水,建筑工具,植物相关。
夏朝流传下来的文献【夏小正】详细记载了每一个月的日期,星象和植物物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说明夏代的天文历法相校于伏羲时代粗糙的五龙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是一部真正能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
①【夏的本意】夏的金文是一个太阳底下,一个佝偻的人拿着耒巳种地。引申为夏季。值得注意的是商人乘夏为西邑,称自己为大邑。
②【禹的本意】禹的甲骨文是一只手抓着一条水蛇,特指为民除害的英雄。

2.夏朝历史概括
大禹治水有功,舜帝禅让于大禹。
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王位。诸侯有扈氏不服,启讨伐有扈氏,发表战前宣言《甘誓》。
启的儿子太康继承王位,太康沉迷酒色,外出打猎的时候,诸侯后羿攻打夏都,太康失国,被迫漂流在外。
太康的五个兄弟哀叹太康失国,写成《五子之歌》加以咏唱,告诫后人。
后羿扶植太康的弟弟中康为傀儡王。中康在位期间,负责制定历法的伏羲后裔羲和失职,测算的历法和实际情况有差距。太康派遣大将军胤前往讨伐羲和,发表战前宣言《胤征》。
中康死后,后羿继续扶植中康的儿子相为傀儡王。相在位期间,后羿的部下寒浞发动叛乱,杀死后羿,篡夺了后羿的权利,并流放了傀儡夏王相。建立寒朝。
相在流亡途中,被寒浞的儿子追杀而死。
相的遗腹子叫做少康,在有虞氏,有仍氏的保护下躲避寒浞儿子的追杀。少康成年后,打败寒浞势力,报父仇。恢复夏朝。史称少康复国。
少康死后,先后传杼【织布机的梭子】,槐【槐树】,芒【芒草】,泄【洪水向低处排泄】,不降【不从山坡上走下来】,扃【门闩】,廑【别墅】,孔甲,皋【湖泊沼泽】,发,桀。夏朝灭亡。
3.大禹治水-禹贡九州
舜的时代,舜派遣大禹治理黄河泛滥。
大禹治水是这样治的。【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左准绳,右规矩】
就是率领诸侯百姓背着泥土,每经过一座山就树立木头以做标记。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圆规和曲尺(类似于直角三角板)。大禹时代的治水不是盲目的治水,而是使用测量的知识去治水,也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管理指挥一群人去治水,大禹是他们的头。他们要治理的是不是一条河,而是一整片大的区域。
大禹每治理完一处的水患,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让老百姓在湿润的泥土里种植水稻,来巩固水土,也顺便扩大农业生产。
大禹在治水的同时,也顺便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和特产物种。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写作《禹贡》一文。此文是一本地理著作,描述了中原各地的地理和特产。
4.五服制度
大禹还向舜帝建议,确立了五服制度。服是服从的意思。按照领土距离王都的远近,划分为五种程度的服从。五服分别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种等级。
第一等甸服:甸就是稻田的意思,甸服指直接向王都交赋税的领土。也就是直属领土。
第二等侯服:侯就是等候的意思,就是不直接缴税,但是随时听候王都调遣。
第三等绥服:绥和靖都是安抚,使得平静的意思,类似于都护府,宣慰司之类的。这里基本服从统治,但是不是很稳定,要时时安抚。
第四等要服:要指要挟,是指用武力胁迫服从。比如明代处于俄罗斯地区的卫所之类。
第五等荒服:荒指荒芜,特别遥远的地区。类似朝贡体系里的朝贡国。【荒服:二百里流】,指荒服的最外层的二百里的国家是流动的,摇摆不定的,有时候朝贡,有时候不朝贡。
和现代不同的是,现代的行政是一刀切的,王都周边的统治力度和边疆的统治力度一样强大。并且具有明确的领土和边疆的概念。
对于古代来说,并没有明确的边疆概念,普天之下,均是王土。针对距离王都的远近,按照不同的力度和策略去统治。
因此,明清粉在讨论领土的时候,这里就有很多可操作空间去春秋笔法,比如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画明清地图。画清代地图的时候,要到要服。画明代地图,只画到甸服。这算常规操作。
5.河图与洪范九畴
大禹治水的时候,从洛书中有一只神龟驼上来洛书。大禹依据洛书总结出五行和其他治国的道理。
这些治国的道理统称为洪范九畴,洪指大的意思。范指规范法则。畴指领域。
洪范九畴指治国的大的规范的九个领域。
洪范九畴的具体内容记载于尚书之中,下文会讲。
6.夏启伐有扈
大禹死后,预定传位于益。但是夏启囚禁了益,登天子之位。
诸侯有扈氏对于夏启破坏规矩的行为不服。
夏启于是在甘这个地方,发起对有扈氏的讨伐,他的出征宣言记录在《甘誓》这篇文章中。
【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夏启说:“朝中的大臣们,我有话告诉你们,诸侯有扈氏无视五行,废除尧舜禹的历法,昊天上帝决定断绝他的姓名,现在我领天命对有扈氏实行昊天上帝的惩罚。”
夏启最终打败了有扈氏。
7.太康失国于后羿
夏启死后,太康继位。太康沉迷酒色。在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诸侯后羿趁机贡献夏都。太康打猎回来时,后羿拒绝让太康进城,太康被迫流亡。
后羿:后是行政领袖的意思。羿指射箭。后羿并非名字,而是指一个掌管射箭的领袖。
8.五子之歌
太康的五个弟弟眼见后羿把兄长太康拒绝于国都门外,太康有家不能回。五个弟弟因此痛哭,写下五子之歌,总结了太康失去天下的原因。
9.中康傀儡
后羿扶植太康的一个弟弟中康作为傀儡王。
10.胤征羲和
在夏朝,伏羲的后裔羲氏和和氏负责观测天象和制定历法。中康在位期间,羲氏制定的历法有误差,和实际观察到某个天象的时间有出入。
因此夏朝中康十分愤怒,派遣将军胤讨伐羲和,兴师问罪。《尚书·胤征》是这样写的“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 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 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先时者杀无赦, 不及时者杀无赦。”
大体上的意思是斥责羲和沉迷酒色,不尽职于研究历法,辰星汇集于房宿这个天象,比羲和制定的历法所对应的日期,要晚一点出现。【也就是历法和天象对不上号了】。按照先王的律法“历法比天象早的,对制定历法的人杀无赦,历法比天象晚的,对制定历法的人杀无赦。”
因此可见,制定历法在古代不仅关乎于农业生产,并且是一种神圣的活动。制定历法更是一向高危活动,算错时间就会杀无赦。
11.寒浞叛乱
后羿的家臣寒浞叛乱,杀后羿自立。
12.流放相,废夏自立
寒浞流放了夏的傀儡皇帝,中康的儿子相。夏朝灭亡,寒朝建立。
13.少康复国
相在流亡过程中,被寒浞派人追杀。留下遗腹子少康。少康在诸侯有妊氏,有虞氏的秘密抚养下长大。长大后率领军队灭了寒浞,光复夏朝。
14.孔甲与豢龙氏
少康复国后,夏朝传位于杼和槐,这两代帝王攻打并征服东夷。
传位于芒,芒行沉祭,把当年舜帝赐予大禹的玄圭沉于河底用来祭祀水神。
传位于泄,泄时和东夷关系缓和,东夷来朝。
泄传位于不降,不降因为自己的儿子孔甲暴虐,所以不传位于儿子,而传位于自己的弟弟扃。
扃死传位于儿子廑。廑不顾民怨修剪夏季避暑别墅,故被讥笑称为廑(别墅的意思)。
廑死后传位于自己的堂兄弟孔甲。孔甲暴虐,迷信鬼神,喜欢饲养爬行动物(龙)。天降二龙,一雌一雄于孔甲。
恰好上古君王尧的儿子丹朱之后裔,有一名刘累者,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养龙的技术。于是孔甲寻找刘累,封其为御龙氏,让刘累帮自己养龙。
刘累养龙七年,一不小心把雌龙养死了。于是将雌龙煮成龙肉羹进贡给孔甲。孔甲不知其为龙肉,吃后觉得甚为美味。追问刘累其为何肉。刘累恐东窗事发,遂逃走。
孔甲死,传位于皋,皋迁都渑池。
皋死传位于发。发死传位于桀。商汤伐桀。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