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岁女孩被医院误诊三次后不治身亡

3月16日,成都郫县5岁女童小艺(化名)在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ICU死亡。直接原因是暴发性心肌炎,间接原因是医生误诊。这是怎么发生的?
3月9日,小依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她父母带她去郫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开了治感冒的药。小怡咳嗽发烧症状服药后消退。 3月12日,小艺状态良好,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 3月13日早上,小艺的右眼袋肿了,精神不好。 当天,父亲去了华西医院。由于肿瘤晚期,他需要去医院注射升血小板药物。 县人民医院没有空号,妈妈带着小艺去郫县中医院检查,挂了黄医生的号。 黄医生的检查结果是:小艺因为睡眠问题眼袋肿胀,因为感冒还没好,心理健康状况差。 小艺的妈妈希望医生抽血化验,医生解释说孩子的静脉血不好抽。最后,开了口服补液药物和维生素。 回家后,小艺吃了两次药。第二天3月14日早上,小怡的眼睛还是肿的,精神也还是不好。她早餐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一些粥,很快就开始呕吐。 于是母亲带着小艺再次去郫县中医院检查。那天黄医生休息,就挂了另一个医生的号。 医生开了指尖血、尿的常规检查,但因为小怡在医院里不太想尿尿,所以取不到样本。 这时候父亲接受治疗后准备过来。在电话里,他让妻子问医生为什么不抽血检查肝肾功能,因为父亲想排除急性肾炎等疾病。 于是小艺的妈妈再次排队问诊,但是因为人太多,半天没到,于是妈妈冲进医生办公室,医生还是坚持不抽血,直到尿常规报告出来。 妈妈告诉医生,小怡的症状不对劲,排尿困难,但医生坚持原计划,说明天可以回来。 于是我妈决定让小艺先去医院,但是医生说没有床位。小怡妈妈发现,小怡临时检查的病房里只有一个孩子,还有两张空床。她去和医生沟通了。最后5点多,医生同意住院,2点多她妈妈带着小怡到了医院。 住院手续办好后,住院医生发现小怡的病情不对,手脚冰凉,血压极低。她赶紧给肖逸输氧和打点滴。 然后做了b超,心电图等检查,发现心包有积液,心电图异常。我怀疑是心肌炎。住院医生问小艺的妈妈为什么不早点去看医生... 小艺病情危重,需要转院到上级医院。8点多,她被转入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小怡的父母,她需要30万左右的医药费。 但仅仅过了一天,也就是3月15日,医生告诉小伊的父母,让他们做好接受孩子生命垂危的事实的准备。
3月16日,小怡失去了生命特征。 小艺的父母非常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粗心害死了孩子。小艺一开始就应该送去大医院检查。 目前当地已经介入此事,看望了小怡的父母,表示要彻查,给小怡的父母一个交代。 同时,小艺的父亲表示,拿到医院病历后,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他说如果拖到下周,所有证据都会公布。 小艺患的是暴发性心肌炎,是最严重也是最特殊的一种心肌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此外还有自身免疫和药物毒性原因。 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一两周内可出现明显症状,早期死亡率高,多发生在健康青年。 主要症状有发热、乏力、鼻塞、咳嗽、腹泻、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少尿等。 小怡最初的咳嗽发烧症状很可能是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但由于郫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将她误诊为普通感冒,她错过了第一次机会。 而且大部分感冒药都没有治疗作用,只是缓解咳嗽、发烧等不适症状,所以进一步掩盖病情,让小艺的父母误以为自己好了。 然后去了郫县中医院,又错过了机会。黄医生被误诊为小艺的睡眠问题和感冒。 然后我第三次去了医院。郫县中医院医生再次误诊,消极对待小艺母亲的住院请求。 最后在成都市妇幼医院查出了正确的疾病,但为时已晚...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每个成年人确实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审视能力,至少在去医院之前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更高效的与医生沟通。 虽然大部分医生的专业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在每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难免会出现疏忽误诊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学会在网上搜索靠谱的疾病知识,弥补医疗环境的系统性短板。 当然也可以尝试挂专家号或者去高端私立医院检查。 最后,希望小艺的父母得到应有的补偿。毕竟小怡错过了治疗时间,医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