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桑
争桑
《史记·吴太伯世家》
【原文】
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
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今译】
(桑:喂养蚕的桑树叶子。)
战国时,吴国和楚国是邻国,吴、楚两国边界上长着一棵桑树。
一次,楚国边邑卑梁氏的采桑小姑娘与吴国边邑的一个采桑女子,因为争夺桑树叶子开始你争我抢,发生争执斗殴。
然后两女家人开始互相攻击,接着边城的两国长官接到两家争斗的消息,分别带兵来援,楚国边境的官吏因此就领兵攻破吴国的边城。
吴王因此大为恼火,便派兵到攻打楚国,一下子攻占了楚国的两座城池。
从此,吴、楚两国连年战争不休。
【赏析】
后以“争桑”喻指不知礼让,因小事引起劳民伤财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