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今天要来点通怪吗?灵摆始动
【前言】
通常怪兽同其他卡一样,本应是《游戏王》里的重要一环,很多时候却连身为卡的事实都没有被认同:本体被视为废纸,描述被称为废话。
K社偶尔会把一些远古时代的通常怪兽翻出来画进卡图里,但更多时候他们无人问津。加之时代更迭之后,K社推出通常怪兽也少了,很多不出名的通常怪兽甚至为玩家们所遗忘,失去了身为卡的意义。
通常怪兽采用率虽然低得可怕,但不乏有趣之处,值得娓娓道来(吐槽)。
目前似乎还没有多少专门解说通常怪兽的文章,因此决定开坑,至少教通常怪兽们留点念想。
如果未来K社能像翻出「圣夜龙」一样翻出其他通常怪兽,那再好不过了。
顺序按照在YGOMobile中基于“通常怪兽”的搜索结果的倒序(也就是说最后一篇将会是「青眼白龙」)。
其他的废话放在文章末尾,总而言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标!的部分表示摘自百度百科,会有删改。
※标#的部分表示节选自 CNOCG/中国游戏王联盟的内容,基本不做改动。
※标&的部分表示摘自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动。

《游戏王ARC-V 卡片力量SP》作为(目前)卡片力量(TF)系列最后的作品,虽说问题很多(诸如没有动画、语音极少、AI较傻等,为了内存砍掉不少前作的优势功能),但是在官方的单机游戏里,已经是卡池很丰富的了,也有一些自己的优点(尤指其收录的动画卡),所以游玩体验甚佳,如今也有着忠实的粉丝:

因为是第9期开局的环境,现在看来稍显过时,但是也基本还能玩,特别适合那些对游戏王只有基本了解、只看过动画,或者玩法还停留在早前印象的玩家。
作为确确实实玩过很多遍的玩家,个人自然是很推荐,尤其是希望新人能在这个游戏里体验到乐趣。连接召唤自然是无法体验了,但是融合/同调/超量召唤,一边跟随着各代主角的脚步重温故事,一边在和谐(甚至有点 easy)的人机环境中体验各种玩法。
以及,在这款游戏发售之际,OCG始动的灵摆召唤!
当然,本身游戏实装的灵摆卡并不多,出于排面考虑,基本都是开包获取。
陪伴玩家的最早的灵摆卡,果然还是初始卡组赠送的这俩家伙吧!——

「傅科魔炮石」

收录于数字盒 ザ・デュエリスト・アドベント(DUEA/901),罕贵度为 R。
描述:彷徨于梦幻空间的机械装置生命体,本应是如此。
最大的谜团是,过去的记录却几乎・・留下来。
那理由・・・呢,・・・・・干涉・・・它在・・・拒・・?
・・・消去・・・
刻度:←2 2→
灵摆效果:①:这张卡发动的回合的结束阶段,以场上1张表侧表示的魔法·陷阱卡为对象才能发动。那张卡破坏。
*日文原卡名「フーコーの魔砲石」中,片假名部分 = Foucault,文字的注音是魔 (ま) 砲 (ほう) 石 (せき),音同「魔法石」。
所以虽然是机械生命体,却是魔法师族呢。
相应地,怪兽描述的一部分(※或者说大量?)明显被省略了。
☆目前在卡面上使用省略号的卡一共也只有7张,而特别的是,省略号的使用一般是3个点或者6个点,只有「傅科魔炮石」的怪兽描述里出现了2个点和5个点的用法。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NW翻译的版本里,保留了日语原文使用的 “・” 粗圆点。
★这样的文本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即使是大师指南也没有提及,目前还是个谜。虽然指向性还算明确,不过,保不准中间其实夹着什么补充设定的文字,方便留给K社填坑。

单独看 Foucault 只会知道是外国姓氏,但是如果再加一个 “摆/Pendulum” 的关键词,就会发现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不是「傅科魔炮石」而是这个东西:

傅科摆,说白了就是一个单摆。特别的是,这是用于证明地球自转的物件。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实验在巴黎先贤祠最高的圆顶下方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且其惯性和动量大,故可以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较长时间。)在实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偏离原来的轨迹。此时,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观察者所在的地球在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其相对运动的现象,从而有力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显然,“傅科摆” 便是以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的名字命名:

!他最著名的发明是证明地球自转的 “傅科摆”。除此之外,他还于1850年采用旋转镜法测量光速,以及于隔年发现了涡电流。他虽然没有发明 陀螺仪 (Gyroscope),但是这个名称是他起的。
“傅科摆” 在日文中写作「フーコーの振り子」,除了怪兽的卡名参照这一点,结合「灵摆转动」的卡图,可以确认到怪兽本体就是一枚灵摆,而其左手挥舞着的,是摆的链子:

※顺带一提,在日本东京的国立科学博物馆里,可以看到长达20米的傅科摆实物:

其右手就是卡名中提及的 炮 (砲),为魔法咒文所驱动,类似的东西在幻想作品中并不罕见。
——所以上述 “魔法石” 的谐音,也是暗指摆的材质?
因为科研用的摆一般不会使用晶体作为锤,比较常见的用(水晶等)晶体作为锤的是灵摆,人们相信水晶可以增强使用者的灵力。
而灵摆与「灵摆召唤」的关联想必也不需要再赘述了。
另外,#「傅科魔炮石」身体中央的机械装置可能是陀螺仪。这是一种用于传感与维持方向的角运动检测装置,造型相似、用途符合,也如前文所言,跟傅科相关:

不过,TCG 把这张卡译为「Foucault's Cannon」就属于是没啥关系了。

作为最初的通常灵摆怪兽之一,有着目前为止35种类当中最为泛用的效果。
①:这张卡发动的回合的结束阶段,以场上1张表侧表示的魔法·陷阱卡为对象才能发动。那张卡破坏。
毕竟是延迟效果,很难期待发挥大的作用,实战中主要还是小防一手永续陷阱,能炸到贴纸就算成功。
※以及,由于可以选择自身为对象,成功留到场上则必定可以发动,所以在线上使用这张卡的话,每次结束阶段一到,游戏跳出弹窗,也会有顺手把这张卡点了的玩家。
总的来说,珍贵的魔法·陷阱除去效果,和容易使用的低刻度(2)灵摆,让这张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某些特殊构筑的青睐。
以下介绍其中一种:

和系列怪兽共享支援卡,以及主要灵摆对象为 3~7 星,还能跟某只怪兽*召唤红龙。
作为优先度低的可选项,这种程度的配合很可以了。

除此之外,“最初的有效果的通常怪兽” 这一名号,意味着在(当初的)玩家之间引发讨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相关调整还挺不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灵摆效果是作为魔法卡的效果而存在的,然而灵摆卡的发动伴随着效果的发动,所以「傅科魔炮石」的调整中有提及,其被「黑森林的魔女」检索的当回合,灵摆卡和灵摆效果的发动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自肃如果是限定同名「怪兽」的效果,比如某伊索德,那么其灵摆效果就能突破限制,随意启动(?)

(※享受这一红利的「点火骑士」主题就后日再谈罢。)

「闪光之骑士」

收录于数字盒 ザ・デュエリスト・アドベント(DUEA/901),罕贵度为 R。
描述:由于神之灵摆而掌握到新力量的骑士。现在是该觉醒过来,解放那股力量的时候了!
刻度:←7 7→
灵摆效果:无
*日文原卡名「閃光の騎士」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倒是上文提及的 傅科测量光速、用摆证明地球自转这两件事,使得他被授予荣誉骑士五级勋章。
毕竟是和「傅科魔炮石」同时收录的卡,这种程度的捏他基本可以板上钉钉。
然而其TCG译名「Flash Knight」不使用 Light,不太能体现出这种联系。

同为最初的通常灵摆怪兽,和「傅科魔炮石」相对,这只怪兽是第一只没有灵摆效果的灵摆怪兽。
由于没有字段,贴在灵摆区只剩一个刻度(7)有用,这种行动就跟贴出来只占个卡名的「卡通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 #这张卡又被一些玩家戏称为空发(空撃ち)骑士:

可以说,这只怪兽的「灵摆」特质基本全部体现在设定里了。
比如,怪兽描述说的「神之灵摆」得到的力量就是灵摆召唤,自此成为灵摆怪兽。
——所以,其实人家是帅哥来着,只是原卡图容易看不清:

以及,那把剑的末端其实就挂着一枚灵摆。
顺带一提,战士族下级通常怪兽的最高攻击力,直到 DAMA (1105) 的「魔键铳士-克莱维斯」发售之后才提升到1900,所以在此之前的「闪光之骑士」确实是该范围内的顶尖(之一),不耽误其介绍。

通常灵摆怪兽的作用,果然还是在【凡骨】系卡组里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吧!
构筑的理念也分多种,之前在「万万圣」的专栏里介绍过(以其为中心的)反复调度同只怪兽的打法,这里则是另外一种:

这张卡与城之内的孽缘(?)想必也不需要多介绍了,之于实战,主要是赚取手牌。
9期之前没有灵摆怪兽,所以一堆难以打出的手牌只能借助别的手段转化为资源,比如「手札抹杀」「上膛」「万宝槌」等滤抽卡,或者抽取同为通常怪兽的「艾克佐迪亚」组件。
但是问题也在这里。
想要流畅启动,通常怪兽浓度不能太少,而一旦只上手通常怪兽,那基本就只能投了下一把。(※编者注:以前介绍的一种决斗链接人机活动刷分卡组,也是同样的问题。还有,决斗链接其中一个路人卡组,也是「凡人的意志」抽卡,但是并不能有效利用这些手卡,每次结束阶段都要弃手卡……这种属于特例。( ゚∀。)
而9期开始,通常灵摆怪兽的登场,为这个老牌(?)娱乐卡组注入了新的血液!
——这是不降低卡组内的通常怪兽占比而辅助展开的卡。
甚至10期之后有了连接召唤,即使是没有调整·等级不齐·毫无特征的怪兽也可以用于展开,加上(※比起超量召唤)与灵摆召唤相性良好,比如用「救援兔」跳两个就能 “银金” 启动,再贴两个摆子摆回来,白赚怪兽。
当然,按这个理论来说,卡组只投入通常灵摆怪兽是最好的。不过,卡片力量SP于2015年初发售,卡池只到OCG的903卡包,所以游戏里的通常灵摆怪兽只有「傅科魔炮石」「闪光之骑士」这两个初始卡组白送的。
最多组个半斤八两的:

但是组这样一个卡组也需要积累,初始玩家果然更多还是,直接投入「傅科魔炮石」「闪光之骑士」各3张以期待灵摆召唤。
生抽自然是比较困难,好在初始卡组还送了各自的检索卡。
「闪光之骑士」是用「增援」检索:

「傅科魔炮石」是用「召唤师的技艺」检索:

※编者注:现在的电脑里没有装卡片力量SP,也没有找到初始卡组的截图,总之按上述思路组出来的卡组,大概长这样:

无论是游戏里还是灵摆早期,「傅科魔炮石」「闪光之骑士」都可谓是入门级的灵摆怪兽。虽说后来也推出了效果更复杂的通常灵摆怪兽,但是卡池也同样丰富起来,有没有人会投入都成问题。
怎么想,都是作为老大哥的他们最赚名声(笑)
或是正考虑到这一点,ARC-V动画在合适的场景(※赤马日美香想象的LDS灵摆召唤课程)里让这两张卡露面了:

(编者注:然而,动画的现时点,灵摆卡及相关卡只有游矢的那3张才对……)

《游戏王ARC-V 卡片力量SP》
游戏是好玩的,但是还有一个不妙的地方。
作为知名的K社旗下恋爱游戏(?),本作把相应系统砍得七零八落,只剩各传奇决斗者保留着好感度系统,但是最多也只是解锁剧情,实际游玩下来那些好感度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这一点,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