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聊斋志异(附录)
495,晋人
有的版本作为《黄将军》的附则,有的版本单独成篇,列入附录中。
有一位来自山西地区的勇士,他对那些花拳绣腿式的格斗术不屑一顾,而以武艺精湛的实力传名于世。当他路过中州时,有一个少林弟子与他交手,而被他所羞辱,少林弟子不甘心,把事情告诉给了师傅。于是,他们商议:以宴请山西勇士的名义,趁机报复之。他们等勇士来到时,先以香茶相待,再拿坚硬无比的没削壳的胡桃给勇士吃。只见勇士仅用食指一敲,那坚硬的胡桃随声而碎。少林僧侣们不由大惊,赶忙以厚礼款待勇士,随后匆匆散去。
496,蛰蛇
见于《得月簃丛书》本《<聊斋志异>拾遗》,不确定是否为蒲松龄所作,故列为附录。
我的同乡郭生在山东的和庄设立一个私塾,有五、六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初次进学堂的孩子。学堂的南边是厕所,厕所是个牛圈,牛圈紧靠着山的石壁,石壁上杂草丛生。学生们去厕所,过很长时间才返回。郭生责问他们缘由。他们说:“我们在厕所作腾云驾雾的游戏。”郭生怀疑他们说谎。当学生上厕所时,郭生在旁偷看,看见他们从地面升到二、三尺的半空中,迅速地升起来,又迅速地落下去,好长时间又不动。郭生走进厕所仔细察看,只见石壁缝中有一条蛇,蛇一抬头,头比盆还大,蛇一吸气,学生就升到半空中。于是郭生把这事告诉了全庄人。庄上人都来观看。他们用火把焚烧石壁,结果蛇死了,石壁断裂。这条蛇不太长,但是很粗,像个大桶。大概这条蛇在石壁中蛰居而不能出来,已经很多年就如此了。
497,龙(博邑有乡民)
见于《得月簃丛书》本《<聊斋志异>拾遗》,不确定是否为蒲松龄所作,故列为附录。
博邑有一个乡民叫王茂才。早晨起来去田里干活,看到他家田地边上有一个小孩子,大约四五岁,面貌丰润美好,说笑谈吐十分巧妙。王茂才把这孩子带到家里,当做儿子来养,发现这孩子比一般孩子要聪明很多。四五年以后,有一个和尚来到王茂才家里。这孩子看到和尚,吓得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和尚告诉王茂才说:“这孩子是华山池塘中的五百条小龙之一,私自逃到这里。”于是和尚拿出一个钵盂,在钵盂里灌上水,只见钵盂里好像有一条小白蛇在游来游去,和尚把钵盂往袖子里一揣,离开了王茂才家。
498,爱才
见于《得月簃丛书》本《<聊斋志异>拾遗》,不确定是否为蒲松龄所作,故列为附录。
一个官员有个妹妹从小养在皇宫里作宫女,她嫁给了一位贵人,有个武官代他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有这样的精彩语句:“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辇,霓裳遂灿于朝霞。寒砧之杵可掬,不捣夜月之霜;御沟之水可托,无劳云英之咏。”当朝高官十分赞赏这位武官的文才,他就武职变成了文职,后来做官做到通政使。
499,猪嘴道人
见于乾隆年间黄炎熙《聊斋志异》选抄本,三会本中被列为附录。后证实猪嘴道人为宋人洪迈所作,收入《夷坚志·补卷》。
洛阳人李巘,年少豪迈,富甲一乡。经常薄游于田野之间。宣和年间,某太守从南郡辞官回洛,家里很是富有。他有一个宠姬,长得天姿国色。西都洛阳的人家中,伎妾名娼虽以百千数,但没有能胜过她的。曾有一次夜暮时春游牡丹园,偕女伴穿过花间小径出来。李巘一见如痴,目不转睛。那宠姬也看上了李巘,虽然嘴上笑着呵斥他,但心生爱慕,两人遥遥相看,却不能上前说话,恨恨而去。第二天,李巘和那宠姬又在别的花园中邂逅,方寸大乱,想要促膝谈上几句却没有机会。
当时有个号猪嘴道人的道士,能施展异术,颠倒四时生物。人们都不能结交上他,只有李巘得到猪嘴道人的厚遇。一次,猪嘴道人忽然登门乞酒,李巘欣然将之迎入家中。他心想,宠姬的事情不如求他,或许能达成自己的心愿。于是设盛宴款待,把自己的心事据实告诉了他。猪嘴道人起初有些为难,李巘请求再三,猪嘴道人只好笑着说:“姑且为你一试吧。” 李巘旋即拜谢说:“若能随愿,不敢忘记您的恩德。”
第二天,猪嘴道人带李巘来到城外的社坛【古代祭祀土神的祭坛】。四顾无人后,捡起一块瓦片,念叨了一段咒语后就交给李巘,说:“我走了。你拿着它在墙壁上上下划,就能如愿。善藏此瓦,每当想去的时候,就揣着来。” 李巘恭谨受教,待猪嘴道人走后,李巘就用瓦片对着墙上下划动,未几,墙壁就被挖开了一个洞,纵身进入,顺着小路走进一座幽静的房屋。斗帐画屏都极为华美。那宠姬就睡在斗帐中间的床上,睡意间忽见有人来到床前,遂惊起,红着脸微怒道:“哪里来的小子闯到这来,随便进入人家的房院,谁带你来的?” 李巘只是站在那儿笑,不敢说话。熟视许久,原来真的是自己喜欢的那个人。那宠姬也醒悟笑了起来,两人谈起了之前相遇的事。随后登榻共卧,极尽欢好。事后,宠姬说道:“太守就要来了,你赶紧走,以后还可以相会。”李巘于是随着原来的路回去,墙壁又恢复如初。瓦片还在自己手上。李巘带了回去,将它珍藏在木匣子中。每三天去一次。每次见面都愈发欢愉,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都没人知道。这时,李巘的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贾生,诧异李巘很久都不往来,就怀疑他有了奇遇。于是趁李巘出门的时候暗中跟随,顺着李巘来到社坛边。李巘有所察觉,就离开了。贾生从后面跟上来诘问他,李巘见无法隐瞒,就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了贾生。贾生不相信地说道:“如果真的如你所说,难道我就不能去拜访他么?如果不给我一个的话,我就向官府告发这个邪术,并把这事告诉某太守。” 李巘非常恐惧,说:“今天太晚了,等明天去找道长想想办法。”
第二天一早,李巘带着贾生去找猪嘴道人。猪嘴道人很不高兴,说:“天机已泄,恐怕不能灵验了,当作另外的打算。城西某地有有个不错的花园,两位能陪我去那儿喝酒吗?”李、贾二人说:“十分荣幸。”于是备上美酒佳肴前去小酌。花园里亭子前面有一座高大的假山,道人喝到酣醉,振衣而起,抬起手指朝假山一划,山峰随即从中分为两半。两人往里一看,只见楼台山水,花木靓丽。有条渔舟从假山中顺着溪水飘荡而出,碧桃红杏缤纷。正注目间,猪嘴道人登上渔舟,渔舟往假山中飘去,疾驶如飞。贾生挽起袖子想要拉住,石缝却闭合上,夹伤了贾生的手指。猪嘴道人已经无迹可寻了。后来某天,两人又来到社坛,施展以前的法术,已经不再灵验,怨悔而归。后来,李巘拜访曾经出入太守家的一个产科大夫,托他秘密探问宠姬,宠姬只说:“梦中恍惚间曾与一男子燕尔欢好,如今已经好久没来了。”
500,张牧
出自乾隆年间黄炎熙《聊斋志异》选抄本,三会本中被列为附录。后证实并非蒲松龄所作,作者未详,收入元代伊世珍文言小说集《琅嬛记》卷下,明末文言短篇小说集《续艳异编》卷十、《广艳异编》卷二十。
一个叫张牧的人经过点苍山,见到一块圆形石头,直径一寸,比水晶还明亮。在月光照射下观看,能看到绿树成荫,荫下有一女子,坐于绳床,看着一旁的白兔捣药,白兔不停地白动捣手中的药杵,树叶像是被风抚动,女子也时时以手拂鬓,有时又在微笑。猜想可能她就是嫦娥。后来一天晚上,张牧召客赏月,拿这个石头给客人看。忽然那石头跃到空中,比月光还亮,最后不知所踪。
501,波斯人
出自乾隆年间黄炎熙《聊斋志异》选抄本,三会本中被列为附录。后证实为明人宋濂所作,见《宋学士全集》卷二十八
昔波斯人来闽,相古墓,有宝气,乃谒墓邻以钱数万,墓邻不许。波斯曰:“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墓邻始受钱。波斯发之,见棺中惟存一心,坚如石。锯开有佳山水,青碧如画,旁有一女,靓妆凭栏凝睇,益此女有爱山水癖,朝夕玩望,吞吐清气,故能融结如此。
502,冷生
【正篇遗漏,补放于此处】

笑生真合唤销愁,脱稿长吟笑不休。
一顶头巾何足惜,佯狂诗酒自风流。
山西平城有个姓冷的书生,小时候很迟钝,到了二十多岁,还没能读通一经。忽然来了个狐,和他住在一起。此后常听见冷生整夜说话,就是兄弟追问他,也不肯泄露。这样过了很多天,他忽然得了精神失常的毛病,每次得到题目作文,就闭门寂坐,过一会儿,便放声大笑。偷偷一看,他手不停地写着,一篇八股文很快就完成了,脱稿后竟然文思精妙。当年他考中了秀才,第二年又成了廪生。每逢考试便大笑,声音响彻考场堂壁,由此“笑生”的名声大噪。幸亏学政当时外出不在场,没有听见。后来遇上某位学政规矩严肃,整日端坐在考场大堂上,忽然听见笑声,愤怒地把他抓来,将要责罚。执事官代为说明他精神失常,学政的怒气才稍微消了一点,虽把他释放了,却除去了他的生员名籍。从此他便装疯沉湎于诗酒。著有《颠草》四卷,超群绝俗可供诵读。
《聊斋志异》完结
附: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各期篇目名(为了连载需要,部分篇目并未完全按照二十四卷抄本的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