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演过昭和特摄的演员和平成出演特摄的演员对特摄的态度明显不同?
为什么出演过昭和特摄的演员和平成出演特摄的演员对特摄的态度明显不同?
实昭和多数演员对于特摄就是骗小孩子的儿童剧,被迫通过这个东西上位一样。很多在日本演艺界辉煌的70.80.90年代并没有引起什么火花。
譬如比较著名的例子是1976年奥田瑛二主演特摄《圆盘战争邦基德》,是他的处女作。但是之后他官方网站上是直接磨掉了这一履历,生怕影响他的声誉。同理,著名声优古川登志夫还给《詹伯A》做过怪兽的皮套演员,自然后面也被经纪人抹去了这一履历。(但是古川是很喜欢给特摄配音的)。


由此看出,实际上除了最初东宝拍特摄电影走向国际的那几年,步入第二次怪兽热潮以后,新人演员靠特摄一炮而红几近于不可能。甚至由于特摄市场过于本土化以及火爆,参差不齐的作品层出不穷,业界对于儿童特摄剧的看法也从倾慕到轻蔑。有很多演员因为出演了特摄,一炮而红,但是由于演什么都是特摄的印象,接不到作为正式日剧演员的工作,最后淡出了演艺圈。初代黄连者还因此身患抑郁症,最终自尽。
昭和时代除了对儿童剧的不重视,演员中间的绯闻也有影响。譬如石田惠理等女演员就因为听说“把特摄完全演完的话以后就火不了了”于是中途退出剧组。很多演员火了以后也觉得再提起儿童剧时代的经历有些难为情,所以刻意不去客串以及拒绝客串。譬如筱田三郎。当然他们在被电视台和出版公司叫去访谈的时候,看似说的很了解,也很喜欢这部作品。但实际上那是自己的处女作,第一次出演作品,记忆自然深刻。就好比我们都学过高中历史,很多都忘记了,但是一提起还是能答出一些来。其次,官方访谈都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制,他们是很难说出心里话的。


仓田铁雄和高山俊介属于另一种,虽然和多数特摄演员一样,都是参加海选的,但是他演艺界混的并不好。最后只有一部儿童剧可以拿得出手,自己对这玩意儿不感兴趣,还有可能是因为拍了这个然后导致戏路被封,自然而然对这部作品而言,目的只是单纯的靠蹭热度维生。所以这些演员远离演艺圈以后,就会通过这个东西去赚些外快,但是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怎么注重营业,就是在于圈钱。




像国内比较知名的大西彻也,拍完《恐龙战队克赛顿》之后,还特意去参加了《假面骑士天空骑士》的试镜会,可惜最后还是落选了。我们不是给官方写《克赛顿》的公式读物嘛,主编这么跟我说“大西其实对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感情,但毕竟只有这么一部主演的作品,他很珍惜。有时候不是他不愿意帮忙提供资料,只是他现在过的并不好,又不好意思靠这些事情圈中国粉丝的钱。”


在昭和时期,拍特摄火了的演员之后还愿意参与特摄的相当稀少。也就是藤冈弘,森次晃嗣,高峰圭二这样的重情之人,以及认可特摄作品教育性和价值的宫内洋这些。




而平成演员,譬如长野博,鹤野刚士,竹内凉真,渡部秀,犬饲贵丈,高野八诚等人很多都是从小看过特摄,非常喜欢特摄。所以对于出演特摄的积极性也更高。




再加上2000年之后日本特摄逐渐破圈,成年粉丝增多,在日本演艺圈很多名人也客串特摄,逐渐口碑和地位见长。处女作是特摄不仅仅不再是丢人的事情,特摄还有了了“新人演员的跃龙门”这一美称,很多导演甚至刻意按照特摄演员去选角。至此,在特摄当中出演不再是提不上台面的事情,很多演员也乐意出演特摄,更多的也可以吸引妈妈粉和爸爸粉。
无论是喜欢特摄还是讨厌特摄,或者是中立无感。随着时代和时间的变化,任何人都会变。当时演的时候,他们都曾是那个热血善良的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