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物志中的八观法来品鉴戴建业老师
用人物志中的八观法来品鉴戴建业老师
我这个人有个特性,但凡不入流的人物,我是不稀得去研究他的。即然戴建业老师是一代宗师,我又怎么可能不去琢磨他呢!今天就用人物志中的八观法来品鉴他吧!
八观中这么讲: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人们的内心质性有正念的,有恶念的,若恶念胜过正念,则是恶情夺正,看着表面是很正确的现象其实背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仁义之人多出于内心的慈念,世上有的人慈念但却不一定是个仁义之人;仁义之人必有体恤弱者,世上有体恤弱者的人却不一定是个仁义之人;严厉之人必有刚直,但世上的严厉并不一定都是刚正之人。世上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难分辨,可我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参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去分析了。
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是慈而不仁者。睹危急则恻隐,将赴救则畏患,是仁而不恤者。处虚义则色厉,顾利欲则内荏,是厉而不刚者。然而慈而不仁者,则吝夺之也。仁而不恤者,则惧夺之也。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有些人遇到可怜的人就会哭涕,但是你将他们的财物分与那些可怜的人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得吝啬起来,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小气鬼,这种人有慈念但却不是真正的仁义之人,通常是人们常说的假仁假义之人,从这一点来分析戴建业老师就可以得出,戴建业老师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仁假义者,他每天讲他多爱多爱学子们,宣传他的书多么好多么好,自己身价过仟万了,却从不见他有过把书捐赠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学子们的举动。他不是没有体恤之心,而是怕他的财富减少,毕竟他穷了一辈子了,好不容易有这身价过仟万的好成绩,怕一下子再消失了,这一点可以原谅,但是他忘了一点,厚德载物,如果德不厚,却财厚,很容易惹祸上身的,这点他却永远也不会明白。
我常常记得恩师曾告诫过我的话:吝啬之心不要战胜了慈念,不然定会是个不仁不义之人,不要害怕财富消失,不然定会变成一个麻木不仁之人。我一直克谨格守着这句话,为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去效仿那些四肢着地的生畜。
唉!他天天讲“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却始终没能明白其中的玄机,以前真是高看他老人家了,白搭功夫为他写了那么多好文章了。
我早就对他讲过,我是当世难得的奇才,让他好好珍惜我,他偏不,不但不珍惜,还视我如糞土,最可恨的把我给拉黑了,这不是侮辱我吗?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我这么小心眼,不“夸”他才怪呢!
我早在他爱人离逝之时,就给他规划好了,我曾对他讲,他写的书很好,如果世人都读到了,将影响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到那时华夏新复,老百姓们也就会跟着过快乐幸福的生活,即然您提倡真,在求真的同时,就一定得自己先真,否则,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欺骗得了世人一时,但欺骗不了世人一世!连自己都欺骗不了的伪装,还是不要的好!现在爱人已经离开,再拿一个离世的老人打苦情戏售书也就不真了,不如去贫困山区做些活动,不要老以挣钱为目的,您已经身价过仟万了,您不能只讲自己吧?类似爱人那样的病人在中国很多,至少您拿出来一部分成立个基金组织来帮助那些痛苦的病人们也好啊!并且这样宣传对售书来讲效果会更好!
可他偏偏不听,仍斤斤计较他那蝇蝇小利,钻进钱眼里不肯出来,我怎么会不“夸”他呢!他的确可以成为五百年难得一遇的圣人啊,他若成圣,我们这些学子们也好跟着沾光成贤,他一味追逐名利,我的所有计划都泡汤了,所有希望都破灭了,我怎么可能不“夸”他?我早就同他讲,先做善事,待德行光大之后,名利也自然就来了,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贫困的地方建立一个抗衡北大清华的学府了,我们那些贫困的地方之所以贫困,全是思想上的原因,待学府建成,同孩子们讲授最先进最前沿的思想,一定会摆脱贫困的,我们的穷人们苦了一代又一代了,实在是不想这么循环下去了啊!可他呢!实在令人失望,我能不“夸”他吗?若杀人不犯法,我杀他的心都有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窝囊废,除了每天每天的满口放空气,一点为民实际的作用也没起到,若世人都像他这样学习,穷人啥时候能翻身呢?唾!恶心死我了!光搭我这一年多昼夜不眠的为他写了那么多好文章了,他若能够醒悟,我仍会对他不离不弃,他若油盐不进,没法,他每写一篇文章我都会反驳他,我们老百姓们日子不好过,他也别想多痛快,并非就他会写文章,我们老百姓虽说没上过几天学,比起他也不差。再讲一遍:吝啬之心不要战胜了慈念,不然定会是个不仁不义之人,不要害怕财富消失,不然定会变成一个麻木不仁之人。
一朝牵汝手,
誓言不变心。
坟土还未干,
竟成负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