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巴西X1系列轻型坦克
(本专栏所采用的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巴西与美国关系恶化,双方之间的军贸协议纷纷取消,美国停止向巴西出售廉价的装甲武器。
为了满足自家陆军对装甲车辆的需求,巴西决定对二战末期曾购买的约220辆M3、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一项目由伯纳迪尼公司负责。

1972年,伯纳迪尼公司生产出两辆试验样车。次年,样车通过巴西陆军的测试,正式批准量产,军事编号为“X1A”;
1978年,工程师在X1A的基础上将其拉长车身并增加负重轮,以改善越野能力,将新车命名为“X1A1”;
1979年,后继型号X1A2正式诞生,其采用了许多先进电子设备;
1983年,X1系列轻型坦克的生产线被关停。

(由于X1A2更具代表性,因此接下来仅讲解它的数据性能)
在火力配置上,X1A2装备了一门90mm法制DEFAD-921A90F1型线膛炮,可发射特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及榴弹。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的并列机枪和一挺12.7mm的M2HB“老干妈”重机枪。
(老干妈,用过的人都说好)

在装甲防护上,X1A2在原M3“斯图亚特”的车体上焊接了厚度约30mm的倾斜钢板,炮塔也改为大尺寸焊接炮塔,并加厚了炮盾。
经多次改造后,正面最大厚度可达80mm,可免疫小口径机炮的扫射。

在动力系统上,X1A2采用了一台水冷柴油发动机(280马力),搭配全新自动变速箱,再加上不到20吨的战斗全重,该车公路极速可达55km/h。
不过,悬挂系统依旧沿用了老式斯图亚特。

在电子设备上,X1A2配备了简易火控系统,安装有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和弹道计算机。但由于炮塔内部空间有限,该车并未安装双向稳定器,不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
此外,X1A2是当时屈指可数的配备有空调设备的坦克。

在生产造价上,由于X1A2本身是老式二战装备的廉价升级方案,因此售价仅为50万美元。
不过很可惜,X1A2问世没多久,二手军火市场便涌现出一大堆更加廉价的T-54/55、T-62、百夫长等坦克,性能还比X1A2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