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质问泽连斯基:喊了几个月的大反攻,哪去了?

文/行走斯图卡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剧烈改变。在亚太,解放军的“抵近慑压”军事行动,让台海局势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欧洲,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仍在持续,俄军虽然进展缓慢,但是仍然在持续推进,但是有些美媒似乎很着急,因为乌克兰当局喊了好几个月的“大反攻”,至今还没有踪影。
美国《华盛顿邮报》此前曾披露说,尽管外界已经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军援,但是在赫尔松前线,乌军根本没有他要发动反攻的样子,所谓的“反攻”可能只是一种信息战或心理战,目的是为了分散俄军对顿涅茨克的注意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曾指出,乌克兰继续重大的胜利来鼓舞士气,然而乌军的装备和训练严重不足;泽连斯基屡屡提及的“反攻”,可能只是为了争取更多军援,向西方表明这些援助没有白费;然而这样的宣传一旦破灭,对乌军士气的反噬将会更加严重。
最新加入质疑行列的是美国《政客》网站。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作者质疑基辅当局炒作了两个月的“反攻赫尔松”计划,到底存在不存在;文章称,夺回赫尔松对于乌克兰来说至关重要,尽管最近不断有消息称,乌军使用“海马斯”火箭炮袭击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严重破坏”了俄军的后勤补给线,但是乌克兰的地面力量根本没有向前推进;有消息说,“乌军”仍被俄军的炮火压制在战壕里。
一名波兰的军事专家表示,他对乌克兰大肆宣传所谓“赫尔松大反攻”这件事感到抓狂,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理智的指挥官宁愿选择一个月前与俄军7个营作战,而不是现在的15到20个营。
说真的,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早就吊不起外界的新鲜劲;但是我们在看到华盛顿和基辅的种种操作后,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华盛顿希望将俄乌冲突复刻到台海地区,而基辅当局和对岸民进党当局,在某些特质方面颇有相似之处。
最大的相似点就是用各种假消息自欺欺人:基辅当局用所谓的“赫尔松大反攻”来欺骗自己,民进党当局就编造所谓的“一切尽在掌握中”,无非都是想和华盛顿相勾结,以实现自己的政治图谋。
但是美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代理人战争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成功。在叙利亚、阿富汗,美国扶持的“伪军”都失败了;而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作为美国的代理人,是华盛顿用来削弱和牵制俄罗斯的祭品;然而现实是乌克兰问题不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流血,美国和欧洲同样在承受战争的代价。如果美国将乌克兰局势强行复刻到台海地区,结果可能比乌克兰还要糟糕:一方面,中国对全球市场和供应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影响力比俄罗斯还要重要;另一方面,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与北约陆地接壤,美国提供的援助尚且不能扭转局势,台湾地区而且四面环海,美国拿什么援助!
随着台海局势进入新常态,华盛顿越来越想把台湾岛变成“下一个乌克兰”,妄图用将对付俄罗斯的手段来对付中国;然而解放军对台湾岛有着无比强大的封锁能力,困都能困死那帮不肖子孙,这就注定了美国的图谋不会得逞——华盛顿想把台湾岛变成“下一个乌克兰”,但唯一的结果只能是成为它自己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