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japan 不可被神话
说起来我算是一个日系车的拥趸,从家里10多年前买过的本田雅阁,到后来陆续添置过的本田思域、马自达CX-5等等,这些年日系车给我留下的印象确实如坊间传闻一样:皮实、耐造、同时还很经济。和我使用过的德系车相比,同样价格区间的产品中,日系车的故障率确实相对更低。甚至有些产品我从买来到最后卖掉,除了正常保养之外,一颗螺丝都没动过(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提及品牌了)。

所以我自己买车、或者我给朋友推荐车的时候有一个比较主观的立场:即10多万的买菜车就买日系车(当然这不代表我给所有人在这个价位都去推荐日系车,只是主观立场而已)。因为在这个级别的产品中你不可能去追求太多,最主要的诉求就是要求这辆车足够的省心、足够的经济,而日系车往往在能够做到这些的前提下,还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出色的性价比。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日系车永远很可靠。甚至有些时候,日系车的可靠性被坊间流传成了“神话”,比如:“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完的Jeep”。然而事实情况又如何呢?
首先,日系车的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保守换来的。无论在全球任何市场,同价位产品的竞争中,日系家用车产品几乎不会以性能、科技等类似标签作为卖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丰田锐志就是以后驱、性能、V6自吸等标签来做卖点的,但事实证明,锐志在中国的销量并不理想。

所以在相同级别的产品中,你会发现日系品牌的产品往往没有什么太多的特点,所传递给你的产品理念也是以性价比居多,即你必须要的我给你,可要可不要的,一概没有(大部分日系车没有四门一键式升降窗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但价格更低。
在他们看来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其一,可以更好地平抑价格,从而获得相比欧系车更多的价格优势;其二,就是“少做、少错”,也就是我上面说到的用保守换来的可靠性。但问题来了,如果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产品的保守换来的,产品若不皮实、耐造是不是就该骂街了?换句话说,可靠性高是日系车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做到的,它本应比采用涡轮增压、采用双离合的德系车做得更好,不是吗?
当然,日系车的高可靠性也不是完全要归功于它保守的产品策略,精益生产、出色的一致性控制当然也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如果把日系车的可靠性神话论,那无疑是过了头。
其次,并不是所有日系车的可靠性都一样优秀。而即使是像雷克萨斯这样的品牌,也发生过像LX570那样“爬坡脱挡”的可靠性事故,甚至可以说是安全事故。再去看看一众日系二线品牌在国际各大咨询调研机构中的成绩单,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该烧机油也烧机油。烧机油可不仅仅是德系车的“专利”,在日系车中也会发生,是不是很惊讶?!

如果你好奇是什么日系品牌发动机烧机油?可以去翻翻大付撕车之前推出的《我是怎样买到一辆完美二手车的》,本文不再赘述。总之,日系车的可靠性不仅不能被“神话”,而且远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很多时候,当人们谈论起日系车的可靠性时,其实所指大多是日系某个品牌的可靠性不错,但若以点带面,显然有失偏颇。
总体来说,一款车的可靠性是由N多方面共同构成的,而被大家所熟知的日系车的高可靠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品牌对于一款产品的定位所产生的,但这绝不代表所有日系产品都拥有超高的可靠性,也不代表美系车、德系车、法系车甚至是我们自主品牌就没能力把一款产品做得与日系车可靠性比肩,仅仅是各家在产品层面追求的出发点不同。日系追求务实可靠,德系追求更高性能,美系过去崇尚宽大舒适,如今推崇科技创新。所以,Made in japan的高可靠性只是相对的,但绝不能被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