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们可以评价他人?

2023-01-24 01:41 作者:塩化ナトリウム  | 我要投稿

03:13 第一点,蹭热度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相比于”唐朝宋朝的话题或者三十年前的一个案件“这些存量话题,热度高、正在被当下的人热议的,时效性强的话题就是更大概率对当下社会和人群产生更直接、显著影响的话题。自媒体的社会公用是探讨当下的事情,让人们知道和自己相关的现象,所以“我”把侯翠翠放到上一期视频------蹭热度本身是自媒体的天性、具有正当性。

05:50 第二点,一件事情自身的价值和它被探讨的价值是两件事。制作视频存在三个脱节。一,创作动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脱节。二,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的脱节。而且由于知道了消费者的消费冬季之后可能会潜意识迎合消费者们。三,一个事物本身的价值和事物背后代表的趋势和社会价值在很多时候是分开的。事物背后的趋势和体现的社会现象可能比作品本身要大。当一个人死纠结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尤其是显意识的动机(比起分析可能更像在潜意识动机层面死钻牛角尖?)可能会导致过度解读,但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被评判、分析是正常的事儿。

09:46 第三点,标签化本身是中性词,人的大脑具有将信息快速提炼、归类、对比之后输出判断的宝贵天赋。人脑不可能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框架从零开始认知,也不可能对每一个鲜活的信息进行(完全客观的)反馈,尤其是现在接触的信息量巨大(和古代作比较),我们因此面对事物会进行类化思考(可能相当于通过之前的实践得到认识,再用这一个得到的认识去指导新的实践)。我们需要吸收别人的看法、接受不一样的概念和思想,再对比自己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是否正确、是否需要修改。因此对于评判事物来说,更好的做法是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互联网不可能有一个像这样理想化的环境------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一起讨论观点、相互吸收,但是这是一个社会学和传播学的问题,需要我们和下一代人解决。正因为要解决,所以我们不应该干脆抵制公开评价他人、抛弃公开评价他人。

12:25 第四点,事物的表达是有公(gōng)私(sī)之分的,要有作为公开表达者的自觉,要分清楚在公共场合和私下里分别有哪些话说出来合适,哪些话不合适(或者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作为一个公开的内容生产者就要做好“自己的视频和账号”被人评价的准备。

18:24 第五点,阶层问题---阶层是有高低的。阶层的说法在近几百年才出现,古代只有一个皇帝最大。当“人人平等”这一观点普及之后才有的“阶层归类”的说法,就是因为有人看到了“矛盾”才有了阶层的归因。(我的理解是“从一开始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因为皇帝说了算。到后来皇帝没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传播起来了。既然宣传‘平等’然后有人就想‘为什么我和其他人不同呢’,这之后就有人根据这个‘不同’给人们分了不认同的阶层”)因此,阶层本身就是有高低的,“平等”是价值观层面上的。

22:01 第六点,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来回应。但是不要(在公开场合)随便评价别人和不要随便榨汁别人是有具体语境的。语境A,我们不要用具体的表现来榨汁一个人的整体(根据表现评判一个事物可以但是不能跨过这一个现象去评判这个事物的全貌的意思?)。语境B,不要轻易进行带有道德谴责意义的批判。语境C,公开负面评判一个自己没亲自接触过的人的时候要留三分余地。

26:46 第七点,好像自己看比较好(有点困了准备睡觉了)

为什么我们可以评价他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