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交存在感的12个方法 |《别独自用餐》笔记
如果给世界上的社交牛人排排坐,前排一定有基思·法拉奇的位置。
他被《福布斯》评价为“全世界的社交达人之一”,据说,能接他电话的联系人超过1万个。

不过,法拉奇可没得搞笑、哗众的社交牛B症,他是真的在社交。
他是克林顿智囊团里的人脉大师,通过社交,从一个球童成长为“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之一”,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别独自用餐》是他写的关于社交的书,第一版至今已经快20年了,再版多次。

有人评价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毒鸡汤、太功利,介绍的方法也是不择手段。
不过,我看到的是慷慨、真诚、互惠等很多积极的理念。
书中提到的社交方法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不过很多不适用于普通人,比如怎样和别人的秘书打交道。
所以我提取整理了5个思想、12个方法,分享给想要提升社交能力、提高存在感的朋友。
文章分了3个部分:
5 个思想和理念
12 个方法和技巧
别做社交傻瓜
法拉奇说“真正的社交是使别人成功”,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1—思想和理念
1、慷慨
成功的秘诀是慷慨。
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帮助越多,然后你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你不能总问别人「你能给我提供什么帮助」,而是应该先问「我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
爱、互惠和知识并不像银行存款那样越用越少。
创造力会激发更多创造力,金钱会带来更多金钱,知识会带来更多知识,朋友会带来更多朋友,就连成功也会引领更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你的付出会带来别人的付出。
阿满:
有些人吝啬于使用人脉,对人脉斤斤计较,更不会动用自己的社交关系去帮助别人,或者做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
不过,作者认为「关系像肌肉,使用越频繁,它就越强壮」,「对社交资产的运用,才会增加社交资产的价值」。
所以,在社交关系的使用上,也不妨慷慨一些。
2、勇气
勇敢点没什么不好,最坏不过是遭到别人的拒绝,而如果他们不愿意帮你,那他们也会蒙受损失。
鼓起勇气与陌生人说话,归根结底,就是平衡被拒的尴尬,以及不作为时对后果的恐惧。
克服此类恐惧的最佳方式就是:
承认自己的恐惧是正常的,自己并非个例;
要意识到克服这种恐惧对成功非常重要;
努力一次次做得更好。
阿满:
勇气是基础,之后才能去认识别人、邀请别人、寻求或者提供帮助。
勇气并不局限在和人的交流,还包括对自己的展示和推销。比如写出了优秀的文章,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把它传播出去。
3、价值
记住,你得让人觉得跟你交谈是件值得的事儿,甚至愿意花时间谈论你。
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你得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价值,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重点。
你的个人品牌信息来自你的内涵,你独特的价值,你的自我发展。你得知道你的名字意味着什么。
你希望别人在听到或者看到你的名字时想的是什么?你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产品?
阿满:
如果没有价值,想要慷慨也是慷慨不了的。
如果没有价值,只有勇气,可能也是碰一鼻子灰的。
价值不仅仅是资源、技能之类,还可以是有趣。毕竟,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作者说「友谊的产生在于两人相处时间的质量,而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影响相处质量的,其实就是价值。
4、形象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来自视觉,而不是听觉,不是你跟他们交谈的时候说了什么话。
你的形象是什么,传达的信息又是什么?
关键是你要站出来!所以形象很重要,衣服、发型、名片、办公室布局、谈话方式都是人们经常注意的点。
个人品牌的设计极其重要。问问别人他们眼中的你是怎么样的,你又想让他们怎么看你。
阿满:
比较明显的,雷军、史玉柱、乔布斯、扎克伯格的衣服……
不过,作者也说「勇敢地将自己展现出来还不够,引起别人的注意跟通过引起别人的注意来改变世界是两件不同的事儿」。
所以还是要有价值,有独特的价值。
5、跟进
多用些智慧做好联络之后的后续跟进,能够让你迅速提升,甩开95%的竞争者。
坚持并做好跟进就是你社交网络稳固的锤子和钉子。
后续的跟进在任何领域都是成功的关键。
时机很重要,会晤或者采访结束之后尽快发送邮件。
很多人都会等到假日的时候才说感谢的话,或者才去联系对方。为什么要等呢?后续联系应该更加及时、合理,而且更应该要让人记住你。
阿满:
任何的联系,包括但不限于见面、聚会、参加会议或活动、提供或接受帮助之后,都可以通过邮件、留言、电话等方式来表达感谢、确认问题以及约定再次见面。
书中提到的案例:聚会时给别人拍照,整理后发给别人;听说别人喜欢爵士乐,随后邀请对方欣赏自己收藏的唱片。
2—方法和技巧
1、别等别人开口
当某人提出一个问题后,思考一下解决办法。
比如,交谈时对方提到想买一套房子,别等对方开口,你就主动打电话给你认识的中介,介绍两人认识。联系建立起来了,事儿就办完了,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双方都会高兴你为他们做的事。
关键之处在于,不要等着别人请你帮忙。直接帮吧。
真正的权力来自对别人不可缺少的那份必需。成为电话接线员就具有必需性,把信息、联系和善意尽可能多地传递给不同领域的人。
这是事业上的因果联系。
你对结交往来的人付出了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回报。
如果你想交朋友、解决问题,你就得为别人的事行动起来,而这些事情是需要时间、精力和考量的。
2、别独自用餐
没有存在感比失败更糟糕。
在建立人际关系网时,要记住最重要一点:绝对不要玩消失。
我有两天时间,想见三个朋友,但是只有一个时间段能见到他们三个。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妥善处理?
我“克隆”了晚餐,邀请他们三位与我共进晚餐。每个人都会在相互认识对方的过程中获益,而我还能够跟他们每个人见上面。
阿满:
正如书名,别独自用餐是简单有效的社交方法。
吃饭的时候叫上朋友、同事、上司、客户,也可以像作者一样同时邀请不同的人,或者让朋友聚会的时候带上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去和别人拼桌。时间久了,社交能力自然提升,存在感也更强。
当然不要局限在吃饭上。请人喝一杯咖啡,看一场比赛,一起逛逛书店商场……
总之,不要独行,拉几个人一起,和人分享行程和时间。
3、在家聚会
举办晚宴不仅可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且还可以深化人际关系。
小型聚餐也应该有主题,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帮你把食物和气氛联系起来。你真的可以为了任何事情办一次聚会。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群生活与自己类似的朋友。但如果你总是与同样的人聚餐,你的社会关系永远得不到发展。
我们都有比自己年纪大的,或者更聪明的,或者经验更丰富的朋友,任何能给聚会增添活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压轴主宾。
他告诉我:“我永远不可能像你那样组织一次晚宴。我没那么多钱,住在破旧的单身公寓里,连餐桌都没有。”
“餐桌!谁需要啊?”我问。
我让他买普通的葡萄酒,不过要多买一些;用薯条和辣味酱汁作为开胃食品,或者用蔬菜蘸着酱吃。买一张普通的可折叠圆桌桌面,放在小矮桌上面。瞧!这就是一张漂亮的餐桌。
阿满:
邀请别人来家里,是真诚和亲密的体现吧,相当于把一部分隐私空间开放给别人。
不过,国外的聚会和国内很不一样。
有时候看外国的影视剧,就觉得他们的聚会好节俭,捧着薯条拿着可乐就算聚会了。其实他们主要是聊天、社交,吃是次要的。当然也可能是实在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大菜。
另外就是咱中国人还是比较在意面子的,家里比较寒酸的话,是不好意思请人来的。但如果能认识很多有趣的、值得认识的人,即使家徒四壁,别人也愿意来吧。
每个月可以找不同领域的人聚会一次。
为了提高聚会的价值,可以请一位压轴主宾。
另外,组织聚会本身就是高存在感的行为。
4、参加会议
会议提供了一个结识志趣相投之人的机会。
会议很少教给人们真正的知识。然而,就拓宽你的社交圈和偶尔促成一桩生意而言,会场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去处。
阿满:
想想以前自己参会就是老老实实的参会,实在是太傻B了。
5、演讲、提问
与其听,不如说。
演讲是表现自我、表现自己事业和想法最简单、高效的办法,不仅可以让人们听到,更可以让他们记住。
一站到台上(不论何种舞台),你就有了公信力,成了听众眼里的名人。
会议以问问题开始时,尽量第一个举手。
一个清晰、有条理、见解深刻的问题很有可能会把全体与会人员的目光集中到你身上。
记住,一定要介绍自己,先告诉大家你所在的公司,你是做什么的,然后提出一个引发热议的问题。
当然,最好提一个与自己领域相关的问题,这样当别人特意来找你,想就你的「有趣问题」一探究竟时,你就可以侃侃而谈了。
6、成为消息通、通讯员
阿满:
成为演讲嘉宾或者第一个提问往往比较难得,成为一个消息通、通讯员则要容易的多。
收到会议邀请、初到会场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是懵逼的:来对地方了吗?洗手间在哪?离酒店远不远?周围有没有好玩的好吃的……
如果成为消息通,主动去帮助别人,别人自然愿意认识你。
至于通讯员,就是像很多微博大V一样,参加会议的时候,通报会场情况。
当然可以做地更细致一些,比如参会清单、创建会议相关的话题、给别人拍照、录演讲视频等等,对于没能参会的人来说,很需要这些信息。
并不一定只做会议的消息通、通讯员,自己公司、行业、参与的组织、活动等等,都需要这两个角色。
7、组织会中会
活动开始前,除了已安排好的活动外,我会在附近物色一个不错的餐馆,并提前发出邀请,主办一场私人晚宴。
会议期间你对于私人聚会的举办越积极,你越能帮助其他人搭桥牵线,从而使自己成为焦点。
在你举行的晚宴或者活动上,不要只顾着介绍你自己,还要把你遇到的人介绍给其他人。
阿满:
和在家聚会类似,只不过场所换到了会场附近,聚会人员也成了一些参会人员。
说实话,很多会议未必有趣、晚宴也很普通,还有一些人就是为了社交而来。这时有人组织一场有趣的小会,还是很吸引人的。
可以用前面两个技巧为组织会中会做准备。
8、做一个知识经纪人
知识,是社会套利策略里最有价值的现金资产。
知识是自由的,书籍、文章、网络上面都有,随处都可以发现很多,而且对谁都很珍贵。
比如有人提到自己拿十几岁的孩子没办法,你就应该从中听出“问题”,你想到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自己给不出什么建议,可以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寻求建议,或者查阅书籍、文章。
整合信息点对于长期处于商业创新前沿的人来讲并不新奇。
《哈佛学不到的经营策略》中的一句话:“对于商业来讲,有时候创新只不过是把每个人都知道的信息点整合起来,串点成线而已。你不需要再发明一遍轮子,你只需要换个车厢”。
一位名叫马克思的年轻顾问,采访了公司里的重要人物,制作了一份短小的资料,帮助新员工“进入工作状态”。这份资料成为公司正式的培训资料。在完成这份材料的过程中,马克思见过了公司所有重要人物,并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满:
作者还提到做内容之王,就是自己创作内容。比如,公众号、短视频、音频、录音等等。
相比之下,做一个知识经纪人更容易一些,对于提高在自己社交圈的存在感也很有帮助。
9、建立圈子
圈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你不能临时抱佛脚,关系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你也只能一天天、一点点赢得别人的信任。
建立圈子的几个方法︰
找一个大家认同的事情去做,不仅可以学到新的技能,还能和公司的同事有所接触。
参与某项你感兴趣的业余活动或其他组织,并成为领头羊。
加入当地的校友会,未来想投身哪个行业,就和哪个行业的校友交流。
参加社区大学,学习和你目前工作相关的学科,以及与你未来工作相关的学科。
富兰克林打工时,为了提高学识和促进自我发展,他组织了一群朋友,成立了一个星期五“共读会”。
主意没必要非得完美,重点是让别人参与进来——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者回答,而他们的想法往往能让你走得更远。
阿满:
有时候当个微信群的群主都是有威望的,因为可以管理秩序,可以踢人。
10、交换朋友圈
拓宽社交圈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将你的社交网络跟其他人的社交网络联结起来,多么简单的方法。
阿满:
简单的说,相互分享圈子,互相引荐朋友。
当然,前提是自己得有圈子和够多的朋友。
11、刷存在感
在人们心里留下突出的印象,需要依靠一个巧妙的小技巧:重复。
你要不断问候、问候,再问候,千万不能停。如果不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它就会渐渐微弱甚至熄灭。
如果你要结交新朋友,至少要让你接触的对象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看见或者听见你的名字,比如电子邮件、电话以及见面,之后他才能真正认得你。
如果你想把认识的人变成朋友,至少要与对方单独见面两次。
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动态更新、信息回复、评论等)对正在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尤其是处于你社交圈边缘的人,但是这些做法不能代替对最高关系层级朋友的单独问候,即有必要单独联系与你当前目标相关的人。
阿满:
不要只做点赞之交,好歹评论几个字。
很多童年玩伴、同窗好友的疏远,就是因为渐渐不联系了,相互之间的存在感降低了。
12、自抬身价
将你的报道与著名的人联系起来——政治家、名人或知名商人——担当实际的侧重点。
阿满:
就好像很多微商找名人合影一样,单纯的自抬身价,互相并没有成为朋友。
但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存在感,至少是在朋友圈里的。
3—别做社交傻瓜
不要闲谈。社交不是握握手,社交的价值是人带给它的。
不要过度依赖八卦。老聊八卦没什么好处,因为八卦总会让人感到厌烦,而人们迟早也会觉得你不值得信任。
别空着手去聚会。即使不出一分钱,只是提供及时的信息、创意、人脉和适当的鼓励,也能吸引一大群追随者。
不要捧高踩低。一些位不及你的人也会成为人上人,在商界,富贵荣华转瞬即逝。所有人,无论是比你显贵,还是比你卑微,你都要尊重他们。
坦率做人。当人们意识到你是真诚待人的时候,他们就会给予你足够多的信任。
不要太追求高效率。比如,群发祝福短信之类。至少,加上人家的名字吧。
你与那些有权势的人接触越多,你就会觉得自己能力越强。但是,千万不要让这点虚荣心影响到你的行动,也不能因此自恃或滋生优越感。
你需要时刻警醒,不要一成为社交好手,就忘了自己起初的定位和价值观。
傲慢是一种病,它会让你忘记真正的朋友,忘记这些朋友有多么重要。
在你向成功的巅峰攀爬时,一定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帮助那些与你并肩和爬在你前面的人。
—·—
如果觉得上面这些内容还不错,可以读一下这本书,我整理的内容只是很少一部分。
真正的社交是使别人成功,觉得文章还行,可以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