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职场新人的建议(一)
Hello,大家好,我是宇智波带土,又见面了。从今天开始,我推出给职场新人的建议系列文章。这次是第一篇。
首先讲一下勤劳。
勤劳是中国人的天性,也是“笨鸟先飞”的法宝。但是,“无事忙”式的为“勤”而“勤”做法绝不可取!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首先要确定“干对的事情”,然后,再想法“把事情干对”。
“勤”常与“苦”和“累”相连,但是,即使是“勤、苦、累”相加,也不等于业绩,相反,在业绩相同的情况下,越“累”越不值。“勤”应该“勤”在“点子”上,比如,帅要“勤”于找项目和内政与外交,将(特别是科技人员)要“勤”于项目攻关,兵则要“勤”于完成具体任务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当然,只要有“想成熟”的思想,再加上用“勤”的行动,那么,“成熟”之日也就不远了。
“小成靠勤,中成靠能,大成靠德”,因此,你若有远大抱负,就该除了“勤”之外,更需要在“能”和“德”两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接下来讲一下学生思维与职场思维的不同。
第一,有人教你VS自己去学。
在学校,你付了学费学知识,有老师手把手教你学会知识。能跟上老师的指挥棒走,到了期末,成绩一定差不到那里去。
在职场,公司花钱买你来上班,自己如果在公司容忍的期限内仍然学不会,等待你的大概率是卷铺盖走人。 职场与学校不一样的是,职场上的人都非常忙,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没人有义务教会你工作。如果你还抱着和大学一样的方式去问问题,等来的可能是冷漠和不耐烦。
职场上更多的是自己琢磨,不懂的先收集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去尝试自己找到答案,并且学会察言观色,等待一个老员工们方便的时机,把积攒几天的问题一次性问了。 这样既能够培养自学能力,也能够尽量多的节约别人的时间。
职场人,千万不要做伸手党,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不要问那些百度就能解决的白痴问题。其实在你问问题的同时,领导、同事们也在观察你这个新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打独斗VS团队协作。
在学校,学霸们往往都是独来独往。到了期末考试周,早晨六点蹑手蹑脚悄悄出宿舍,晚上十点钟赶在大爷锁门前最后一刻回到寝室,至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你若问他复习的怎么样了,答案绝逼是还没怎么看书,生怕让竞争对手掌握了自己的进度,考试落败。
职场讲究的是团队的整体贡献。如果你还是抱着学生思维,不与领导沟通,你永远不知道项目重点在哪里;不与团队同事沟通,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进展与别人的进展如何匹配;不与合作上下游其他部门同事沟通,你永远不知道还有哪些坑等着你来跳。
如果你还是继续单打独斗,不仅自己的工作做不漂亮,更大概率是坑了整个一团队的人,到头来即使你天天埋头苦干,还是会被打上奋斗逼的烙印,领导同事都不待见。
这里建议:每日和领导沟通工作,时时刻刻和同事互通有无,成为一个优秀的合作者。
第三,只和喜欢的人做朋友 VS 学会和讨厌的人相处。
在学校,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喜欢的就多说两句,不喜欢的就绝交。因此,围绕在我们周围的,都是和我们学历差不多、经历差不多、脾气差不多,且愿意包容彼此的人。
在职场,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有些人的学历差你几条街,但那人是你老板的老板。有些人油嘴滑舌,你看了就想抽他,但是他是你上游部门的对接人,天天都要陪笑脸。
于是,你的人际适应能力需要极大的提升,以前在温室里温暖舒适,现在的环境是狂风暴雨,活下来你就更强大。我们不只要能跟喜欢的人打交道,更是要能跟不喜欢的人做朋友。
如果因为看某些人不顺眼,于是拉黑、见面装死不打招呼、遇事躲避不合作。这种行为就是两个字,幼稚!职场巨婴没错了。小孩子才去争论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这个人你不搞定,事情就是办不成,那么你得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努力的去适应对方。
这里建议:遇到不喜欢的人,默念三遍“都是为了工作”,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
不管是选择新的岗位,还是在老岗位上努力都能把事情做好,在做好事情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也同样会对自己的喜好做出判断,从而做出更优的选择。这里建议:不管你选择什么职业什么公司,一定要通过这个职业让自己学习到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一定要进步,尽最大能力去进步。无论你多么不喜欢目前从事的职业,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这个过程中你学到的一切,都将会成为以后职业发展的基础。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工作?我的想法是,你愿意为它努力、为它加班、为它变得更好,那份工作就是对的选择。如果每天睁眼都在想我又要去上班了,好不想上班,为什么时间这么慢,那可能真的对你自己来说很残忍。未来那么长,还是要找一份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才对。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职业,主要还是要看自己愿意做哪种类型的工作,相应的生活模式是不是能接受。如果不喜欢就要尽早换。不要指望“曲线救国”式的职业规划,很多时候压根弯不回你想要的轨道上,只会一生都和自己想要的生活错过。
我们要知道,一份工作无论岗位名称是什么,我们都不是在为领导打工,而是在为我们的人生履历负责,在为我们的个人品牌负责。在职场中,我们要踏实做好当下经历的每一件事,不管那是什么。或许当下看不到回报,但要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是你坚定地做出自我选择时的底气,甚至有可能让你不知不觉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那些沉下心来踏实做事的时光,就是你所做的准备。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先停止思考,做了再说。因为往往在实践之前,我们很多想法都是自以为是的,需要不断试错纠正再认识自己再选择。如果职业方向不知道往哪儿走,就找最想做的;如果没有最想做的,就找有发展前景的;什么也不期望的话,找钱多的工作。
我们初入职场,没有资历,要“埋头做事”。埋头做事可以是你的80%,而20%则是抬头看路。关于行业,关于职业,关于老板,关于同事,关于自己的优劣势,都需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快速提炼出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又能帮你得到你真正想要的,然后迅速出击。环境也很重要,一起工作的同事和领导影响着你的世界观,也影响着你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适合怎样的事情,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事,要比被动地消耗自己的能量一味适应环境要好得多。
我们不要被所谓的励志故事洗脑,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不需要一个惊心动魄的情节,和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而需要一颗好奇、平和、乐观的心和一个健康的身体。
最后,讲一下做工作总结(复盘)。
做每日总结看起来是有点麻烦,但实际上是让你成长最快的策略,因为大部分人忙起来之后根本不会思考,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以及怎样改正。只会想怎么完成这个工作,然后去娱乐、睡觉。于是,需要提高效率的地方没提高,需要加强的地方没加强,需要舍弃的地方没舍弃,日复一日让「忙碌」麻痹了自己,觉得自己十分辛苦,可是却一无所得。
对于做工作总结,这里大家要注意两点:第一,复盘是客观研究,你是怎么到达这个「终局」的,而不是分析利弊,最后成了甩锅大战;第二,复盘的意义不是形成报告,而是要更好地指导实践。很多人写复盘报告,就是为了形成报告,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任务,好像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复盘的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过去,而是为了指导未来。
在复盘当中提出的问题要快速解决:当下解决不了的,一定要排期解决,时间期限要明确;正面解决不了的,一定要迂回解决,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一定要求人解决,问题当前脸面向后,解决自己的问题要比面子重要得多。
好的,以上就是这次的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大家对于初入职场还有哪些经验总结,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关注并转发,感谢支持。我是宇智波带土,我们下期再见。